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二年級語文上冊《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

反思一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於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透過調查發現,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於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我並沒有直接按課文中的程式來上。我先設計一系列的話題,讓同學們先觀察圖中的月亮於平時我們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同?這大概是什麼時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過中秋的?假如你一個人在他鄉,看著那圓圓的月亮,你會想些什麼呢?而同學們也暢所欲言的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進入了我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中來了。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詩〈靜夜詩〉,讓同學們在瞭解李白在做這首詩時的背景後能更好的理解這首古詩。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也充分迎合了二年級小朋友富於想象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引導學生想象的同時,開拓時的意境,再現詩人的感受。

我想,只有把孕伏於知識體系中的潛在的方法因素變為學生學習的直接物件,這樣才有可能啟迪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創造過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知識轉變為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作用物件,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反思二

《英英學古詩》這篇課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方式——對話形式,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味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教材有意創設具體生活情景,既學習對話的語言表達形式,又蘊藉古詩教學的`內涵,深入淺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英英把學到的古詩背給奶奶聽,奶奶很高興。你們有沒有學過古詩嗎?

生:有,好多呢。

師:那你們願意背給老師聽嗎?

生:願意。(生紛紛舉手)

生:老師,我媽媽很早就教會我《靜夜思》了,我背給你聽……

(師以書上的形式提問,引導學生按對話形式背誦古詩)

師:你背得真好,比英英學得快。

生:老師,可以背其它學過的古詩嗎?

師:當然可以,你還會背別的詩呀?快背給我聽聽。

生:老師,我在家了學過《草》這首詩,是我奶奶教的,我背給你聽……(師引導提問,學生說不完整的詩意加以補充。)

師:你真了不起,學得可真多。同學們都想把自己學過的古詩背給老師聽呀,老師給你們想個辦法:坐在一起的兩個小朋友各做一回小老師,用書上的對話形式背給小老師聽一聽。

透過這個環節,不但訓練了學生口語對話能力,還激發了學生背古詩的興趣,在課結束之前我延伸課堂:

師:剛才,我們把學過的古詩背給老師聽,同學聽,回家後也可以像英英一樣背給爺爺、奶奶聽,爸爸、媽媽聽。

師:老師決定在兩週後舉行一次賽詩會,以學習小組為一小組,分別把自己學過的古詩教給小組裡的同學,看哪一小組的同學學得古詩多。

這一環節,我用兩週的時間給學生準備,學生壓力不大,感覺也不累,但自主學習古詩的興趣很高,有的學生還天天向我彙報學習的情況,我不斷地表揚激勵他們,帶動了全班學生,讓我真正感覺到學生在具體生活情景中,學習古詩的興趣被激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