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高中語文《雨巷》說課稿

高中人教版語文《雨巷》說課稿

導語:“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人教版語文《雨巷》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雨巷》說課稿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於必修課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透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並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併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說教法

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與感悟,併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說學法

1、誦讀法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體悟法透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想比較法,透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說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匯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採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路歌曲《丁香花》匯入並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 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麼詩,並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裡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透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透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鑑賞和審美能力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鑑賞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於學生學習這節課我採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課文內容,並利於學生背誦理解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板書:意向(雨巷、 油紙傘、 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 寂靜、 美麗 高潔)象徵意義(心境、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