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年級語文上冊項鍊教案

一年級語文上冊項鍊教案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小說情節、人物性格的剖析,讓學生深切體會虛榮心給小說主人公帶來的巨大打擊,記取小說提供的超時空的現實警戒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借鑑小說主人公遭打擊而不沉淪,遇逆境而敢於奮起的堅強、負責、勇敢的精神。

3、透過對小說的鑑賞,讓學生領會本文別出心裁的結構藝術。

4、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本文巧妙的構思和結局的空白藝術。

2、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概括。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討本文多元化的主題。

[教學方法]

質疑、啟發、討論相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小說的情節。

2、領會本文精妙的構思和佈局。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義,重點探討本文結局的空白藝術,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空白,並在寫作中嘗試這種技法。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匯入新課:

有這樣一個故事:長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一個人又凍又餓,行將死亡。這時,司令生氣地找軍需部長,因為是他的失職,才讓戰士這樣凍餓致死,出人意料的是,原來這個快死的人就是軍需部長。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意味悠長。

這種結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今天我們要學的《項鍊》一文結局也是如此。(板書題目)

二.概括文章結構

(課前讓學生聽朗讀,解決生僻字詞,熟悉情節,瞭解作者情況。)

提問:1.文章的最後結局如何?從結局往前看,連續發生了哪些事情?

明確:得請柬借項鍊丟項鍊還項鍊發現真相

附圖:

提問:2.從文章的內容看,瑪蒂爾德為之付出十年艱辛的項鍊竟然是假的,我們不難理解結局的意料之外,可我們還說它是情理之中,這在文中有哪些根據?請同學們找出來並加以分析。

明確:文中有三處暗示項鍊是假的。

瑪蒂爾德借項鍊時,佛萊思節夫人答應得很爽快,甚至沒有一句叮囑的話。

瑪蒂爾德還項鍊時,佛萊思節夫人連盒子都沒有開啟來看一下。

珠寶店的老闆說只賣出過盒子。

教師小結:

文章貴曲忌直,波瀾起伏的情節肯定比平鋪直敘更能吸引人。但情節的設定也應合乎事理,不能脫離實際,這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編硬造,出人意料卻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會有什麼審美價值。文學作品無論長短都須遵循四個字:合情合理。

三.分析、鑑賞結局的空白

本文結局除了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點外,還有一個特點:空白。文章的結局是實在的,但同時又是空白的,實在是說指明瞭項鍊是假的;空白則指我們不知道瑪蒂爾德到底想什麼。

提問:1.瑪蒂爾德聽到佛萊思節夫人的驚歎後,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故事將會怎樣發展?請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嗎?

(學生自由交流,然後發表看法。一定不會有統一的意見。)

提問:2.使用空白藝術有什麼好處呢?請同學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明確:可以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意蘊深厚,餘味悠長等。

提問:3.你能從你所接觸過的文章,音樂或繪畫等作品中再舉一例嗎?

提示:中國山水畫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們不會認為這樣不好,相反透過空白,還可以領悟到其中深遠的意境,那是一個比畫面宏大萬千倍的意境。不僅大而且因人而異,雖虛而實,雖少而多。這就是空白藝術的魅力。

參考例子:

1.要畫一座寺廟,但又不得有建築出現,怎麼辦?一僧一溪一桶足矣,雖不見寺,但寺已在心中了,即《深山藏古寺》之妙啊。

2.畫《花襯馬蹄香》,一馬奔跑,數蝶圍其蹄隨舞,雖不見花,但花香已四溢了。

3.《紅樓夢》中,黛玉臨死前喊的那一聲寶玉,你好,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黛玉臨死前的複雜心情,也成了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

4.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由蜂蝶過牆產生無限遐想:鄰家春光到底如何明媚?

5.小小說《德軍剩下來的東西》,讓人對男女主人公相認後的情況作出種種猜想。

6.《琵琶行》中,關於音樂的描寫中,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遐想;繪畫中有十里蛙聲出山泉的優美意境。

教師小結:

文章採用了空白的藝術手法。這種手法,是借無形表現有形,賦空白以豐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據欣賞主體的不同,表達豐富的生活內容,虛實結合,有無互補,創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靈的藝術境界。如果作者寫出了結局,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爭論,就會縮小讀者思考的空間,作品的餘味也會降低。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對作品進行了再創造,這不是很好嗎?

