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小學數學課件圖片

小學數學課件圖片

導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方法,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小學數學課件圖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數學課件圖片

教學重難點: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軸對稱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課件、學具盒。

學生情況分析: 從年齡上說,大部分學生都在十二歲左右,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正處在身體生長髮育階段,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較高;從學習能力方面而言,無論是動手能力、分析能力,還是概括能力都相對高。

教學目標:瞭解並會畫簡單分形圖形,會計算周長。

知識方面:利用對稱原理畫圖。

能力方面:學生經常在電腦上用Flash畫圖,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讓學生在操作中加深對分形圖形的認識,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逐步培養學生主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並透過課件演示和觀察,使學生感受分形圖形的對稱之美,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設計理念: 以新課改理念指導本節課教學,六年學生學習能力較高,將學具盒中提供的材料融入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目標較好的完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方法,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你都喜愛繪畫嗎? 在神奇的數學王國裡呆板的線段,生硬的鐵架圖形經過處理也可變成許多美麗的圖案。 看:一個線段變成了一片美麗樹葉。 小三角變成了晶瑩,潔白的雪花。 一個圓,變成了漂亮的雛菊。 課件配樂動態顯示依次呈現軸對稱圖形對摺---開啟的畫面。

[讓學生在悅耳的音樂中欣賞對稱美,給學生提供了“學會欣賞數學美”的機會,也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

同學們,欣賞之後有什麼感受?你還有什麼發現?(學生自由發言,闡明自己的觀點。) 透過欣賞我們瞭解到數學與美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門類的完美結合。發現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是軸對稱圖形。 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是對稱的,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也是對稱的? 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這節課我們來用“對稱”知識中的“軸對稱圖形”,設計《美麗的圖案》 (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課件出示:一個邊長3釐米等邊三角形。(圖A) (A) 想一想,怎樣把這個邊長3釐米的等邊三角形得更漂亮? 美麗的圖案是靠豐富想象和靈巧的雙手完成的,希望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更多更美的圖案。並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好嗎? 1、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設計方案。 2、小組討論後作圖。 3、全班交流作圖過程,展示美麗的圖案。 [在探索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獨立的小組合作式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誰願意把你們小組的設計方案和作圖過程說給大家聽。(展示學生設計的美麗圖案) 生1:我們小組設計了6個同樣大的等邊三角形。(圖B)

(B) 生2:我們小組把等邊三角形的每條邊,平均分成兩部分, 找到每條邊的中點,再連線各中點,變成4個小等邊三角形。 (圖C)

生3:我們小組先找到每條邊的中心,作為圓的圓心,

取等邊三角形邊長的1/2為圓的半徑,向外畫圓與等邊

三角形的每個頂點相交。(圖D)

(D) 師:這三個小組的設計圖案很有創意。 [蘇霍姆霖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不失時機對學生學習行為作出積極的鼓勵性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師:還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和作圖方法嗎?

生4:我們小組把等邊三角形的每條邊平均分成3份,每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向內作等邊三角形,變成9個小等邊三角形。(圖E)

生5:我們小組把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也平均分成3份,以每條邊中點的線段為底,向外作一個等邊三形,擦去中間的線段變成一個6角星。(圖F)

生6:我們小組把等邊三角形的每條邊平均分成3份,以每一邊中間線段為底,向內作等邊三角形,擦去中間的線段變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圖G)

(E) (F) (G) [利用學生愛繪畫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充分利用手的中學具和已有的知識,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互相交流合作,共成完成設計圖案,不但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探索與創新能力,語言表達力和豐富的空間想象力,繪製出意想不到的圖案。]

2、算一算

“美麗的圖案”中包含著許多奇妙的知識,需要同學們去發現。

(1)分別算出圖形A、B、C、D、E、F、G的周長各是多少?

(2)仔細觀察圖形A的一條邊長與圖形F、G的一條邊長,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算一算、全班交流)

師:圖形A是個什麼樣的三角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生:圖形A是一個邊長3釐米的等邊三角形,它的周長是3×3=9(釐米)。

師:圖形B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生:圖形B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每條線段長3釐米,有8條一樣長的線段周長是:3×8=24(釐米)

師:圖形Bxx有幾條一樣長的線段?

生:共有13條。

師:為什麼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是3×8而不是3×13呢?

生:圖形B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由8條一樣長的線段圍成的。每條線段長3釐米,求周長是:3×8=24(釐米),而不是求圖形B中所有線段的總和。

師:仔細觀察圖形A與圖形D你有什麼發現?

生1:我發現圖形D的三個半圓一樣大。

生2:我發現圖形A的邊長和圖形D的直徑一樣長。

師:圖形D的周長怎樣求?

生:因為每個圓的直徑一樣長,所以每個圓的周長也相等,圖形D的周長就是,三個圓周長的一半相加。

算式:(3.14×3)÷2×3=14.13(cm)

師:圖形C、E、F、G的周長呢?

生1:圖形C的周長:9釐米

生2:圖形E的周長:9釐米

生3:圖形F的周長:12釐米

生4:圖形G的周長:12釐米

師:觀察圖形A的一條邊長與圖形F、G的一條邊長你有什麼發現?

生1:圖形A的一條邊長是圖形F、G一條邊長的3倍。

生2:圖形F、G的一條邊長是圖形A一條邊長的1/3。

師:你能得出圖形A的一條邊的長與圖形F、G的周長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圖形A一條邊的長是圖形F、G的周長的1/3。

3、如果多次重複前面生5的作用圖過程,會得到右面的圖案嗎?看一看,它像什麼?

(學生畫一畫在交流)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引導學生去觀察、討論交流、比較、透過計算、獲得數學資訊,並能清晰有條理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交流xx同進步。]

三、小結

本節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活中處處有對稱的物體,“對稱”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發現美、創造美。

四、小畫家

奇妙美麗的圖案,你也能畫幾個,下面就開動你的小腦筋,自行或小組討論來創作一幅吧!並塗上最美的顏色。(展示學生的作品,交流作圖的方法。)

整節課的設計,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處理教材,做到以學生主體,注重小組合作學生的實效性。讓課堂真正成為放飛學生思維的舞臺,使學生在梳理知識中形成網路,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1、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創造力。

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處理教材選準教學的切入點,培養學生創造力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立足點。本節課的設計是利用“對稱”作圖得到美麗的圖案,使學生對“分形幾何”有所體會。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對稱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的美感。開課時,讓學生欣賞,一條線變成樹葉、三角形變成雪花、一個圓變成漂亮的雛菊等一系列圖案展示,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共同特徵,認識對稱。再舉例說說身邊的哪些物體具有對稱性。激活了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同時也點燃了學生的創作靈感。但丁說:“美是真理的光輝,數學美感可誘發出無限的創造力”。

2、為學生提供交流環境,培養合作意識

《新課標》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不僅為學生設定學習活動,還有意識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交流環境。如“創設情境”,動態展示一系列的對稱圖形,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並講述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對稱的。又如:怎樣把邊長3釐米的等邊三角形變行更漂亮?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討論設計方案並作圖,最後向全班交流、展示小組內設計的美麗圖案。擴充了資訊交流的渠道,培養學生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充分利用學生創作的美麗圖案,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養成認真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