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應該怎麼寫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範文,僅供參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1】

1.主持人發言:

針對大學生在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舉例:

溝通教育的淡化。

同學間難以形成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方式。

獨住有礙溝通。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舉措:

應將溝通納入文化素質教育內容。

應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溝通平臺。

應將溝通的效果納入綜合測評考核。

2. 問題: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諸多的心理問題大都起因於溝通障礙,心理問題的產生直接制約著他們的潛力發揮。

3. 活動內容及方式:模擬新生見面會現場,用自我介紹及瞭解對方的方式與陌生人進行交流。

4. 在活動過程中所存在問題的分析:

(1) 自我為中心的問題。在與別人交往時,有人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考慮別人。

(2) 自我封閉的問題。有人不願讓別人瞭解自己,在心理上人為地建立屏障,自我封閉起來;有人雖然願意與他人交往,但由於性格內向、孤僻,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因而很難融合到大集體中。

(3) 社會功利的問題。任何人在溝通交往過程中都有使自己得到提高、進步的願望。但如果過多、過重地考慮個人願望、利益是否能夠實現,就很容易被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思想控制,使溝通帶上濃厚的功利色彩。

猜疑嫉妒的問題。進入大學校園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輕者出現內向、躲避,重者出現精神妄想,自殺甚至犯罪等。

5.總結:

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認識自我、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焦慮、抑鬱、嫉妒、仇恨等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溝通與疏導,積累成疾,一旦遇到“導火線”就會爆發;人際溝通受阻帶來的人際關係破裂等情感問題亦造成心理問題纏身,甚至出現心理扭曲等現象。很多大學生犯罪事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大學生中所呈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大都屬於溝通不良造成的。透過溝通能力的培養,增強同學的溝通魅力,培養學生自信、開放的心理素質,進而增強同學對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當代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時代機遇和社會挑戰,同學間必須注重增強對溝通能力的培養,促進同學們素質的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2】

一、 談話引入:

1、 用電安全

1) 認識瞭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 不用溼手觸控電器,不用溼布擦拭電器。

3) 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電源插頭。

4) 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 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乾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氣

1) 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位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洩露而發生火災。

2) 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二、 游泳時要注意安全

三、 交通安全

1、 行走時怎樣注意交通安全

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 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

教後記

透過這次活動同學們知道安全能帶來幸福的家庭和和諧的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3】

活動一:

問一問:同學們,聽說過上帝造人的故事嗎?相傳,上帝在造每一個人的時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現實生活中也確是如此,我們每一個人由於生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個人也不盡相同,那麼“我是誰?”“我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呢?”

展 示:

出示一張照片,來猜猜我是誰?(猜後請該同學介紹“我的成長經歷”)

活動二:

展 示:“我的成長經歷卡片”

請學生介紹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照片及相關經歷,並就此展開想像。

想一想:未來的我會是什麼樣子。 小組內展示照片,互相交流。

師生歸結:從這些照片中,我們看到了每一個人不同的成長經歷及各自的性格特點。

想一想:那麼我的所作所為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別人是怎樣看我的呢?

說一說:我是誰(別人眼中的我)

先請一名同學模仿班級內另一名同學的語言,行為動作,姿態等,其他

同學猜一猜他模仿的是誰?(如果需要配合,也可以小組內的同學共同來演一演)生猜中後,讓表演的同學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模仿×××?你眼中的××× 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提示生在回答的時候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來說明×××同學的優缺點,性格,氣質等。)

問一問:×××同學,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談談你的看法。(此處2-4名同學為宜)

師生小結:看來,正確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所謂“不

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想正確看清自己就需要大家的幫助。

說一說:我的與眾不同之處

我們之所以能猜出他是誰,就是因為他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自己或是某個同學的最大特點。

活動三:

演 示:《白紙黑點與黑紙白點》的故事情節。

教師拿一張白紙一張黑紙走上講臺,先拿出了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

想一想:“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一個黑點”。

師沮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會越來越大。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

展 示: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有一個白點。 想一想:“同學們,你們又看到了什麼?” 學生齊答:“一個白點”。

師高興道:“同學們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生活中也是這樣,評價自己或別人不能只把眼光侷限於他的缺點,我們更要認識他的優點。

談一談:你同桌的優點吧!指名談,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你還想談談誰的的優點?能談談×××的優點嗎?能談談你自己的優點嗎?(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教師歸結:人各有所長,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把自己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活動四:

問一問: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我了,進而發展自我,為自己建立信心、樹立自尊。這樣我們就能揚起頭來,迎接挑戰。 那麼 如何培養自信心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4】

一、 引言激趣:

二、 遊戲揭題:

⑴講解遊戲規則:⑵推選出小組代表,進行比賽。

⑶請各代表隊談談體會。(輸的原因,成功的做法和原因,你比賽的體會)

揭題: 今天的班會主題就是《團結協作》。

三、 開展活動,體驗情感,回顧生活片斷,昇華思想。

師語:透過一個遊戲,就引起了我們很多的思考和探索,可能有些同學感到玩得還不“夠”,想不想再去探索探索?看看自己能否找到人多時做事的“秘訣”?

