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脫穎而出的歷史典故

脫穎而出的歷史典故

什麼是“脫穎而出”?脫穎而出一詞與毛遂自薦的典故相關,下面是脫穎而出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了解。

【解釋】

穎;尖子,脫穎而出指錐尖透過布袋顯露出來,比喻本領全部露出。

【典故】

公元前260年,秦國大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主帥趙括戰死,趙四十萬大軍被白起一夜坑殺。正當白起欲乘勝消滅趙國時,秦王聽從了范雎之計接受趙國之降,隨後命白起班師。可過了幾個月,因趙並未履行投降約定,秦軍再次命大將王陵率軍十萬大舉伐趙,但大軍久攻邯鄲不下。秦王欲令白起再次掛帥出征,但白起抗命不從,秦王大怒,賜白起自盡,令鄭安平帶兵五萬前往邯鄲助戰。此時趙都邯鄲岌岌可危,為了求援,趙國平原君趙勝決定親赴楚國,說服楚王“合縱”抗秦。

平原君趙勝乃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封於平原縣,故稱平原君,也是著名的戰國四君之一,家有食客三千餘人。這次平原君自薦到楚國遊說楚王,便想在其門下食客中選得文武兼備者二十人同往。可他將三千門客逐個過了一遍,要麼文者不能武,要麼武者不能文,選來選去,符合平原君要求的只有十九人。他嘆息道:“枉我趙勝養士數十年,號稱門下能人三千,難道就再沒有一個能跟我使楚之人?”聽到平原君如此嘆息,在下坐中有位食客站了起來說道:“臣毛遂到您門下已三年了。既然您選了半天也沒選到最後一位合適的人選,不如讓我去給您湊個數如何?”

平原君仔細地端詳了毛遂很長時間才說:“先生說到我趙勝門下已三年多了,可我卻還不太熟悉先生。一般來說,在這個世界上賢能計程車人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穎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先生在我趙勝門下這麼長時間了,左右人等沒有一個人說過稱道先生的話,我自然也從未聽到過有誰讚許過先生,我想這是不是因為先生的.確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呢?”

聽了平原君的話,毛遂大聲說:“君之話差矣,雖然平時我的確不顯山露水,那是我不在囊中,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早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豈只露穎而已?如今我自請處於囊中,就一定會脫穎而出!”儘管平原君仍然不相信毛遂之語,但看其勇氣可嘉,便決定帶著毛遂一起出使楚國。

平原君見到楚王后便說起“合縱”抗秦的諸多好處。可楚王擔心秦遷怒於楚,故儘管平原君費盡口舌,楚王還是因懼怕秦國而遲疑不決。這時,毛遂上前對楚王侃侃而談:“楚國方圓五千餘里,一度雄霸天下,被各國尊為盟主。可自從秦國崛起後,幾度大敗楚兵,連大王先人楚懷王都被秦國囚禁致死!秦國武安君白起那小子,屢次率兵攻打楚國,先取鄢城再奪郢都,逼得大王數次遷都。這等奇恥大辱,就算三歲的小孩子都羞於啟齒,難道大王能不以為然?今日我家主人提出‘合縱’之議,表面上看好象是為了救趙而來,實際是在為楚國報仇雪恨,大王連這點都看不出來嗎?”楚王聽罷立即起立向毛遂深施一禮:“若不是先生教誨,寡人幾忘國恥!”毛遂趕緊問楚王:“大王之意已決?”楚王點了點頭:“我意已決!”於是與平原君歃血為盟,訂立從約,隨即命春申君率八萬大軍救趙。

平原君看了看同往的十九位所謂文武雙全的門客,感慨道:“諸君初時都笑毛遂無用,現在看來,先生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發兵, 非但不似諸君所言無用之人,在我看來先生之舌甚至強於百萬之師!我自以為閱人無數,今天卻把毛遂先生看走了眼,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對天下士人品頭論足了!”毛遂從此成為了平原君的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