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古詩靜夜的教學實錄

有關古詩靜夜的教學實錄

《靜夜》教學實錄

一、詩歌朗讀

老師:大家一起齊讀課文題目。

學生:《靜夜》。(聲音很響亮)

老師:注意,嘗試讀出靜夜的感覺。再讀。

學生:《靜夜》。(低沉緩慢,很有感覺)

老師: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就在這種靜夜的氛圍中,自由讀這首小詩。

學生自由讀。

下面,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有沒有真的讀出靜夜的氛圍。

學生甲讀

師評:送你一個詞:字正腔圓。其他同學是否也能注意到這幾個生字新詞,讀得字正腔圓呢?

展示: 漏lòu 模mó 鮫jiāo

學生乙讀

老師:這次同學們來評價一下。

學生丙:還可以。

老師:你覺得他哪裡讀得好?值得我們借鑑。

學生丙:讀出了靜夜的感覺了。

老師:恩,那你說還可以。說明,你認為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對嗎?

學生丙:對的。

老師:哪裡改進一下。

學生丙:不僅要有靜夜的感覺,而且最好融入作者的情感。

老師:你試一試?

學生丙讀。(真的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既讀出了靜夜的感覺,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老師:恩。讀得怎麼樣?

學生齊:好。

老師:大家像她一樣,再次齊讀,如何?

學生齊讀。

二、感知詩歌

老師:讀了《靜夜》,請思考:詩人郭沫若寫了靜夜中的哪些景物?

學生:月光 松林 白雲 疏星 天河 海霧 鮫人

老師:在這些景物中,哪些是詩人真實看到的?

學生:月光 松林 白雲 疏星

老師:哪些是詩人想到的?

學生:天河 海霧 鮫人

老師:非常準確。

展示: 月光 松林 白雲 疏星 ——寫實

天河 海霧 鮫人 ——想象

老師:那麼,它們分別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準確羅列,發現天河沒有修飾詞。

老師:恩,現在我將小詩第一節改了一改,大家看看,有什麼不同?

展示:原文: 月光淡淡, 改文: 月光皎潔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朗照著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 白雲朵朵

漏出了幾點疏星 閃爍著點點繁星

學生思考,老師點撥:不知道從何說起的感覺,是嗎?提示一下,大家不一定都講出來,你可以選擇其中某一個詞的`變化,談談。

學生甲:“淡淡”說明月光並不皎潔,它比皎潔更能給人幽靜的感覺。

老師:感受非常細膩。

學生乙;“籠罩”感覺是月色並不明亮,而“朗照”感覺月光明亮得已經照進松林了。

老師點撥:如此“籠罩”能寫出月夜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

學生乙:朦朧幽靜。

老師;太棒了。還有——

學生丙:“團團”說明白雲已經成團了,白雲很濃重,而“朵朵”則不然。

……

老師;是啊,不同的特點,給我們營造的意境定然不同。現在,就請同學們將這種已經寫出來吧。把詩中意象及其特點連綴成句,寫成散文化的語言。因天河沒有修飾詞,天河就不用寫進去了。開始——

(學生寫3分鐘)

學生丁: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雲縫隙間漏下。我彷彿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著遠遠模糊的海霧對月流珠……

老師:寫得如何?

學生評;寫得非常好。“我彷彿看到了”,將寫實和想象區分開了了。

學生戊:我覺得它有的地方還不夠散文化,比如“對月流珠”。

老師:那你試試?

學生戊: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雲縫隙間漏下。我彷彿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著遠遠模糊的海霧默默流淚……

老師:注意關鍵詞:默默。為什麼?

學生:符合靜夜氛圍,就像詩人用“對月流珠”而不用“對月泣珠”的原因一樣。

老師:感受多麼細膩!講得多好啊!我們一起將修改好的片段讀一讀:

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雲縫隙間漏下。 我彷彿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著遠遠模糊的海霧默默流淚……

三、情感揣摩

老師:可是 ,天河何處?齊

學生齊問:天河何處?

老師:再問。

學生齊問:天河何處?

老師:是啊,天河何處?不僅我想知道,同學們想知道,還有誰也想知道?

學生:詩人郭沫若

學生:鮫人

老師:有同學說“鮫人”,誰?有請——你知道什麼是“鮫人”嗎?

學生:生長在水裡的神人。

老師:可是,現在鮫人在哪裡?

學生:在岸邊。

老師:所以,鮫人為什麼問“天河河處”?

學生:因為它想家了。

老師:為什麼想家?在家的生活該是如何?

學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老師:那麼,詩人又為什麼問呢?我們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就知道了。

(老師讀)《靜夜》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詩人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不禁發問:(學生讀) 天河河處?

老師:結合背景,大家想一想,當詩人郭沫若問天河河處時,心情如何?請同學們在紙上至少寫三個詞來形容一下。

(學生寫)

學生答案羅列:思鄉、無奈、氣憤、痛苦、哀傷、惆悵、迷茫、失望、渴望……

老師點撥:結合靜夜的氛圍,你覺得用哪些詞語好?

學生A:如果真的很痛苦,他可能就號啕大哭了。

學生B:氣憤也很可能破壞夜的寧靜,而不是簡單的“對月流珠”。

老師總結:是啊,淡淡的思鄉、些許的無奈、十分的哀傷和惆悵、滿懷的迷茫、隱隱的失望,可是縱使心中藏著一個重洋,流出來的也只能是兩行清淚……可見,“對月流珠”除了鮫人,還有誰?

學生:詩人。

老師:就讓我們走進詩人的內心,帶著詩人的情緒,再次齊讀小詩。

學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