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班主任指導班集體自我構建的方法研究論文

班主任指導班集體自我構建的方法研究論文

引導學生走自我教育的成長道路,應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根本著眼點和主要著力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班主任指導班集體自我構建的方法研究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班集體建構是班主任指導學生將班級這一學校基層組織培養成有序的人際關係,以及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個性為目的的活動過程。班集體的自我建構使學生主體的自我意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活動過程,它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自身的自覺性、主動性、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作用,使更高層次的要求,也是素質的要求,這種要求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班集體 自我構建 班主任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指出:“離開了學生心理發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教育這個外因或外部矛盾是無法起作用的”,他認為,“概括說來,由社會和教育向學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學生已有的心裡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心理發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這個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學生心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班集體的建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進取動力;在於學生本身,在於自我建構。

1、自我意識是班集體自我建構的基礎

日益形成和成熟的自我意識對於提高主體自身的能動性,對於促進主體人格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離開受教育者主體作用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過程。引導學生走自我教育的成長道路,應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根本著眼點和主要著力點。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效提高班集體自我建構效果的一項重要舉措。

1.1班主任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主體在對自己各方面認知的基礎上並按一定的標準對此加以估量後所形成的判斷。學生品德的性質和理想的角色目標的形成和確立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自我評價的性質和準確與否有很大關係。學生應用自己學習和掌握了的道德準則或道德觀念對自己行為、品質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就是道德的自我評價,一個人經常進行自我道德評價,不僅可以鞏固和擴大道德經驗,加深對道德意義的理解,提高分析行為,辨別善惡的能力,而且會增強自己的道德體會和支配行為的精神力量。

1.1.1班主任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力和人格力量為學生樹立自我評價的榜樣,同時擅於發現學生群體中表現出來的先進人物。

可用學生熟悉的模範人物的思想事蹟去啟迪他們,為他們找到自我評價的生動具體的參照標準。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過程中,應突出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負責的引導。青年初期的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較快,自我獨立傾向突出,著重從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負責方面引導他們,既符合其年齡特徵,又能發揮他們在道德教育中的能動性和主動性。

1.1.2引導學生對自己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體驗,使其成為學生不斷進取和強大的心理動力。

個體的自尊心、自信心等良好的自我體驗來自於自己的客觀現實與自己的理想要求之間的一致或相符。作為班主任來說,激發學生強烈的成就動機,不斷創造條件,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是極其重要的。班主任應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多方面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其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功和進步,這些都有利於喚起學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強的良好體驗。

1.1.3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控制對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激發行為的作用。在人的有意識的目的性活動中,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強的學生能自覺地採取行動,克服困難,表現出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二是抑制行為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抵禦外界干擾,克服與目的無關的行為方面。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作用,真正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班主任應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班工作的'目標,激發起努力方向,並在實現目標的活動中,不斷加以激勵、指導和評價,直至其目標實現。只要堅持下去,學生的自覺性、能動性就能逐步形成,並在其成長和班集體的自我建構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最終實現“教師為了不教”的效果。

2、學生的自覺性養成是班集體自我建構的根本

自覺、自控、自律在人生的成長和發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自覺性是指人內在的與一定知識和經驗相連繫的自主性思維品質、即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過程。因此,自覺性是一種主體性主題素質,它對於其它體質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2.1啟發學生認識自我教育。

學生的自覺性養成是建立在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首先必須從啟發學生認識自我教育的意義,具有自覺進行自我教育的意識入手,只有在學生把進行自我教育變成一種心理需要時,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才能進入軌道。例如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入手啟發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從人才成長規律入手啟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意識;從教育學生怎樣正確認識社會入手啟發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從引導學生感受自我勝利的幸福入手強化學生自我教育意識。

2.2創造良好的自我教育情境。

自我教育作為一種心理活動過程,無不與人自身系統之外的諸如自我教育環境緊密相連,或壓抑、阻礙、或幫助、促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我教育環境,既是對學生自我教育意識的強化也是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促進。指導學生制定自我教育計劃。當學生極目未來確定自己的奮鬥方向時,心理上充滿了自己命運主人的自豪感,腦海裡的新我就成長的越迅速。