值得注意的是:運用空白藝術要因情而設,因境而設,刻意追求未必會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要做好鋪墊,埋好伏筆,空白不等於含混晦澀,令人費解。

四.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第四題,寫到作業本上。

2.結合寫作第四單元對小說的.寫作要求及示例,仿照《項鍊》的結尾方式,寫一篇小小說,做到週記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分析人物形象,探討文章主題。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分析本文多元化的主題。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重點鑑賞了文章結局的空白藝術,這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人物形象、探討文章主題。

二、分析人物形象

提問:1、從上節課對情節的分析中大家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使瑪蒂爾德付出慘重代價的是她的過分虛榮。現在請大家總結一下,她的這一性格特點在文中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對她持怎樣的態度?(要求學生嘗試概括性的總結)

明確:她對豪華奢侈生活的夢想;她對現實處境痛苦無奈的感受;她借項鍊時的動作心理;她在舞會上的陶醉;她在舞會後的逃走。

作者態度:諷刺

提問:2、瑪蒂爾德的性格僅僅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嗎?作者對她僅僅是諷刺嗎?在當時的法國,女性只有憑藉美貌和風姿,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女性的意識和價值,只有在男子目光的觀照下,才得到承認。她們毫無獨立價值、社會地位可言。把女性視為玩物的惡劣的價值觀念占主導地位,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風氣瀰漫於整個法國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你能從瑪蒂爾德身上看到哪些閃光點?

(學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可讓學生聯絡現實來談。)

提示:現代社會中,親情在金錢面前被擊得粉碎的事屢見不鮮,為了金錢利益的分割而仇恨相向的事也不少見,大家想一下,在那樣的社會風氣下,瑪蒂爾德的所作所為有沒有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例如:

(1)賠項鍊的過程中她不說明,不拖、不逃、不賴、不買一掛假的去騙,這樣做都可以逃避責任,但這樣也是極其自私的,她沒有這樣做,表明她勇於負責、誠信的一面。

(2)她不通過出賣色相這條捷徑來既保全美貌,又償還掉債務。她曾嚮往著被人豔羨,被人追求,而且在舞會上乍露頭角就引起了男人們的注目與興趣。此時,她完全可以陪部長或傍大款,從而輕而易舉地還債,而且可以享受她所向往的生活。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法國,在今天的中國都是屢見不鮮的。可她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因為她不願以犧牲尊嚴為代價去換取那種生活。可見,她對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是很愛護的。

(3)她一定得去告訴佛萊思節夫人的心態。十年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此時的她沒有了十年前見佛萊思節夫人時的自悲自怨、自慚形穢和低聲下氣,有的是自在從容,多麼的達觀,多麼的平和。

由此我們這樣來總結:(可讓學生自己概括總結)

瑪蒂爾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側面,且經歷了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如果說前半部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那麼,後半部分這側重於表現其勇於負責、誠信、維護人格尊嚴這一側面,作者對她的態度也由諷刺進而變得同情、讚美。

小說的主題主要是透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完成的,正如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形象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一樣,對這篇小說的主題,歷來有較大的爭論,目前尚無權威定論,傳統的看法是:小說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這裡,我設計了幾個題目,同學們可就其中的一個題目,也可自擬題目(不妨藉助歌詞、詩句、影視劇名稱等),展開論述,就文章的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天堂與地獄》得與失、禍與福

《一夜縹緲夢,十年艱辛苦》瑪蒂爾德的懺悔

《我虛榮,我之過?》虛榮心的背後

《人生無常,我心有主》無悔的選擇

《想說愛你不容易》面對項鍊訴心曲

(課上給學生時間,寫100字左右的文字簡明扼要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教師總結:

多元化的主題需要我們多樣性地解讀。同學們從中讀到了不可過度虛榮;讀到了做人要講誠信,要有尊嚴;讀到了面對艱難要勇敢接受等等。我想,在讀了這篇文章後如果你覺得對你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怎麼走有所啟迪,那我們學習此文就有收穫。同時,對主題多樣性地解讀也啟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凡事都不要一概而論。

三、作業佈置

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或自己擬題,寫一篇練筆。

A、說說路瓦栽

B、如何看待瑪蒂爾德對豪華生活的追求?

C、說說我們身邊的瑪蒂爾德

附板書:

項鍊

一、人物形象二、文章主題

瑪蒂爾德:愛慕虛榮多元化主題

維護人格尊嚴多樣性解讀

誠信負責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