⑵進行比賽,教師計時。 ⑶談談各自的體會。

結合活動,回顧親身經歷的諸如此類的生活片斷,昇華思想情感。

⑴各小組分頭討論、交流。 ⑵每組推選一至兩名代表發言。 ⑶評比總結。

四、 班會總結。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體會。

五、活動在歌聲中結束。

教後記

這次活動過後,在學生的學習和課間中看到了活動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5】

一、學生基本情況:

1、輔導物件:陳某  2、性別:男

3、年齡:15歲   4、年級:八年級

5、個案表現:陳某在校成績較差,愛搗亂課堂紀律,行為不能自控。

二、問題行為表現:

1、學習成績較差。從四川轉入我校後,數學成績保持合格,語文不合格現象經常發生。

2、違反課堂紀律。課堂上有教師在時,陳某時有分心現象。教師不在時,違反課堂紀律。受批評後,屢教不改,帶頭影響全班自修。

3、作業完成欠佳。課堂作業馬馬虎虎,應付老師。家庭作業則不做或經常少做。

4、教育無效,反應劇烈。教師對其多次教育,雖能虛心接受,卻屢教不改,無心學習,我行我素。家長教育後,也是不以為然。

三、背景資料調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親性格粗暴,對孩子已經打罵成習慣了,母親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話不肯跟父母說的局面。

2、學校背景:

(1)學校大環境

鎮中心小學,學習風氣濃。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普遍重視,要求較高,學生間能相互尊重、團結友愛。

(2)班主任、同伴看陳某

班主任認為陳某轉入本校後,常有作業不做現象,並屢教不改。同時,認為陳某喜愛表現自己。教師在教室上課時,表現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時,和同學爭吵,甚至打架。經批評後,淚流滿面。但卻屢教不改。

四、輔導的對策和干預措施:

1、整體策略

根據陳某的實際情況,採取綜合性輔導對策。從陳某本人來說,首先從穩定情緒入手,調整認知,指導行為。最主要是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入手,其中爭取學校班級的支援作為輔導的關鍵。

主要過程:建立關係——調整認知——助其行為轉變——積極體驗

2、輔導實施干預的策略

(1)與該生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引導陳某傾訴自己的煩惱,從中瞭解到陳某大量情緒的認知困擾和心理矛盾。發現陳某對老師和同學過激的話語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

說話間,我發覺陳某常常話語間歇,並伴有焦慮不安的情緒,由於時間關係,約定幾天後再談。以後連續兩天運用機會找他談天,問他喜歡什麼活動,喜歡看什麼樣的電視等,與他建立友善的關係。

(2)瞭解該生的有關情況,助其調整認知。

與他建立友善的關係後,我和陳某進行了第二次面談,幫助陳某調整認知。

第一,父母工作忙與不愛他並不矛盾,應該體諒父母的苦衷,正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才換來了他舒適的生活。

第二,同學不願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煩惱。出現此狀的原因是什麼?最根本是自己經常跟同學打架鬧意見造成的,也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師批評教育你說明老師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進步,同時,說明你確實存有不足,更加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3)抓住時機,助其轉變行為。

當陳某進來時,告訴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變。但跟同學鬧意見的壞習慣改不掉。主要表現在:老是跟同學爭吵,該怎麼辦?我和他定了一個“契約”。要求他根據契約要求做,並且提出改變途徑。

第一,利用空閒時間,多找老師和爸爸媽媽溝通,傾述自己的內心,尋求他們的理解與幫助。

第二,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提高成績。少違反課堂紀律,改變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結果與分析:

經過近一學年的心理教育與輔導,陳某的.表現概述如下:(1)他對自己以往的不良行為已有認識,並正努力改正壞習慣,上課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再搗亂,能聽老師講課了,與同學能和睦相處,不再打架鬧事了。(2)他願意為班集體和同學做好事了,勞動中不怕髒不怕累,期末還被評為了“勞動積極分子”。(3)學習方面也主動多了,上課時也能舉手發言,複習比過去自覺,成績有了很大進步。(4)父母也反映他開朗多了。

七、輔導小結和啟示:

本個案總的來說輔導干預的效果是明顯的。這主要還得感謝陳某的家人和其他老師的協助支援。本個案的研究結果也引起了我們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圍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親情的家庭,導致了孩子出現個性偏差的現象。對這些孩子,我們更應考慮孩子滿足需要的欠缺。應做好適當的“填補”作用,對孩子的愛要如“春風”,做到“潤物細無聲”。

2、學校教師和同伴群體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影響巨大。特別是對學習和行為表現不良的同學,不給他們機會,不肯定他們,排斥、孤立他們是極為有害的。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尋找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正面引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6】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透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為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著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著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為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為,可採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透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透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7】

班會目的: 心理的健康很重要,一個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就是怕我們在不斷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這樣才是導致事情悲劇發生的根本,所以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夠做到更好!

