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人生哲理古詩詞有哪些

人生哲理古詩詞有哪些

哲理是關於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關於人生問題的'哲學學說,它是人生觀的理論形式。人生哲理古詩詞有哪些的呢,我們來看看。

人生哲理古詩詞有哪些一

1、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2、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8、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1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5.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6.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7.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18.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9. 杜甫《望嶽》: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0.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1. 王安石《等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2. 朱熹《春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3.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4.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5.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人生哲理古詩詞有哪些二

1.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4.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5.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6.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7.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12.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1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14.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15.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16.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17.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18.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19.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0.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2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22.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24.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2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26.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27.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28.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29.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30.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31.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32.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33.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34.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35.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36.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37.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3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9.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40.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41.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4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3.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44.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45.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