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簡述法國的浪漫育兒藝術

簡述法國的浪漫育兒藝術

兒童的魅力好像音樂:它比我們演奏的音樂更有把握能夠進入人心。最高傲的人見了它 也會變溫存:人自己也成了孩子,暫時會忘了他的驕傲和他的地位。

——法國羅曼·羅蘭

法國人的浪漫如同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指尖流動的動人、浪漫、唯美、細膩的旋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美麗的塞納河,大文豪雨果筆下神秘的巴黎聖母院,一切都浪漫得如同浸泡在太陽雨下鮮紅欲滴的玫瑰。正是這樣的文化氛圍,法國人對藝術的熱愛遠遠超過對那些枯燥的阿拉伯數字!

法國在藝術與科學領域人才輩出,這與他們的幼兒教育不無關係。藝術與浪漫是法國父母幼兒教育的主旋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國父母有趣的育兒方法吧。

感性

法國人的感性教育為的就是盡情地開發孩子情感的強大威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也就是羅曼·羅蘭所說的強大的做夢潛能!那麼法國父母的感性教育又是如何開展呢?

自尊&人格

怎樣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間毫無間隙,在溫柔地愛他們的孩子時,同時維持著堅固的紀律,且在兒童之間保持著絕對一視同仁的平等態度。

在法國父母的眼中,小孩與大人是平等的,他們擁有絕對的自尊與人格!

中國父母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朋友帶著孩子到你家做客,當你正諮詢寶寶想喝什麼時,朋友會條件反射地告訴你:“沒關係,寶寶跟我一樣就可以了。”這樣的做法讓法國人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小孩子就是大人,人格應該得到尊重,寶寶有權力選擇自己喜歡的飲料。

“哐啷”一聲,花瓶掉在地上了,小約翰站在打碎了的花瓶前眨巴著眼睛。與中國父母傾向於第一時間“問罪”,把寶寶們嚇得膽戰心驚的做法不同。愛麗絲從廚房出來走到小約翰的身邊,蹲下,關切地問:“能告訴媽媽發生什麼事嗎?”小約翰低著頭嘴巴貼在媽媽的耳邊,把事情的經過一一告訴媽媽,並且為自己的過錯道歉。

這些都體現了法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平等關係,法國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且善於透過對話讓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然後主動去做。儘管孩子犯錯了,他們會先認真聽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講完,清楚瞭解事情後才對孩子進行教育,以此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賴關係,孩子得到了最大的尊重,這時候儘管受到父母的責備,他們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勇敢地承認。

自由&個性

法國人熱愛自由,崇尚個性,因此他們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個性與獨立的能力。例如孩子的房間,那是孩子自己的領域,自己的小世界,在這裡他們是自由的,並能獨立自主地掌控這個私人世界。房間的顏色、裝飾,怎麼玩,讓誰進入,都他們說了算。法國父母這樣“縱容”孩子,是為了培養他們熱愛自由的個性,他們認為人性教育的基礎便是讓孩子明白自我獨立。

在自由與個性的前提下,法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會“放任”,如果孩子比較小,便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愛美的女兒要穿媽媽的高跟鞋,試媽媽的口紅,穿媽媽的套裝,只要要求不過分都儘量滿足她;而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父母便與其充分交流,跟她談論一些話題,多陪她做她喜歡的遊戲,在互動中進入她的世界,瞭解她,影響她。法國父母還經常與孩子一起旅行,目的便是為了讓孩子在旅行中豐富文化觸覺,在文化陶冶的環境中去感受生活的自由。

自由與個性的培養重點在於判斷能力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因此當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任何困難時,法國父母都不會無條件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想辦法自己解決。

藝術&感悟

與國內推崇數學、語文等學科不同,法國幼兒的教育更偏重於音樂和美術。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兒課程都和美術有關,為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他們很重視參觀和旅行之後的活動,讓小寶寶們用畫筆或語言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也積極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具有獨特個幽拘“作品”,以此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熱愛。

法國教育的成功除了幼兒園的賣力,父母也是功不可沒的。法國父母與幼兒園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他們還成立了由父母代表與教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每年開二、三次會議,參與討論幼兒園課程設定等各類問題,多與老師交流,非常積極地配合學校的教育。

