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鹽與健康徵文

鹽與健康徵文三篇

食用鹽的多少與健康有很大關係,大家都需要了解一下。一下是小編整理的鹽與健康徵文三篇,歡迎閱讀!

鹽與健康徵文(一)

“鈉鹽的過多攝入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鈉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減少鈉鹽的攝入量可降低人群血壓水平,減少高血壓的發生,最終能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高鹽飲食可加重心臟、腎臟的負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眾所周知,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但人體對鈉的生理需要量是很低的,成人每天需要氯化鈉約為3至5克,如攝取鈉過多可造成體內水瀦留,血管內壓力升高,阻力增大,使心臟負荷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心衰、腎功能異常等難以治癒的疾病。正常人減少鹽的攝入量,可有效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減少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和死亡。如果食鹽攝入量減少一半,我國估計每年死於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的人可減少50萬。

揪出生活中的“隱形鹽”

“生活中看得見也摸得著的食鹽,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可味精、熟食等食物中含有的‘隱形鹽’很容易被忽視。一旦我們吃下去,它在無形中讓我們的身體攝入了許多食鹽。”成人每日最多攝入5克鹽,其實已經包含了這些“隱形鹽”,所以生活中也應當少食含鈉鹽量較高的各類調味料,比如醬油、番茄醬、辣椒醬等。還應儘量控制香腸、午餐肉、醬牛肉、燒雞等熟食製品和鹹菜、醬菜、鹹鴨蛋等醃製食品,因為它們含鹽量也特別多。

“應該提醒大家,某些甜品中也含鹽。”比如餅乾、冰淇淋等甜味食品也都含鹽,因為乳酪、糕點成胚後儲存發酵前,要在表面抹上一層鹽來醃製,這是發酵和儲存的必備工序。吃的時候,鹽味已經被那股濃郁的酸甜味掩蓋住了,我們就沒有感覺到鹽的味道。

鹽與健康徵文(二)

鹽與健康的關係,早就已經被提出來了。醫學家認為,攝入鹽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使血壓增高,還會導致血管硬化。吃鹽過多,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多吃食鹽容易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和癌症等。據統計,我國北方人每人每天攝鹽量達15克,口味偏淡的南方人每人每天的攝鹽量也達七八克,都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人每天攝鹽量低於5克的標準。儘管不斷有新的低鈉鹽產品問世,但很多人覺得一天吃5克鹽還是十分困難的。減鹽的對策有:

1、少吃零食。餅乾、薯片、大部分膨化食品、果仁類食品中都含有較多的鹽。

2、儘量少吃快餐。不管是洋快餐還是中式快餐,為了提高口味,裡面的鹽分含量都不低,所以喜歡吃快餐的朋友們要注意囉!

3、購物學會看標籤。購買食品的時候不僅要注意看保質期、營養成分,還要注意看裡面新增的食鹽量,如果包裝上註明每100克含1。25克以上鹽或0。5克以上鈉,就意味著含鹽量超標了;如果每100克含0。25-1。25克鹽或0。1-0。5克鈉,這說明含鹽量適度。

4、多吃生蔬菜或蔬菜沙拉:每天的餐桌上還可以備一些西紅柿、黃瓜、蘿蔔等生吃的蔬菜,不加任何調味品,既保證蔬菜攝入,又減少鹽的食用量。或者用酸奶調製蔬菜沙拉味道也非常不錯。

5、嘗試多種配料:食物提鮮不只靠鹹味,一些具有特殊氣味的蔬菜也可以用來調味,比如香菜、香菇可以在熬湯時加入,而洋蔥可以作為冷盤很好的.輔料。醋是軟化血管、調節口味最常用的家庭調味料,檸檬汁、柳橙、菠蘿等各種果味的加入,也可以使食物的味道改變。所以說: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鹽。

鹽與健康徵文(三)

餅乾、穀物類食品和麵包等固體食物通常含有較高的食鹽,用這些食物餵養幼小的嬰兒會使他們在一生中偏愛鹹味食品。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這篇研究論文表明,人們在生命的早期就應該努力減少食鹽的攝入。論文的作者稱,情況有可能是這樣的:在嬰幼兒期存在一扇“敏感窗”,在敏感窗的作用下,接觸到的某種食物和味道就會像程式設計序那樣被編入大腦,日後便會渴望得到這些食物和味道。

萊斯利·斯坦說,儘管嬰兒一出生就明顯地偏愛甜味食品,而且極為厭惡苦味食品,但在其生命的前幾個月中對於鹹味好像並不介意。當給兩個月的嬰兒喂鹽水時,他們顯示不出任何面部表情,這可能意味著嬰兒沒有喝出鹹味,或者他們對於鹹味毫不在乎。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斯坦及同事追蹤了61名兩個月大的健康嬰兒的情況。如果孩子們已經開始吃飯,幾乎有半數(26名)曾經食用餅乾、軟麵包或穀物類食品,這些食物通常含鹽量較高。在喝瓶水測驗中,這些嬰兒比那些沒有接觸過此類食物的嬰兒多喝了55%的鹽水。當這26個孩子到了學齡前的時候,再次瞭解他們對鹹味的偏愛情況,發現那些早期食用富鹽澱粉食物的孩子更加喜歡鹹味。

生命早期的飲食會改變鹹味訊號傳輸到大腦的途徑,在生命的那個時段,大腦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表明早期的鹹味飲食跟日後的鹹味嗜好之間具有關聯性。如果這一點屬實,那麼父母就有辦法降低嗜好鹹味的風險了。

嬰兒餵養的實踐表明,如果讓嬰兒吃某種食物至少十次,他們就學會喜歡這種食物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嬰兒想吃這種食物,只是學會了容忍這種食物。研究還表明,甚至胎兒還在子宮裡時,就可以透過媽媽的飲食瞭解味道,出生後透過母乳的滋味也可以瞭解味道。這種早期的飲食也能夠幫助他們喜歡上其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