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燈謎

燈謎的故事

有關燈謎的故事(精選16篇)

謎語來源於中國古代民間,是古人集體智慧創造的,無法把謎語的發明權落實到某一個人。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謎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燈謎的故事 篇1

【縣令拍錯馬屁】

從前有位七品縣令,大年初一上街看春聯,忽見一戶人家門上貼的春聯與眾不同,只見那:上聯:數一道二門戶下聯:驚天動地人家橫額:先斬後奏縣官心想:此戶如此氣魄,定是朝廷大官,於是趕緊備一份厚禮,叩門拜訪。縣官問主人:“貴府哪位大人在京都奉職?”主人一聽,莫名其妙,自稱兄弟三人皆是窮苦小民。縣官一愣,忙問:“那門口貼的對聯?...”主人答道:“啊,原來如此。”他接著解釋說:“要說那幅對聯,倒是一點不假。”於是將自己三兄弟的職業陳述番。縣官聽後,方知自己拍錯馬屁,只好丟下禮物,掃興而去。你能猜出這平民三兄弟各是什麼職業嗎?

燈謎的故事 篇2

【窮少年過年】

從前有位花花公子名叫金志鵬,從小好吃懶做,嫖賭逍遙。父親死後,惡性不改,很快就把遺產花個一乾二淨,成個窮少爺。一年除夕,這窮少年過年連夜米也沒有。於是他自嘲地寫副對子:“行節儉事,過淡泊年”,貼於門口。是夜,舅父買兩斤肉,背十斤米過來,見門前春聯,感慨成端,便對外甥說:“你這對聯的頭上,還應各加一個字!”說完揮筆寫一副門聯。窮少年一看,羞愧不已,從此改邪歸正,自力謀生,成個回頭浪子。你知道那好心舅父在對聯頭上各加一個什麼字嗎?

燈謎的故事 篇3

【“看家虎”】

相傳某年元宵,汴市百城書店門口謎燈上懸有一“爾”字,射【三字經】句二。謎條註明:“中者以狐腿皮裘一件相贈。”有位常猜謎的老學究見後笑著說:“此乃店老闆之‘看家虎’也,恐無人能射。”有位研究謎道多年的落魄舉人說:“不見得。”說罷返身而去。那舉人回到收屋,連續三夜對燈苦思,不時查對【三字經】仍不得其解。你能猜出這謎底嗎?

燈謎的故事 篇4

【秘方】

杭州吳山,有一術士在大街上擺攤,出售秘法三條:一是持家必發;二是飲酒不醉;三是生蝨斷根。秘法之“秘”,用厚紙密封,鄭重其事地擺著,每包標價銅錢三百。買者拿回家中拆開一看,裡面寫著六個大字。個個哭笑不得,大呼上當。你能猜出是六個什麼字嗎?

燈謎的故事 篇5

【正月初一】

從前有位連試落第的秀才,生活十分清苦。一日,一位少時同窗完婚,託人悄來四句詩:“自西走到東連停,娥眉月上掛三星,三人同騎無角牛,口上三劃一點青。”布衣秀才見是“一心奉請”四字,忙說:“盛情難卻,非去不可”。於是到鄰居錢子敬家去借驢。錢子敬見秀才來借驢,取過筆墨,在紙上寫道:“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三十。”寫畢擱筆,給秀才。秀才一愣,接過紙條一看,拱手稱謝,說:“多蒙相助,明早我就來。”說罷高高興興地出錢家大門。你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嗎?

燈謎的故事 篇6

【縣令點遺書】

從前有一老翁,臨終前留下遺書,分別交給五歲幼兒和女婿。遺書中說:六十老兒生一子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數載後,其子成年,要與姐夫分家。二人爭執不休,只好去衙門打官司。女婿申辯道:“岳丈大人遺書上寫!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縣令收下遺書,下令暫時退堂,明日再斷。次日一升堂,縣令即說:“遺產應歸兒子繼承!”說罷,將兩份由他標點的遺書發還老翁兒子和女婿。那女婿一看,啞口無言,只好從命。你猜,那縣令在老遺書上怎樣標點的?

燈謎的故事 篇7

【攔車考孔子】

孔夫子周遊列國,一日來到燕國。進城門不多遠,見一少年攔住馬車說:“我叫項橐,聽說孔老先生很有學問,特攔路求教。”孔夫子笑著說:“小孩兒,你遇到什麼難題啦?”項橐立起問道:“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夫子聽後說:“江河湖海,什麼水裡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難於開花。”項橐晃著腦袋直喊:“不對!”接著說出四物。孔夫子道:“後生可畏啊,老夫拜你為師!”你知道項橐說的是哪四物嗎?

燈謎的故事 篇8

【商賈測子】

從前有位商賈,常年在外做生意。一年除夕,商賈回家與家人團聚。他想考考三個兒子的學問和才智,便喚他們圍火而坐,叫老伴托出一盤瓜子,然後命每個兒子賦詩文一句,要求句中有人,有事,有數,並按句中數字酬賞瓜子。長子搶先吟道:“甘羅十二為丞相。”父親點點頭,要老伴數十二粒瓜子給兒子。次子脫口而出:“太公八十遇文王!”商賈微微一笑,又叫老伴數八十粒瓜子給次子。幼子天資聰慧,多讀古書,他眼珠轉轉,轉身將全盤瓜子捧入懷中,然後高聲吟哦一句。商賈一聽,高興地說:“一個比一個強。好,好!”你知道幼子吟哦一句什麼?

