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教學設計,亦稱教學體系設計,是面向教學體系、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佈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剖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良設計的一個體系過程。教學設計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需遵守必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色進行再發明,同時靈活、奇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時還遵守教學的根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一、確定適當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既是教學活動的動身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的不僅包含知識和技巧方面的要求,也包含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緒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的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的,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程度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的是這樣確定的:?控制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

的,教師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領導下,透過學生彙報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的。從這節課的目的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的是主體,儘管教學設計質樸,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緒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遇。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的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摸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親密接洽,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念在該目的的領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寫班級中一名同窗的位置,然後把同窗們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現方法的共同特色──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寫這位同窗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窗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現,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討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斷定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斷定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遊戲,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窗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窗就到前邊,在精確用?數對?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湧現一句祝福的話。透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親密接洽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控制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透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逼真地感受到,要確定適當的教學目的就必需精確地處置好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程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同時關注認知、情緒與動作技巧等目的的不同層次。

二、課前匯入,注重情知相攜

學生知識的形成與情感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注重情知相攜,教學氣氛會更加和諧民主,學生會學得主動、活潑、愉快,整個課堂呈現出的將是和樂美好、真情流露,課堂也會煥發出智慧的光芒與生命的色彩。

如教學?可能性?這一內容時,我們創設了這樣的遊戲:教師用一布袋,袋子裡裝有帶顏色的乒乓球,教師每次摸一個讓學生猜是什麼顏色的球,透過同種顏色和不同顏色的兩種情況,讓學生猜測,體驗到可能與不可能。交換角色,學生摸教師猜,進一步體會出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某是一種顏色的球,在什麼情況下不是同一種顏色的球。透過遊戲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數學。

至此,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陡增,學習熱情十分高漲,接下來的學習便是他們懷著願意學好數學的情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了。

三、組織數學活動,高效的探究與體驗

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素質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性環節。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為了體現?做數學?的過程,作為教師最好能高效地將課本中的書面內容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經歷有關的活動,獲得對有關知識的體驗,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儘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成功愉快的體驗,

如?圓的面積?一課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新知學習的。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透過滲透轉化思想,使學生能利用舊知,自主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在學習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由學生回憶,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極公式是如何推導的,類推出圓面積公式是否也可以將圓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匯出呢?透過設疑,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動手動腦,參與面廣。透過剪剪拼拼,有的拼出了近似於長方形的圖形,有的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於長方形。隨後,各小組進行交流反饋。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不僅認真聆聽同學的發言,還不斷的提出疑問或補充,更為重要的,透過反饋,學生意識到集體的智慧遠遠超過了個人的聰明,合作使問題得到了最最佳化解決。

四、關注習題的最佳化組合,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習題的預設要儘量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層次性和整合性、應用性和趣味性。組織練習活動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練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典型性,練習安排要有坡度,有層次,練習的形式要靈活多樣,練習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等等。在教?分數除法應用題?時,可出示以下兩條條件:五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採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上等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適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準,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做到巧練,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素質。

再如,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練習課,可設計如下練習,根據條件補充問題:?甲數是125,乙數是25, ??要求學生補上:?甲數是乙數的百分之幾?、?乙數是甲數的百分之幾?、?乙數比甲數少百分之幾?、?甲數比乙數多百分之幾?等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列式解答。在學生解答完四個問題後,再將?乙數是25'’,或?甲數是125?改作間接條件。這樣,可圍繞著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一重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知識間的橫向、縱向聯絡,這樣有助於學生將各個知識點聯成珠,結成網,形成知識體系,取得舉一反三、以一題帶一串、以少勝多的練習效果帶一串、以少勝多的練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