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料庫作業系統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

有關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需要牢記以下三點:幾乎所有生態系統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時,每一營養級都有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生物體的遺體殘骸是分解者能量的來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額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歡迎閱讀。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教案

一、教學設計

對這一節的教學,教師往往採用的是講授式,即教師講、學生聽、課後做作業。這種教學模式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完全達到教學目的。本人對這一節的教學設計採用以探究式活動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在這個新的教學模式下設計教學方案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能量”是科學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學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恆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中,學生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能量代謝”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在教學中要緊緊依託這些知識展開教學。

本節的引入直接從教材中“問題探討”提供的素材引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鏈中流動的感性認識。然後,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的概念,用“問題探討”的素材展開能量流動的過程的學習。在學習能量流動的特點之前,討論能量流動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為資料進行分析。最後,透過“思考與討論”,探討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分析和處理資料”技能的訓練,讓學生體驗整理資料、處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用資料說明生物學現象和規律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兩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概念,掌握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使學生體會研究人員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透過引導學生定量地分析某個具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透過討論“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

三、教學實施的程式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提出問題:

(1)生態系統的結構是什麼?

(2)食物鏈和食物網的作用是什麼?

講評: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最重要聯絡是透過食物鏈和食物網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主渠道。制約生態系統結構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員間的營養關係,但是人們也可以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中看出能量轉變規律對生態系統的制約。回答問題。複習鞏固舊知識並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牛吃草的圖片。

提出問題:

(1)草的能量是怎樣得來的?

(2)草的能量將何去何從?

(3)牛吃草後,草的能量能被牛全部利用了嗎?

(4)牛是如何利用草的能量?

閱讀“能量流動的過程”,並思考下列問題:

(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

(2)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如何輸入的,為什麼起點不可以是動物?

(3)能量在沿食物鏈傳遞的過程中,是如何傳遞和散失的?

(4)流經一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多少?

多媒體播放“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動態圖解,然後師生共同討論上述問題。以草與兔兩者之間能量的關係討論能量流動的途徑。

閱讀課本,思考回答。透過這些問題的分析、討論,使“能量流動”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便於深入理解,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生態系統存在著: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的營養結構。提出問題:

(1)能量流動的渠道是什麼?

(2)能量流動的過程是怎樣的?練習用口頭語言表達的`方式,敘述能量流經生態系統的全過程,著重闡述生態系統能量的來源、傳遞、散失幾個環節。達成本節教學目標。

提出問題:從前面關於能量流動過程的闡述,可以對能量的流動方向以及能量在數量上的變化有一個感性上的認識,那麼能量在流動的過程中能否進行定量分析呢?

展示: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

提出問題:

(1)計算賽達伯格湖的生態系統中,能量從第一營養級流入第二營養級佔生產者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第二營養級流人第三營養級的能量,佔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2)流入某個營養級的能量,為什麼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向後一個營養級?學生閱讀,討論完成教師提出問題。

總結歸納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的兩個明顯特點。這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理解能量流動的過程與特點。

展示:某一個湖泊的能量金字塔。

指導學生分析並思考課本圖8-24中的問題。

提出問題:

用能量流動的原理,解釋諺語”一山不容二虎”隱含的道理。

提出問題:能量流動逐級遞減這一特點與能量守恆定律相矛盾嗎?

分析: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形式不斷轉換,如太陽輻射能透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轉變為儲存於有機物化學鍵中的化學能;動物透過消耗自身體內儲存的化學能變成爬、跳、飛、遊的機械能。在這些過程中,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消滅,只能按嚴格的當量比例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進行交流討論。認同能量守恆定律。

加深學生對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特點的認識。

講述:能量流動是一個客觀規律,只有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關係,才能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歸納:人們在利用生態系統資源的過程中,期望的"高效"與"持續"常常會發生矛盾。如何根據客觀規律來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以滿足人類的需求,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提出問題:

1.如何確定一個草場的載畜量,以防止由於過度放牧而使草場退化?

2.教材中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狀況圖解應該如何繪製?

檢查學生完成情況並講評。討論“怎樣調查畜量對草場主要牧草種群數量的影響,怎樣判斷一個草場上是不是過度放牧。”

繪製教材中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狀況圖解。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展示課堂練習,並要求學生當場完成。學生完成練習。鞏固新知識。

總結:透過學習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我們知道生態系統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獲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的動力,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能量流動維持各個營養級的生命和繁殖後代,使得一個生態系統得以存在和發展。

四、課後反思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一節主要講述了能量流動的過程、能量流動的特點和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在課堂上透過學生的互相討論,學生的思維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複雜性的內容演變成簡單易懂的內容。並加以多媒體課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時教師的適當總結,也使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