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理解地理教材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地理教材的方法有哪些

在人類認識地理事物與現象時,由眾多表象經過多次的思維過程,如比較、分析、抽象,最後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們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概念、判斷與推理,並用語言文字形成理性知識;但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則不同於上述過程,書本把人們長期感知的事物,經過抽象、概括得出的結論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結論——抽象的知識,例如地理概念、地理規律,是對地理事物與現象的本質的認識,只有透過“理解”教材,才能掌握獲得的這些理性知識,只有掌握了它們,才能認識地理事物與現象的本質特徵與聯絡,也只有應用它們,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要掌握地理知識,必須研究理解地理知識,即理解地理教材的心理過程。

理解教材是將書中的地理概念、地理規律與理論,同學生在領會教材階段中形成的表象相結合的過程。例如學習土壤的概念:“陸地表面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四種特質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叫上壤。”如果學生缺乏對“陸地”、“礦物質”、“有機”“水分”……的經驗,只背誦了這一抽象的定義,是絕不會理解或完全理解這一知識的`。只有當學生形成了有關地理事物的表象,並將表象與這一抽象知識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地理解了這一知識。

地理學習中學生的認識過程遵循基本的認識規律。理解教材是學生掌握理性知識的過程,這些理性知識——概念、規律、理論等只能是經過思維過程才形成的。因此,理解教材的關鍵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