1. 首頁
  2. 職場

大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應知

大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應知

大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應知

1.大學生被拒絕是一個難以公平的。

公平的環境下求職,根本就不現實。在每天都有上百封郵件擠滿郵箱的情況下,你以為他們真的有足夠的精力一點點核實你簡歷裡的內容和具體職位之間的契合度嗎?如果那樣做,只有兩種情況出現 :一是招聘效率過低而丟了人力資源專員的飯碗,二是累死在電腦前。

招聘流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證能最有效率地找到該空缺職位的人選。

大學生需要有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求職這個過程,大學生很可能會因為各種複雜而詭異的因素被拒絕,這不是大學生的錯誤。人力資源專員要做的,就是從所有求職者中迅速篩除98%的人。現在企業招聘的第一步 網路線上申請正是電腦用程式代替人力來淘汰大部分不合格求職者。

2.大學生被否,沒有第二次機會。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你都可能被一票否決。

招聘絕對不是找個會議室聊天那麼簡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正規公司花在與招聘相關的任務上的時間可能是150個工時,而每僱用一個人 的開銷幾乎等於一個新僱員第一年薪資的一半。如果招聘失誤,可能導致雙倍的招聘開銷,或許還將成為產生法律責任的爭議糾紛。正是出於對上述情況的擔憂,公司的招聘過程才會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 副可怕模樣。作為求職者,本身可替代性就強,犯了一個錯誤,別人沒有犯這個錯誤,就離這個職位更近一步,為什麼還要再讓其他競爭者再退回一步等你?

3.沒人告訴你 ,你犯了什麼錯誤。

所有的公司不能或者不願告訴應聘者他們什麼時候出了錯、出了什麼樣的錯,這也導致大多數應聘者都會不經意地在整個求職過程中重複錯誤的行為方式,一次次地浪費掉工作機會。更嚴重的是,失敗之後根本不知道失敗的原因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在求職過程中總是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那麼,趕緊提高警惕,反思 並尋找一下自己在此期間不經意犯下的錯誤,也許正是這些隱秘的錯誤方式導致一次次喪失掉寶貴的工作機會。很多人會 儘可能詳細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實際上時間的控制也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4.大學生要懂得控制時間。

面試中涉及的問題不會需要你做一篇即興演講,好的回答通常都在20~30秒之間,即使是一些必問的問題,已經充分準備了答案,也要儘量控制到2分鐘的時候可以做個小收尾。微笑一下, 順便把話語權轉回給面試者,在充分回答好問題的前提下,回答得越簡練,暴露錯 誤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喋喋不休地訴說, 過不了一會兒,聽眾就神遊九天了 這樣的交談就是單方面傾訴。面試者不會再樂意聽每一句話,而是開始從滔滔不絕中判斷你的性格了。

5.群體面試中,不是說得最多的那個人得分最高。

很多公司的招聘會安排小組群面的環節。大學生必須清楚,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發言。沒有給面試者留下印象的,註定會被否掉。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並不是發言最多的就得分最高。很多小組討論的話題,本身沒有標準答案,面試者關注討論過程中每個討論者的邏輯性、溝通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需要引以為戒的是,有一些求勝心切的大學生,往往試圖透過引導整個小組的討論方向來表現自己,而顯得非常強勢,忽略了群體的意見,很容易適得其反。如果不能迅速或者不願意做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可以主動申請協助記錄或者控制時間的角色,也可以在討論中主動邀請發言不多的夥伴發聲。

6.盲目補短 ,不如一心取長。

應屆畢業生畏懼自己的工作經驗匱乏,把自己在哪個公司的實習簡直要說成自己帶領完成了一個專案管理工程,實際上,用腳後跟想想都知道實習的.水分有多大,一個正常運作的企業會把重要的專案讓實習生來完成嗎?只需要挑選一件代表性的經歷,要點式地說明過程和結果,讓面試者知道自己怎樣做事的就夠了。

還有什麼比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更讓面試者看重的呢?要知道,公司招人,只會看這個人的長處,而不是在一堆人中評 選三好學生。

7.面試在告訴你之前已經開始了。

面試絕對不是在你和人力資源專員面對面的時候才開始的,可能在電話通知中,也可能在正式面試前放鬆的閒聊中,他們會透過問一些諸如坐什麼交通工具來啊、哪裡人啊、家庭情況啊、認不認識我們公司什麼同事啊、怎麼知道我們招聘資訊的啊……這樣的問題來 得到不太方便收集的資訊,但是確實有用,所以實際上這已經是面試的一部分了,回答起來要跟面試一樣謹慎!問交通工具或家住哪裡是希望瞭解家離公司有多遠,如果超過一小時路程,上班以後打算怎麼辦呢?問家庭情況是瞭解穩定性,兩地分居?父母年紀大、在外地,而且是獨生子女?孩子年紀小?等等這些都是問題。具體職位還會導致一些別的問題。

8.面試者心中一直在想著的問題

A.“為什麼要來這裡 / 需要這份工作?”

通俗一點:自己是海投簡歷隨意蒙到這裡?會不會被我的競爭對手“一挖就走”或者乾脆哪天就不辭而別?

B.“你憑什麼應聘這個職位?”

面試者需要知道“你能幹什麼活兒?能幹到什麼程度?能幹多少?”

C.“你是一個好相處的人嗎?”

團隊合作能力、EQ 考核、人際手腕,隨便叫什麼,總之,面試者就是想要知道你會不會在未來給他找麻煩(跳槽、影響團隊),哪怕有一絲可能,他也不會跟自己過不去。

D.“你與其他人想比,你的優勢是什麼?”

這就是在挖掘你“在同等條件下可能帶來的附加利潤”,作為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通常表示能帶來更多的人脈資源或者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而應屆生們,如果你們不具備這些條件的話, 就應該表達自己“很可塑、聽老闆話、肯加班、拿錢少、願意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