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團體心理諮詢方案設計

團體心理諮詢方案設計

導語:我們把您比作火紅的太陽,可您心中的太陽卻是我們新的一代。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團體心理諮詢方案設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團體心理諮詢方案設計1

活動安排:五次活動,每次60—90分鐘,每週一次。

活動物件:初二年級

(一)我是誰——認識你自己

活動目的: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

活動準備:紙、筆。

活動過程:

1、暖身活動。你瞭解自己嗎?請在紙上快速寫下10個“我是……”(10分鐘)

2、分享。請學生將自己所寫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3、教師點評。瞭解自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只有對自己的角色、特點有了更多的瞭解,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揚長避短,更好地進行生涯的規劃,獲得更美好的明天。這次活動將引導大家更好地認識自己。

4、自我認識活動。

(1)將學生兩兩分組,一人為甲,一人為已(最好是兩兩不太熟悉的同學為一組)。甲開始自我介紹,已負責記錄。甲在說了一個缺點之後,就必須說一個優點。五分鐘後甲乙角色互換。

(2)教師請甲、乙兩人取回對方的記錄紙張,在背面的右上角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彼此分享做此次活動的感受,並討論:介紹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何者比較困難?為什麼會如此?兩人之中必須有一個人負責統整討論的結果。完成之後,由負責統整的人向其他人報告討論的結果。

(3) 彙報結束,請每位同學強其簽名的紙(空白麵朝上)傳給右手邊的同學。而拿到簽名紙張的同學則根據自己對此同學的瞭解,在紙上寫下:我欣賞你……因為……寫完之後則依次向右傳,直到簽名紙張回到本人手裡。

5、分享。每個人與其他組員分享他看到別人反饋後的感想與收穫。

6、教師總結。瞭解與接納真實的我是很重要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高估或者低估了自己,並把這種看法認為是一成不變的,絕對的。透過活動,我們發現了許多我們不曾發現的東西,對自己有了更豐富和全面的認識,我們需要透過自己和他人的眼光來更好的發現自己。

(二)積極賦義1、 將學生分組,約6、7個同學為一組,組員圍成圈坐好。讓同學們拿出上次活動所寫的自己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紙,對每個成員寫下的不好的性格特徵進行積極賦義,如:多疑——積極賦義就是自我保護意識強;競爭意識不強——積極賦義就是不爭強好勝;魯莽衝動——積極賦義就是勇敢積極;畏首畏尾——積極賦義就是小心謹慎。每組一人作記錄,將小組所作的所有積極賦義的例子進行團體分享,並討論某些性格特徵什麼情況下具有積極作用,什麼情況下具有消極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極作用。(30分鐘)

2、教師總結。苦瓜向來喜歡抱怨自己,抱怨老天,因為不僅生就一張凹凸不平的臉蛋,味道嚐起來更是苦ㄚ!所以它平日就是那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夏天來了。苦瓜遇見甘蔗,它對甘蔗說:老天真是不公平,你的臉長的這麼平直光滑,汁液又這麼甘甜可口,人人都喜歡,而我,咳!甘蔗經他一說,只是謙虛的點點頭,若有所思的說:是阿!天生的我就是討喜歡的甜味,和你是相反的,不同型的。

可是如果沒有你的苦,人們怎麼知道我的甜呢?再說,你天生的苦,並不壞呀!只有你才能讓大家從小記得這種『吃苦的滋味』,吃下了你,也就不怕吃苦了。還有,從小也會記得擺一副苦瓜臉是不好看的,這可是你與眾不同的特色呀!瞧!你是多麼特殊!苦瓜心想:我比別人特殊多了!從此他總是高高興興的展現自己,勸大家別怕吃苦,吃下它也就不怕吃苦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每一種性格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性格本身無所謂好壞,環境不同,同一種性格特徵帶來的結果截然不同。所以,只要能在適當的場合恰當地應用,任何一種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三)尋找自信支點1、 自我尋寶。讓學生髮現自己更多的優點,找到自信的依據,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統。尋寶方式:我開始喜歡我自己,因為……

尋寶要求:

①必須實事求是;

②必須是自己的優點或特長,也可以是自己的進步;

③每個人至少找到自己的5個珍寶。

2、優點轟炸。

小組成員輪流坐到中央,其他成員從他身上找特別的地方,然後用發自內心的語言讚美對方。

團體分享:當別人讚美你時,你的感覺如何?你讚美別人時,通常讚美哪些地方?你能給所有的人不同的讚美嗎?你在讚美別人時,感到自然嗎?為什麼會這樣?是否有一些優點是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是否加強了對自身優點、長處的認識?

