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年夜飯的傳說

關於春節年夜飯的傳說

每年的春節吃年夜飯總是最熱鬧的時候,也是一家最團圓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穿著新衣服。講著笑話,開開心心的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只是應該都很少有人知道春節為什麼要吃年夜飯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年夜飯的傳說,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春節年夜飯的傳說

關於年夜飯來歷的傳說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關於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年的故事最廣為流傳。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們都非常的恐慌,大夥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於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到了冬天,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很快就逃跑了,從此以後它就再也沒出現過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每到冬天,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禦『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著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過年為什麼要吃年夜飯

為什麼要吃“年夜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年夜飯的其他傳說

江南每年吃年夜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把大門關起來,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擊碗筷。吃完年夜飯後,就要將桌子的碗筷收拾乾淨,再開啟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這種習俗據說是為了哄騙鐵柺李而傳下來的。

相傳,玉皇大帝想了解民間疾苦,於是派鐵柺李在此時下凡檢視。鐵柺李是個跛腳叫花仙,因此便在人間吃年夜飯的時候,提著籃子跛著腳沿街到各家乞討。討完飯,他把討來的東西提給玉皇大帝看,誰家窮,誰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據此,富的,玉皇大帝便命令有關神仙讓他一年遭幾次災,不要太富;窮的,則讓他發幾次財,不要太窮了。

這件事慢慢傳到了人間,有一戶人家,比別人都奸,很快想到了應對之策。吃年夜飯時,把大門關得緊緊的,家人誰也不準大聲說話。等鐵柺李來討飯時,他家年夜飯已經吃過,開啟大門時,桌上空空蕩蕩的,無以施捨給鐵柺李。鐵柺李一看,這家夠窮的了,連年夜飯都吃不起,於是在他家門口放上幾個元寶就走了。這下,這戶人家便發了。但沒有不透風的牆,別家也看出了他家發財的原因,便都跟著學起來。

後來,鐵柺李見家家都關著門吃年夜飯,便知道人們已經知道了他的任務,就不再到人間來討飯察貧富了。可是關著大門吃年夜飯的習慣,卻從此流傳下來,成為了春節特有的習俗。

拓展知識:關於春節團圓飯的傳說

我國知名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說,年夜飯在除夕的夜晚又稱“團年”或“閤家歡”,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餘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曹保明介紹說:“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關東老百姓始終有“窮過年,富過年,不吃餃子沒過年”的說法。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說,餃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圍繞餃子的起源,民間產生過不同的傳說和故事,但關東人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在除夕夜子時(零點)吃,此風俗遍佈關東城鄉,並世代相傳至今。

如今在東北的許多農家,年夜飯依然保持著古時的許多風俗,如吃飯前祭祖,放鞭炮,吃餃子等。但由於近年來年夜飯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學認為:“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它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和溫情中。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