1、提高班級凝聚力,增強班內團結。

2、消除學習生活中困惑,走出心理誤區。

3、幫助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班裡同學彼此之間的瞭解。

4、感受身邊的樂趣,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班會主題:健康心靈,和諧社會

班會內容:

1、介紹本次班會的舉行目的與意義。

2、同學們討論主題話題

3、對一些典型案例的思考

4、小遊戲

5、組織每位同學都講講班上其他同學的優點。

6、主持人發言,總結。

班會總結:

透過本次班會,提高我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懂得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在校院裡掀起關注心理健康的熱潮,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讓更多的人對心理健康引起足夠重視。 心理的健康很重要,一個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就是怕你在不斷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這樣才是導致事情悲劇發生的最根本,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夠做到最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記錄【8】

一、加強管理,完善工作機制

成立了由學校主任任組長,骨幹教師任副組長,專兼職教師、班主任為成員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領導小組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主陣地,科學、規範地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動;有針對性地為學校心理輔導提供業務諮詢服務;為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提供服務。

二、實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諧氛圍

我們認為,在學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一部分,但更是與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其它工作的整合,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條件。我們提出對教師、學生、家長實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的每個過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機,提高校園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師方面,學校在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營造寬鬆管理氛圍的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師德教育和教師培訓相結合,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職業,提升職業幸福感(例如:開展教師經典閱讀活動等)。讓教師緩解了壓力,放鬆了心情,提升教師對集體的歸屬感,促進了學校和諧心理氛圍的形成。

在學生方面,我們本著貼近學生實際和師生共同參與的原則,提出向和諧的師生關係要質量,給常規活動注入了新的內涵,促進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在家長方面,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我校許多學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還有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家庭。家長普遍承受著很大的生存壓力,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隨著現代社會問題的集中顯現,“單親家庭”數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僅很難保證,有時甚至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我們透過教師家訪、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和家長開放活動日等活動,引導家長學會理解

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鼓勵孩子,學會與老師配合,贏得家長對學校的支援。

教師、學生、家長,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有機的組成部分,我們始終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物件本身就應包括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營造了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專業教師隊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育者個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滲入性格的教育。只有個性,才能作用於個性的發展和形成,只有個性,才能養成個性。”學校要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擁有心理素質高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著力建設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幹教師隊伍。學校出資,選派一些熱情高、自身心理素質較好、樂於交流溝通的教師,參加各級培訓。目前,有4名骨幹教師參加心理培訓。由他們主要承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心理諮詢的日常工作,包括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學生的團體和個別輔導等,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實施提供專業指導。

二是建立一支具有較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能力的班主任隊伍。他們主要承擔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現代教育提出了培養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的目標,班主任則責無旁貸地擔負著教書育人雙重角色。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特別是心理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我們鼓勵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關係,這樣彼此才能產生親近感、認同感,相互間的吸引力也就越大,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力也就越大。同時,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力度,透過德育研討會和每週的班主任例會時間有計劃地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三是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意識與實施能力的教師隊伍。他們主要承擔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學校利用每週的教師集中學習時間,或者是集體教研活動時間,請學校的兼專職心理教師作主題為"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提高他們的自覺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完善工作途徑,提高工作實效 眾所周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

1.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學生,給予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

3.對於極少數有嚴重心理疾患的學生,能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院治療部門。 基於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務的明確認識,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我們不斷深化和完善工作途徑。

1.專業課程開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樣的,而心理健康課程的設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因為它更突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我校目前一至六年級都開設心理課。課時量為每週一節課。目前採用開明出版社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本。展開心理健康的教育,課時每週仍為一課時。

2.輔導活動深入。每學期我們都會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開展心理輔導。輔導內容分為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健康知識講座等。在普及和團體輔導中發現的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積極地進行個別輔導干預。每週一至週五,我校心理諮詢室定期開放,接待來訪學生,透過交流、諮詢,盡力緩解或解除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

3.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好心育工作。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有諸多心育因素。結合學校《課堂心理環境調控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開展,許多老師在情感溝通,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加強了師生情感交流,優化了學生的學習心理。

4、結合少先隊活動開展心理教育工作。我校少先隊工作規範,活動豐富多彩。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優化了學生的心理品質。

5、在學校報告欄上設定心理教育專欄。刊登學生設計的手抄報;介紹心理方面的知識;回答家長、同學的問題,為他們排憂解煩......

教育的本原就是要為人的發展服務,新世紀的教育方針,要求我們必須以人為本。為人的發展服務首先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我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將他們從心靈的荒漠裡引領出來。讓我們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始,堅持“用心為青春助跑”,使我們的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讓他們揚起自信之帆,駛向成功彼岸,從而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