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小學教育

中學教師的德育論文

中學教師的德育論文

高質量的教育需求激勵著所有的教師從學生髮展需要出發,接受德育培訓,發現德育問題,做好德育科研,並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樹立自我發展意識,不斷提高教師德育專業化水平。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學教師的德育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教師德育專業化的內涵

藍維教授指出德育專業化的關鍵在於德育教師的專業化,對德育教師存在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並指出發展標準,她認為德育教師專業標準是綜合性的和高水平的,標準中蘊含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良好的人格特徵等無形的方面。從專業知識來看,主要是對德育課程所涉及內容的掌握;對於專業技能,要求教師不僅僅有傳授知識的技能,還要有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建構自身道德素養的能力,知識的學習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透過關心、瞭解學生,用人格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德性和道德信念的能力。以上是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教師德育專業化內容的概括,不難發現教師德育專業化關注教師德育素養,大多涉及教師德育的理念、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在此基礎上,筆者把教師德育專業化內容概括為專業德育知識、專業德育能力及專業德育情感三個方面。專業德育知識是指教師在職前教育中,除學習本專業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和關於學生的知識外,還應該學習道德哲學、品德與德育心理、德育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只有系統地接受德育相關課程,才能具備一定道德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素養,對德育的本質和規律有具體的認識。正如赫斯特所說的,“專門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應該對道德的本質有所研究,對道德的適當領域有必要而合理的理解,而且在道德教學上受過專門的訓練”。專業德育能力既包括教師傳授德育知識的能力,還包括在德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組織、交流、溝通、表達、示範等方面的能力。道德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內隱的、有生命的,因此,教師應具備賦予道德知識生命的能力,透過傳授有生命力的德育文字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道德體驗、創設學生熟悉的道德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讓學生在與德育文字的對話中聆聽道德的聲音,增加學生對道德的感悟與體驗。教師德育專業素養不僅包括專業德育知識和專業德育能力,還應該包括專業德育情感,專業道德情感主要由德育情感意識、德育情感定勢以及德育情感能力組成。德育情感意識是教師的情感意識,是指教師對情感在教育中價值的理解和認識;德育情感定勢是教師對德育環境的習慣性的情感反應方式;情感德育能力是教師對自己的情感內省和調控以及對學生情感的辨別和溝通兩個方面。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5]。專業德育知識、專業德育能力和專業德育情感構成了教師德育專業素養內容的框架,三者缺一不可,教師應用專業知識啟發學生,用專業能力與學生溝通,用專業人格感染學生。只有具備教師德育專業素養,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教師德育專業化的途徑

教師德育專業化的途徑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職前專門的德育師資培訓、職後德育科研和自我教育。師德培訓。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是要加強師德建設。師德不但是約束、鞭策和指導教師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勵和教育學生的道德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社會之間關係規範的總和,所以國內關於教師師德的培訓中應加強師範類大學教育院系培育德育師資。[6]教師師德培訓對德育教師態度的改變、信念的確立、德育行為的實施有著重要影響,加強師德培訓有助於教師處理好德育與一般學科教學的關係、教書與育人的關係、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道德的關係,完善教師對德育的認識。教師具有人格的感召力,教師的道德行為具有更強的表率性和典範性,學生不但聽其言,更注意觀其行。師德培訓透過對教師德育任務的明確,促進教師對職業道德規範的遵守,實施德育,促進學生髮展。同時,與師德培訓相關的是教師德育專業素養中專業德育情感的養成。專業德育情感是師範生除教育學知識和教育技能之外,促進德育專業化的內在的、隱性素養。加強對教師專業德育情感的培養可以透過情感課程的學習、情感情境的模擬、情感問題的處理等方式進行。從而使教師在德育過程中,透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道德信念的確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德育科研。對專門的德育教師而言,德育科研是指德育教師將德育科研重點放在對具體的德育教學活動的經驗性研究上,同時要與專門的德育理論工作者交流,獲得當前德育的新理念的過程,主要是針對當前學校德育出現的問題,對德育課程的設定、德育理念的倡導、德育方法的應用以及德育任務的分配,從理論到實踐尋求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過程。而對非專門的德育教師而言,透過德育科研,探索德育的基本規律,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並配合專門德育教師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德育科研的三個核心要素,它們構成德育科研的“三位一體”的結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單純的自我反思如果只是拘泥於自我的反思,很難有超越性的發展,往往會因為百思不得其解而放棄對於問題的思考;不與同伴交流會很難發現問題的其他方面,往往會以偏概全,無法從整體上形成對問題的.全面認識,從而無法準確地用德育的理論解決問題;而在與同伴交流反思,取得對問題多方面的理解之後,向專家學者學習以及獲得幫助、引導,獲得對於德育問題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結合德育理論,更好地應用於實踐。自我教育。除職前和職後的培訓,教師德育專業化還要求教師要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識、具有德育使命意識和實踐反思意識。自我教育的意識是指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勇於自我剖析,發現不足,從而及時學習,獲得發展。德育使命意識是使所有教師都要有認可德育意義的意識,實際上所有的教師都具有德育的任務,都有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責任,只有教師具有德育使命意識,才能夠將育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實踐反思意識主要是針對教師德育發展自身出現的問題經常反思,並提出改進策略,教師德育專業化才能夠實現。教師德育專業化最關鍵的是要讓所有的教師都承擔德育的責任,而教師德育專業素養的培養不僅僅要透過職前和職後的教育,還需要教師自己樹立自我教育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教師德育專業化的方法

