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初中歷史小論文

初中歷史小論文範文

導語:歷史小論文一般都有字數限制,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資訊,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題意圖的基礎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動筆,以保證語言精煉,切中要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小論文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歷史小論文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深感課本插圖這一直觀教具在歷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激發興趣,加深理解

由於歷史課內容紛繁複雜,年代、人名、史實頗多,學生很難記住。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教材中的史實和結論,除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的方法外,使用歷史插圖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如在講唐朝民族關係《和同為一家》一課時,教師可使用“唐朝邊疆各族分佈圖”,每講一個民族,就示意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小紙片帖在圖上對應民族的位置,並註上該民族首領及其演化後的民族名稱,同時用紅筆標出唐都長安,這樣,唐朝與周邊各族的位置關係便一目瞭然。利用這張圖進行師生互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透過形象記憶,多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內容。

二、陶冶情操,促進德育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並非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還必須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運用插圖進行教學,可以增強教學感染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如在講火藥、火器發明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感悟課本上的“火箭”插圖,並啟發學生認識到今日的火箭發射原理,實際上就來源於宋代的火器。14世紀火藥傳入歐洲,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打開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學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1、培養學習遷移能力

教育學認為,學習遷移是指已經學得的.知識、技能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所產生的某種影響,其中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起促進作用的叫“正遷移”。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來培養學生這種遷移能力。以《彼得一世》這幅插圖為例,教材內容雖已表明:他是俄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他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強了俄國經濟、軍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使俄國一躍成為歐洲的強國,為進一步對外擴張創造了條件。但僅此還顯得不夠,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透過識圖、解圖來實現知識的遷移──不難看出,彼得一世剛毅、果斷的氣質躍然紙上,實際上他一生的歷史活動是深受這種個性影響的。透過感知插圖,學生加深了對彼得一世義無反顧、大刀闊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2、培養分析比較能力

許多歷史特徵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比較而認知的,所以,比較和鑑別在教學中被大量採用。而教材中的許多插圖恰好為歷史比較法的實踐運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利用插圖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事物的內在特徵及其本質區別。如在《世界歷史》第二冊中,關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一節,教師可讓學生先對比本課中的兩幅扇形圖,會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經濟發展迅速,英、法相對緩慢的結論;然後再引導學生觀察兩幅柱狀圖,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3、培養歷史想象能力

趙恆烈先生認為:“合理的想象在嚴肅的歷史科學中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許多插圖為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比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它藝術地記錄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間激動人心的歷史,完美地再現了新中國誕生的輝煌。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此圖,便會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基於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運用插圖開展教學,在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熱情、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如果我們能改變當前歷史教學中“重文輕圖”的思想觀念,深入探討利用插圖培養學科能力的實現形式,無疑將為提高中學歷史教學水平開闢一方新的天地。

篇二:歷史小論文

戲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唐朝年間,有許多人叱吒風雲。然而我卻對唐玄宗是情有獨鍾,他那精湛的統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為廣納賢人,不惜委屈自己,這都讓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後也因貪圖享樂而自作自受。

當年的開元時期,可謂是繁榮富庶,毫無疑問,乃唐玄宗的統治優良也。選用姚崇作相,給繁榮又加上了一層必然。黃金搭檔在一起當然把唐朝的繁榮體現得栩栩盡致。唐朝詩賦讓人醉生夢死,都是因為唐玄宗把詩賦加進了進士科為主要的考試內容。唐朝農業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唐玄宗任君期間,共修建四十多處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廣泛採用育秧移植栽培,產量大大增加。手工業日益發達,絲綢品漸漸出爐,技術高超。它的陶瓷業也不甘落後,奮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窯青瓷、刑窯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業獨領風騷。

數千古風雲人物,還看唐朝。

人無非此一時,彼一時。唐玄宗也無例外。也許是當時的碩大成就讓他過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裡是一片繁榮景象,以為這兒已經是世界的邊緣,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貪圖享樂的心理油然而生,楊貴妃又闖入他的視線,無疑這時的朝政如同一本長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楊貴妃卻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說。當然他選擇了“小說”。“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仰慕唐朝那時的風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嘆息卻成為文章的末尾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