2.3堅持自我教育實踐,發展自我教育成果。

一次新我戰勝舊我是容易的,難得的是幾次、幾十次。成千上萬次自我戰勝的點,才能連成線、構成面、組成自我教育能力的體系。上進心是學生進步的源泉和動力,點滴都值得老師去精心呵護,要經常鼓勵學生堅持心理長跑、精神長跑、道德長跑。

學生自覺性不是天生的,它雖有先天的生理基礎為條件,但主要靠後天教育和鍛鍊才能形成。尤其是要靠學校教育這種特殊的認識,實踐活動才能逐步養成,學生自覺性必須與知識合理性相聯絡,必須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指導,必須靠科學的認識論、方法論去規範。實際生活中,一個知識貧乏,認識膚淺,生活經驗極差的人,其覺悟程度也是極其有限的。因此,自覺性的養成,一刻也離不開知識的鋪墊,認識的深化,實踐經驗的積累。自覺性的形成過程,實質上是學生文化知識的體系化過程,實踐經驗的理性化過程,這些過程孕育著自覺性,自覺性有催化這些過程。如此迴圈往復,以至無窮,形成學生主體認識無窮的能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過程首先應是學生覺悟真理的過程。

3、建樹自我管理思想是班集體自我建構的靈魂

讓學生自我管理,成為管理活動的主人,是“人本”思想的發展。高效率的班級管理在班集體的自我構建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但管理不是班主任來約束學生,而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自我約束,透過引導學生對管理的認識,使學生自我意識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別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觀效果上,減少了學生對管理的牴觸以至對抗的情緒,大大減少了由人際關係不諧產生的內耗,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管理的實效。班主任要大力倡導學生約束和自我管理,幫助他們在心裡築起第一道防線,以儘量把問題消失在萌芽狀態,要大大強化計劃,決策過程中的民主參與,透過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進行民主表決,在此基礎上制定班規班法,既是學生的意志與願望透過渠道得到了滿足,又樹立了主人翁思想,由於學生有為自己的目標負責的傾向,所以它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自我約束,要大膽轉化管理機制,為班級重新建立起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新機制,這種機制表現在四個方面:

1.全員參與,互相制衡。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時而動,全力彼此制約,而班主任則處在一個駕馭、服務的位置上。

2.照章辦事,責任明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

3.管理教學,互相結合,班級管理中要有大量的教學因素,比如讓學生寫議論文“假如我是班主任”,“我理想中的班級體”。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進行自我管理,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推動了教學管理與班級管理的整體自動化。

4.善始善終,持之以恆。凡事不做則已,一作必須到底,既顯示了制度執行的一貫性,又鍛鍊了學生的意志力。

4、營造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是班集體自我建構的保證

學生人際間的交往對他們心理品質的發展和積極性的發展以及活動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影響,從班集體的角度看,班級內部人際關係總的狀況和特徵,將對班集體的自我建構,集體目標的實現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班集體中的人際關係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與人們進行交往,從而在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形成的各種關係,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的關係等,從性質和內容上看,有平等、互助、合作的關係,也有競爭,競賽的關係,還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可見班級內部的人際關係是相當複雜的。

正確認識班集體學生間人際關係的狀況是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學生人際關係由於受其身心發展的制約,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交往的迫切性;結交朋友的膚淺性;處理人際關係的易變性,所以在培養學生間健康向上的人際關係時,要採用各種途徑和方法,特別是心理疏導和管理藝術,調節學生的人際關係;愛護學生,對學生獻出一片真誠的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第二,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建樹共同的正確的價值觀;第三、要學生會正確處理意見分歧。倡導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做人,要有襟懷坦白、虛懷若谷的廣闊胸懷;第四、要樹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的榜樣,發展積極情感,克服消極情感;第五、要善於瞭解人,關心人,理解人,支援人。要講友誼,講愛心,講諒解,講誠實,要始於慎獨,表裡如一;第六,要構成以集體活動為中心環節的人際關係結構,密切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