近幾年來,在教師德育專業化過程中,我國許多學者紛紛提出了種種“實踐取向”,區別於單純的“理論取向”的促進教師德育專業化的方法,廣大一線教師也紛紛踐行,已初顯成效,以下幾種方法的實踐效果尤其突出。德育敘事。德育敘事就是教師能夠將所看到的德育事實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發現隱藏在德育事實背後的德育原理和德育行為的指導思想,把對德育的獨到理解和德育理論知識結合起來,並且內化到自己的德育實踐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德育教學。德育敘事不僅僅是針對現階段正發生在教師自己身上的德育事實,還有周圍其他教師身上的德育事實,教師在敘事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素養的成長過程,使自己儘快成長為一名有德性素養的教師。德育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問題或者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見案例作為教師德育專業化發展的具體方法,其典型性、實踐性和聯絡性顯得尤為突出。案例來自於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通常案例是德育教學實踐中實實在在的、比較典型而大多數教師比較敏感而又把握不好的問題,把對德育教學案例的研究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有利於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反思,可以大大縮短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差距,並且在以後的德育教學實踐中碰見類似的案例時做到舉一反三。同時德育案例中包含高度綜合性的德育原理知識,對於案例的處理,通常是德育理論與實踐良好結合的。因此對於新教師以及進行德育科研的教師,案例的學習是短時間內豐富德育理論、提升德育實踐水平的針對性策略。德育合作研討。教育合作研討是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所賴以存在的場域,即教師德育專業化發展是教師群體的發展,只有教師群體將教師職業變成專業,將教師職業理想作為自身永遠的追求,並在此過程中獲得自我的滿足,才能形成終身信仰。教育合作探討就是要求教師能在德育過程中,將出現的德育問題或就當前的德育熱點,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激發思考,形成對德育問題的認識。教育合作研討是在教師群體內的研討,因此有利於在教師之間形成一種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在相互學習與提升中,豐富自己對德育的認識,提高德育實施能力,提高專業化水平。德育專題考察。專題考察是就某一個德育專題去考察,是帶著問題去考察,區別於那些水過地皮溼的觀察,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並且在考察過程中檢驗自己的解決方案。即在考察之前教師就應該對某一專題有了認識基礎,並且結合德育知識,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考察過程中檢驗自己的認識與教師群體以及德育權威的認識是否一致,在獲得別人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之後,與自己的認識做出對比,獲得對這一專題更高層次的認識,從而提升自己解決德育問題的品質。

四、結語

教師德育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中對教師德育維度的專業化。高質量的教育需求激勵著所有的教師從學生髮展需要出發,接受德育培訓,發現德育問題,做好德育科研,並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樹立自我發展意識,不斷提高教師德育專業化水平。只有教師真正地意識到教師德育專業發展是保證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人生幸福感的源泉,教師德育專業化才會有明天,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王金臺.試論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J].教育與職業,2006,15

[2]任麗娟.淺談德育在旅遊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中國人,2015,11

[3]代翠娥.旅遊餐飲專業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考試周刊,2013,9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