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

職場新人別樣就業觀職場經驗

職場新人別樣就業觀職場經驗

又一屆高校畢業生跨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

近年來,隨著一批批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相繼走向社會,“80後”漸漸成為一支職場上的生力軍。

“80後”不少人用他們特有的話語方式,表達著別樣的就業觀點。

擇業:“我選擇,我喜歡”

“朝九晚五,收入不少,社會地位還算高”“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一天三頓飽,每天洗個熱水澡”,曾經被一些中年人掛在嘴邊的順口溜,不少“80後”不贊同,他們最終敲定工作的理由,往往更加簡單,更加隨性。

“專業是選擇工作的籌碼,而不是枷鎖。”法學碩士生小鄭說。

小鄭以高分通過了司法考試,在旁人看來,她從事法律工作,做一個法官或者律師,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一條求職之路,但小鄭放棄了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錄用通知書,毅然選擇到一家外企從事市場推廣工作。

小鄭表示,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即使“背叛一下專業”,也“值得過把癮”。

“我最大的財富是年輕!”《時代報》記者尹玫說。

尹玫原是黑龍江一所高校的教師,能夠順利地在高校任教,讓不少同學羨慕,但試用期剛滿,尹玫便決定辭職,到上海打拼。

尹玫說,在一個太穩定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容易喪失鬥志。她寧願放棄原來的工作,重新開始。雖然眼下的工作處於整日奔波的忙碌狀態,卻讓她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因為喜歡,因為興趣,因為夢想,因為新鮮……在一些“80後”眼中,選擇工作,除了這些因素,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執業:“快樂,自由”

“快樂的心情”“自由的空間”,這是不少“80後”對自我心目中理想工作的形容詞。他們認為,工作是不是有樂趣,與老闆和同事相處是不是愉快,是評價一份工作好壞的重要指標。

外企職員小楊說:“上班忙碌一些沒問題,我最在乎的是,同事之間相處得是不是愉快?”

小楊認為,幾個年輕人常常加班到晚上8時,然後一起出去吃飯,聊聊身邊的新鮮事,排遣一下各自的情緒。只要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心,就能忘掉一天的疲勞。

“我最害怕和老闆打交道。”在一家諮詢公司做職員的小鐘說。

小鐘表示,和老闆相處的時候,作為老闆會試著一點一點把年輕人的稜角漸漸磨去,把年輕人打造成為中年人眼中所謂的.“成熟”。

渴盼“寬鬆自由的空間”,這樣的想法在“80後”中比較普遍。“公司應當尊重年輕人自由發表觀點的權利。我們有質疑的權利,公司應當給我們質疑的途徑,比如,公司設立了內部網路論壇,還有老闆信箱,說是讓員工暢所欲言,給公司提意見和建議,但論壇採用實名制,這就讓我覺得‘假’。”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小程說。

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少“80後”表示,事實上,快樂不快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作環境。

再擇業:急性子選擇

儘管“跳槽”不是“80後”的專利,但“80後”的觀念已不再是父輩崇尚的“從一而終”,有些甚至成為了“職場蚱蜢”。

國內一家網站日前展開一項調查,接受調查的網友小王剛剛換了工作,他說,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會厭倦自己的工作環境,從而會去找一份能夠使自己獲得提高,並有更好發展前景的工作。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認為,“80後”對工作的態度,相比以往年齡段的人,顯得隨意而輕鬆,對職業和人生問題的處理,也顯得更加隨意。

顧駿指出,一些“80後”頻頻“跳槽”,暴露出心態浮躁的傾向。有的“80後”急於獲得眼前利益,總想著“多些、多些、再多些”“快些、快些、再快些”。為了追“多”求“快”,就急著“換崗位”。而在這些急躁的追逐中,“忠誠”“堅守”“長遠利益”這些職業品格,被拋到了一邊。

顧駿說,“職場蚱蜢”,需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眼下瀟灑的一“跳”,應當建立在未來的“幸福”之上,如果只是憑“一時性起”,輕率“跳槽”,這樣的行為,會讓自己在日後付出更大代價。

(編輯:董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