3、教師總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優點,充分認識自身的優點,尋找自信的支點,開發自身的潛能,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悅納自我。

(四)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1、秘密大會串。

(1)請同學將目前最感到困惑的事情寫在一張紙上,寫好後摺疊起來交給教師。

(2)教師從手中的紙條中抽出一張,將紙上所寫的問題念出來,讓所有同學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同學之間可以討論,示範和提供書面資料等方式來幫忙解決問題。

(3)教師依次念出所有同學的問題,並讓同學依次幫忙解決。

2、自信百寶箱。給所有同學發一張心卡,讓同學在心卡上填寫“在自信心方面,我無法做到……”團隊所有的成員對心卡上無法做到的事獻策,不評價,重數量。

3、教師總結。透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藉助團體的力量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五)溫馨祝福,結束活動

1、總結收穫,自信人生。由學生反思總結收穫。

2、歌曲《相信自己》,在歌聲中回顧走過的風雨成長心路,感受團體的力量,胳膊挽在一起圍成一個圈共同唱起《相信自己》。

3、溫馨祝福。互贈祝福,感受團隊的力量,祝願自信人生到永遠。

團體心理諮詢方案設計2

(一) 團體名稱

——人際關係提升訓練營

(二) 團體性質

異質的、封閉式的人際關係提升小組

(三) 團體規模

由10到15人組成

(四) 參加物件

在校大學生。希望組員是異質的,所以會盡量平衡他們的性別、年級和專業,但是年齡跨度上不能太大。需有比較強烈的擴大人際交往範圍、提升人際交往技巧、端正交往態度的願望,能真誠地對待小組活動,並且性格友善和坦誠,能和他人和睦相處。將不選擇剛剛經理了重大事件或性情過於極端的組員,並且確保組員之間是陌生的。

(五) 團體活動時間、活動地點、費用

每週一次,共五次,每次約2小時。

封閉、安靜的、有活動椅子的活動室(26177室)。

活動的費用待定。

(六) 組長介紹

袁曉霞:女,`學習過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諮詢及其他一些心理學課程,為人真誠、開朗、樂觀、熱情,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比較好,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受過專門的訓練。

(七) 團體目標

透過為組員營造一個真誠、尊重和溫暖的小組氣氛,引導他們回顧過去的經歷,思考自己的性格、價值觀、優缺點、人生目標等一系列和人際有關係的內容,希望組員在團體中培養一份歸屬感和被接納的感覺,在體驗與他人親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時,學會關心、傾聽和體察他人,提高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

(八) 理論依據

“印刻”理論

著名動物心理學家洛倫茲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組鵝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母鵝自己孵化,這部分小鵝出殼後看到的第一個活動物是母鵝。根據常識,這部分小鵝會跟隨母鵝,同它保持親近和依戀的關係。事實也確實如此。另外一部分鵝蛋是人工孵化的,小鵝出殼後看到的第一個活動物是實驗者本人。這部分小鵝便把實驗者當成母鵝,緊緊追隨,把研究者當成母親來親近和依戀。這種有機體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階段對最早看到的活動物體產生依附的現象,稱為“印刻”,透過印刻而形成的依附行為,對有機體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

人類的生物發展水平雖然比動物要高得多,但人類也有同“印刻”相類似的過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自幼兒與狼,兄等動物產生了強烈的依戀而逃避人類。此外,人類的嬰兒也會在“敏感期”出現對母親的依戀。人的交往和人際關係的需要,正是在這種最初的依戀關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本能理論”

另外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對群體的依戀是 人的本能或遺傳,是人類祖先時代就已經形成的能力。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差,要想儲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須以群體的方式活動,依靠群體的力量來抵禦災害,獲得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這種群集的習性傳遞給後代,使人類先天具有與人共處,交往的需要。他們研究了人類的近親恆河猴,發現在它們身上也存在對同伴的依戀現象。實驗證明,恆河猴的依戀行為取決於物件是否能夠提供溫暖、舒適的機體特點,而不在於能否提供食物。

動物的依附,合群傾向和表現,為人際這人際交往這一人類行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學的基礎,對我們認識人際交往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需要層次理論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愛和歸屬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的滿足離不開人們的聯絡和交往。

其次,安全需要的滿足離不開人們的聯絡和交往。

再次,愛和歸屬需要的滿足離不開人們的聯絡和交往,愛和歸屬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結果,又是進一步交往的推動力。

又次,尊重需要的滿足,離不開人們的聯絡和交往。

最後,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也離不開人們的聯絡和交往。

人際交往需求理論

心理學家威廉姆斯庫茲提出,人有三個方面的需求——愛、歸屬和控制,這些需求推動人們去進行交往。這一理論稱為人際需求理論。

愛的需求反映的是一個有表達和接受愛、友誼的願望,這種願望促使他要與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

歸屬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於群體之中,與他人在一起的願望。

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擁有一定的權利,對他人發生影響的願望。

上述三種需求反映出人際交往是人的心理的需要,但對其具體的行為表現應有恰當的認識、適度的愛、歸屬和控制需要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而過分的親密、交往和控制與過分的冷漠、孤獨和無視秩序都會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艾裡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論

成人早期:親密對疏離

此時,年輕人透過青春期的發展,已確立了穩定的自我同一性,這就為他們建立與他人的親密關係打下了基礎。

(九)參考文獻

1、劉曉新.  畢愛萍.  人際交往心理學.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餘琳.  崔芳.  塗玉香.  高健.  大學生心理健康.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吳遠.  繆志紅.  施春華.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  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

4、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鄭日昌.  大學生心理諮詢.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6、樊富珉.  團體心理諮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十) 團體方案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