燈謎的故事 篇9

【古詩密碼】

從前,有人在地裡挖到一隻金屬盒子,盒子沒有鎖,卻怎麼也打不開。細看盒蓋上的圓形字盤,上面刻著二十個字:春生此國物多君豆願紅;枝來採發南幾最相擷思。此人頗識詩書,知道這是用一首古詩級成的.密碼。他依著詩句順序,終於把盒子開啟,得到盒內的珍寶。你知道這是一首什麼古詩嗎?

燈謎的故事 篇10

【新事隱語】

廣東饒平縣鎮東南兩華里處,有一座文明塔,塔內樹著一塊“謎碑”,上面寫著“新事隱語”四個大字。謎面是一首五律詩,暗射當時一位清官的籍貫與業績:天高一望空,水際青如許,懸看本無心,貪多貝應去,橫目點離州,廓上開新宇,竿頭竹已非,水草翻無羽,同船話相告,土草合為侶,健兒久失人,水測堪喬舉。你能猜出都是什麼字嗎?

燈謎的故事 篇11

一次,蘇東坡去看望好友佛印和尚,見他正在喝酒吃肉,聽到叫聲就把酒肉藏起來。蘇東坡佯裝不知,進門就請教大師“犬”字和“吠”字怎麼寫,佛印回答道:“一人一點為犬,再加一口為吠。”東坡聽罷哈哈大笑:“既然如此,快把酒肉拿出來,我有‘口’福,咱就‘一人一點’共享美味吧!”佛印無奈只好拿出酒肉倆人同飲。

過些日子,蘇東坡剛把做好的魚擺上桌,忽聞佛印來了,忙把魚藏在書架上,佛印也佯裝不知,說是來向東坡請教“蘇(繁體為‘蘇’)”怎麼寫?東坡回答:“草字頭下面左邊是魚,右邊是禾字。”佛印又問:“把魚放在上邊行嗎?”東坡答:“不行!”佛印道:“既然不行,那就拿下來吧!”東坡只好端下鮮魚和佛印一起進餐。

燈謎的故事 篇12

猜燈謎,是我國元宵佳節的傳統習俗,既隱晦又有趣味,流傳極廣,那些關於燈謎的故事也常被人津津樂道。下面請欣賞故事吧!

燈謎的故事 篇13

相傳有一年元宵,乾隆皇帝讓每位大臣都糊一盞燈,上面寫好謎語、對聯或詩文送進宮來,讓大家一同欣賞,共度元宵。

乾隆皇帝才華很高,對於猜謎對句也頗有本事,滿朝文武大臣出的燈謎幾乎難不到他,直到走到了大學士紀曉嵐的彩燈前,只見上面掛著一副燈謎對聯,各猜一字。上寫: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一時間,滿朝文武和乾隆皇帝都被難住了,猜來猜去也不知所云。

最後,紀曉嵐揭示謎底,這幅謎聯的上聯是“猜”、下聯為“謎”,合起來就是說猜謎。

燈謎的故事 篇14

浙江上虞有一古石碑,名叫“曹娥碑”,是東漢年間人們為歌頌孝女曹娥所立,碑文生動感人,令人嗟嘆不暇。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曾對碑文評價為“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這八個字被人補刻在碑文的背面,卻無人懂得它的意思。

有一日,曹操楊修二人一起到曹娥廟祭拜,被楊修破解了此謎,楊修對曹操解釋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綢,合成為“絕”字;“幼婦”是少女,即“妙”字;外孫是女之子,那就是是“好”字;“齏”是搗碎的姜蒜,而“齏臼”是指搗爛姜蒜的容器,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辭”的繁體字。所以““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謎底便是“絕妙好辭”。

燈謎的故事 篇15

相傳蘇東坡曾邀好友秦少游飲酒。酒酣時蘇東坡問秦少游:“賢弟,你才貌並秀,可為何遲遲不擇佳偶?”秦少游羞笑道:“弟非草木,豈能無情,吾心中久幕一位窈窕淑女,只是難以啟齒。”蘇東坡追問:“不知是誰家的閨秀?”秦少游沉吟片刻道:“待小弟打一字謎請仁兄一猜。”說罷,即賦詞一首:“園中花,化為灰,夕陽一點已西墜。相思淚,心已碎,空聽馬蹄歸。秋日燦紅螢火飛。”

“園中花,化為灰”,空餘“艹”字頭;“夕陽一點已西墜,相思淚,心已碎,空聽馬蹄歸”,“夕”墜去“一點”,“思”字碎去“心”字,馬蹄即為繁體“馬”字的底部,即“灬”,合為繁體的“魚”字;“秋日燦紅螢火飛”,螢火飛則天已晚,故“秋日燦紅”去“火”去“日燦紅”餘“禾”;這樣,“艹”字頭與“魚”的繁體字、“禾”字拼合為繁體字“蘇”。

原來,秦少游仰慕的女子便是蘇東坡的妹妹。

燈謎的故事 篇16

杭州吳山,曾經有一術士在大街上擺攤,出售秘法三條:一是持家必發;二是飲酒不醉;三是生蝨斷根。為了表現出秘法之“秘”,用厚紙密封,鄭重其事地擺著,並每包標價銅錢三百。

買者拿回家中拆開一看,每包秘法中各寫著兩個大字。個個哭笑不得,大呼上當。

原來這些秘法便是“勤儉”、“早散”、“勤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