在家裡為了能營造藝術的氛圍,他們還會給孩子買很多的手工製作用的材料,為能讓寶寶隨心所欲,興趣一來即可創作,法國父母還在牆上貼很多可以繪畫的紙張或者到處都放著繪畫用的工具;當然還有一些父母本身就喜歡畫畫或音樂的,例如理查德‘克萊德曼在談到父親對他的影響時曾自豪地說:“我父親教會了我最重要的兩件事一件是走路,另一件是彈鋼琴。”

法國父母還喜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去參加各種的藝術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生活與藝術;法國的孩子們對建築物 美術、音樂有獨特的感悟與認識,讓他們看見一幅畫,他們就能談到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並能說出對畫的感想。

幽默

法國是一個充滿幽默的國度,它的幽默滲透在個人、社會、舞臺、生活中,堪稱世界一絕。在育兒這檔事情上,法國人民仍發揮他們的幽默本色。對孩子的教育,他們從不拘泥於給寶寶買圖書,或不厭其煩地每晚給寶寶說故事,他們更樂意在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使孩子在幽默的氛圍中輕鬆學習,增長智慧。

惜時——聆聽時間的聲音

如何用浪漫而幽默的方式讓孩子學會惜時?為了催促正沉迷在動畫片當中的寶寶做作業,中國父母會怎樣做?首先耐心地說教,再不聽就“家法”伺候?我們來看看法國父母怎麼做?某法國父親為了讓孩子明白時間可貴,於是他把兒子領到園林裡看景色,隨後問兒子:“你看到了什麼?”兒子說“太陽樹林、松鼠,還有綠草……”。接著他讓孩子閉上眼,讓他去聆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兒子告訴父親,他聽到了風聲、鳥叫聲、流水聲……,把他所能聽到的各類聲音告訴父親後,父親卻問:“沒有了嗎?”兒子很努力地繼續聽,但仍回答不出來。最後父親告訴他,“聽,還有‘時間的聲音’。時間的印記刻在人的臉上、身體上、花草樹木上、大地山巒上、日月星辰上…’仔細傾聽,你可以從世間萬物中,聽到時間在流逝和邁進的聲音呢!”如此幽默浪漫的教導方式,確實讓人稱絕。孩子聽到了時間的聲音,自然能感悟到光陰的流逝何其之快,應當惜時。

解困——愛護孩子的“面子”

中國人愛講“面子”,卻以為面子僅是大人的事,殊不知小孩也愛“面子”。當小孩遭遇尷尬情況時,例如被鄰居阿姨發現自己尿溼的床單,中國父母往往會不識趣地揶揄小孩幾句,讓小孩沒面子之餘還感覺自尊心受創,那麼面對同樣的情況,法國父母如何為小孩解困?

瑪麗發現她為客人準備的點心少了,隨後看到比利嘴角殘留著食物的痕跡,瑪麗沒有當場讓孩子難堪,她僅是微笑著問比利:“點心可是為客人準備的哦,現在少了,你說是不是小熊熊波比給偷吃了?”比利很不好意思地說:“一定是它了,它喜歡吃點心。”瑪麗繼續溫和地對他說:“那麼你替媽媽告訴波比,下次想吃點心,提前告訴我,好讓我為他也準備一份,好嗎?”巧妙而幽默的做法既化解了孩子的尷尬,同時在客人面前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並且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此幽默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中國父母學習哦!

樂趣

社會——最豐富多彩的課堂

法國的基礎教育和中國極為相似,重哲學、重歷史、重基礎文化,內容龐雜,但法國更重的是孩子的素質教育,而社會則是孩子學習成長最好的環境。每週三下午,法國的小學和初中都不開課,學習場地從教室轉移到體育場,博物館,科學城…一,讓孩子在社會中,去觀看,去觸控,去體驗。法國的中小學還常組織整個班搬到“科學城”上課一到兩週,讓學生們利用那裡的裝置,去完成一些科學小實驗。在社會這個豐富多彩的課堂裡,孩子的想象力被開發了,動手能力增強了,眼界也開闊了,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此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瞭解到原來學習也可以如此生動有趣。

興趣——最好的老師

法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跟中國父母相似,法國小孩也像中國小孩那樣需要“趕”班,如剛剛5歲的小孩,從託兒所回來,就得去趕舞蹈班,體操班,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法國父母從不會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讀班,在課程選擇上,他們會傾聽小孩的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就鼓勵孩子去做,不埋沒孩子的熱情。法國父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人,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他們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東西,才能做的好,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如果課程過多,孩子感到累了,那就立即“喊停”,讓孩子喘喘氣呀。

