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古代詩歌主要表現手法

古代詩歌主要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古代詩歌主要表現手法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1 .賦、比、興

賦,指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例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叫月璫。指如削蔥根,口若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上述語段就運用了賦的手法,表現了劉蘭芝的美麗、莊重、自尊。

比,是指用比喻的手法捕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例如,《詩經·氓》:“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此句用桑葉的枯黃凋落來比喻女子的容顏衰老,非常恰當。

興,是指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要捕述的事物和表現的思想感情。例如.《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用孔雀的欲飛又止來起興,美麗而又憂傷,在詩的一開頭就創造了一種徘徊顧戀的悲劇氣氛,並且成為整個詩歌意境的情感主線。

2.對比

是指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進行比較或對照,以突出雙方或其中一方的特點。例如,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3.襯托

也稱烘托,是指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襯托來突山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包括正利和反襯:

(1)正襯: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事物。例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用“碧水”“青山”“紅日”“白帆”等色彩繽紛的“樂景”利托了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熱愛、讚美之情。

(2)反襯:利剛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例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準人不識君?”開頭兩句景物悽婉迷茫,似乎襯托的是朋友離別時的悲愁。然而後兩句以豪邁的語言、真誠的勸慰表現山詩人的自信與樂觀。在如此悽迷的環境之卜還能發此豪言壯語,更利托出了作者的豁達和樂觀。

4.象徵

是指藉助事物間的聯絡,用特定具體的事物,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事物。例如,于謙《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內涵、品格的高度概括。詩人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壯志和堅守高畫質情操的決心。

5.想象

是指詩人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透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形象的表現手法,如李白的《夢遊滅姥吟留別》、李賀的《夢天》等。

6.渲染

是指為了突出詩歌的主旨而對所寫物件進行突出描寫、烘托的表現手法。例如,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中第一句是詩歌的'旨意,點出“傷離別”;其餘各句是渲染,烘托傷別之情。

7.疏密

指描寫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為疏,密度大者為密,疏者大筆勾勒,重在達意傳神;密者工筆細捕,重在鋪寫渲染。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清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四句,前兩句是一句三個意象,顯得綿密急促;後兩句是一句一個意象,顯得稀少疏闊,作者營造這一密一疏的藝術形象,相互映襯,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是古典詩歌幣要的表現手法之一。虛,指詩詞中表現的、存在於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實,指詩詞中可以透過視覺、聽覺等感覺到的部分。虛實結合,可以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也可以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充分。例如,李白的《蜀道難》以虛寫實,從蠶叢開國寫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的想象,營造山了讓人驚歎不已的蜀道。

是指最能顯示人或事物特徵的詳細捕寫;面,是指對人或事物的概括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概括捕寫的有機結合。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域性,體現廣度。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被賜自殺是面,寫唐玄宗由蜀還京的路上對楊貴妃的思念是點,點面結合,因果頓顯,感情也張弛有度,

10.動靜動

指人或事物的動態;靜,指人或事物的靜態。動靜結臺,指藉助人或事物動靜兩方面的關係,創造出優美意境的表現手法。其主要表現方式有靜中見動、動中見靜、動靜帽生、動靜百利等。例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阿嶺幹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前兩句寫動,描繪出一幅明麗的圖景;後兩句寫靜,一言時間之久,一言空間之廣,但也靜巾見動,是詩人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動。

指詩歌語言的色彩,濃者,重筆濃彩,燦爛絢麗;淡者,素筆勾勒,不尚雕飾。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寫“紅藕”“玉簟”“羅裳”“蘭舟”“錦書”“月滿”,色彩較濃;下片寫“花”“水”“閒愁”,色彩較淡。濃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發了詞人的相思之苦。

12.雅俗

“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詩歌中適當運剛雅語和俗語,就會雅俗共賞,從而增強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例如,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語典雅;“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剛語通俗。小用雅,寫小山江南之優美;小用俗,便失去了親切感。雅俗結合,可謂相得益彰。

13.巧拙

“巧”是工巧,“拙”是樸拙,二者結合,常可收到別具一格、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例如,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前一句樸拙,後兩句工巧。無前者,後兩句失去依託;無後者,前一句收不到應有的表達效果。前後相合,悽清之景頓生,必嘆之情流動。

14.曲直

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瞭。例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明寫了對仙境的嚮往,暗寫了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屬於“曲”的手法;詩的結尾處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直”。一曲一直,將詩人磊落率真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15.隱顯

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隱顯”與“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將兩者聯絡在一起,因為曲就是隱,直就是顯。詩人在表達深藏於內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時,往往隱約其辭,採用隱諱曲折的方式。例如,蘇軾的《江城子》,在明顯地抒發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時,也隱約地抒發了“塵滿面.鬢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以說是隱得深沉。

16.離合

是指直寫與旁寫、正寫與側寫的結合,旁寫、側寫都要做到服務於正寫,從而使詩歌意脈相連,搖曳多姿。這種手法在詠物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矯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開篇以似花非花、無情有思吟詠楊花,接著由楊花衍生出思婦意象,人與花、物與情在小即小離之間,詠物而不滯於物,達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17.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是指直接捕寫人或事物;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透過對周同人物或環境的捕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物件。例如,漢樂府《陌上桑》對秦羅敷的捕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歲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後八句是側面捕寫。前四句誇張地寫歲敷的服飾之美,是為了襯托人物的高貴和美好。至於羅敷具體怎麼美是很難捕繪的,於是作者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寫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透過側面捕寫,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18.直接抒情、簡介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直接抒發感情;間接抒情,是指透過對某些人或事物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感情,古代詩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採用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懷、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足古代詩歌常用的抒情於法。例如,張可久《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詩人用“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雨聲”等,點染出一幅蕭瑟秋景圖。叉因“西風”到來而聯想到“歸期”未卜,用“芭蕉”“雨聲”烘托山自己功名未就、輾轉反側的愁思。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情和景緊密地結合在起。

19.託物言志

是指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託於某種具體事物的表現手法。這是一種曲折、委婉的表現手法,不同於平鋪直敘。例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詩人刻畫了悔花的孤高、堅貞、自信,以此象扯自己仕途失意而志向小改的崇高品格。

20.卒章顯志

是指在詩歌的結尾,用一兩句話點明主題。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強詩歌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例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的就是卒章顯志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