理財

“儲蓄”是不少中國父母對錢財管理的固有觀念,因此對孩子發放的零用錢或過年的壓歲錢,父母都喜歡鼓勵孩子勤儉節約,把錢存起來。與此相反,法國父母並不主張孩子把錢儲蓄起來,反而鼓勵孩子們合理地去消費掉。生性浪漫、豪放的法國人認為,只懂得積攢錢財而不懂得享受人生的“守財奴”式的消費觀念要不得。

法國孩子一般在3-4歲,也就是剛有“數”的概念,剛認識不同金額的錢幣以及購買關係時,便開始了他們的“家庭理財課程”。

法國父母喜歡在聖誕節一類的節日給孩子們發放零用錢,第一次可能僅有卜5歐元,雖然是小錢,但法國父母會充分利用這筆小錢開展“理財教育”,他們鼓勵孩子合理地把錢消費掉,消費過後,與孩子交流消費感受,如是否合算,是否滿意,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讓孩子從消費過程當中獲取經驗。

6歲左右的孩子每年平均可從父母那裡得到約600法郎的零用錢,14歲的孩子數目高達1500法郎,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孩子升入小學高年級,即10歲左右,法國父母會為他們設立一個私人的獨立的銀行帳戶,並劃入一筆數目非常可觀的金錢,並非區區幾十或幾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數千法郎哦!法國父母之所以這樣做可是有目的的:從小培養孩子明智科學的理財觀念。

中國父母會擔心,把這麼大筆錢給孩子,孩子會養成亂花錢的習慣,甚至會形成這樣的觀念:向父母要錢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不懂得珍惜金錢的來之不易。

法國父母對此有應對策略,他們不會定期給孩子發放零用錢,以免讓孩子產生“領工資”的感覺,因為孩子既沒有為家庭創造財富,也沒有付出勞動以換取錢財,所以零用錢的發放日期一定定在特別的日子,如孩子的生日,聖誕節等,讓他們知道這僅是父母對他們的鼓勵而已。

對於亂花錢的孩子,法國父母不會因此而大發雷霆,對孩子橫加指責,反而他們非常看得開,“權且當作孩子學習本領而必須付出的學費”。當然他們也不會過度縱容孩子無限制地揮霍,他們會跟孩子一起制定短期的儲蓄與消費計劃,同時協商其獨立帳戶保留金額的底線,以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學會量入為出,為自己的消費負責。

對於節儉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會大加讚賞,相反,法國父母卻認為這樣太不懂得享受人生,他們會採取積極的鼓勵辦法,讓孩子勇敢大膽地去消費。例如他們會建議孩子邀請小夥伴一起去看一場電影,給生日的小夥伴送禮物,給爺爺奶奶買點什麼,讓寶寶享受消費帶來的樂趣。

規矩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孩子的能力與教養往往是靠這些規矩慢慢樹立起來的哦!

在法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標準,例如有些媽媽規定每天早餐時間,全家人必須坐在一起好好進餐,不管你有多忙,而小孩子不吃早飯不允許上幼兒園的。

每到吃飯時間,中國父母便頭疼,如何讓他們乖乖把飯吃完?一頓飯下來,耗去一兩個小時。法國媽媽對付這些“頑童”法寶可多了,他們樂意去花心思營造吃飯的氛圍,例如經常變換美麗的桌布,或在客廳掛上漂亮的小鈴鐺,每到吃飯時間,便拉響鈴鐺,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件好玩而有意思的事情,並且因此而形成了規律的時間觀念以及期待媽媽做的食物哦!

你經常看到中國父母捧著飯碗,追在孩子後面餵飯。法國媽媽才“懶”得操心,把飯放在孩子面前,孩子要是“玩飯”,他們也不管,也從不擔心孩子會吃不飽,吃飯時間一結束,就把食物收起來。他們認為小寶寶也有飽和餓的意識,如果上一頓他吃不飽,下一頓自然會努力吃,不能讓他們隨心所欲,吃一口玩一會,要讓他們知道,吃飯時間就應該好好吃飯,不然錯過了是要餓肚子的,如此做,既能培養孩子好好吃飯準時吃飯的習慣,媽媽也省心,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