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財務管理

職場人如何做到財務自由

關於職場人如何做到財務自由

職場人如何做到財務自由

漫漫人生路啊,工作賺錢是其中巨大的一部分,就跟打遊戲要吃金幣一樣。不過相比超級瑪麗這種彈跳類遊戲,人生更像是一場大航海,雖然制霸地球才是終極目標,但是賺了足夠多的錢之後,似乎也可以開始享受人生了。

在現實生活裡,這種“足夠”,大概就是財務自由—當工作不再是收入的唯一手段,你就獲得了這種自由,用公式表達就是:財務自由=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 花銷。其中這個被動收入,美國國稅局把它定義為“沒有在貿易或商業活動起重大作用而獲得的收入”。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餘額寶[微博]裡每天波動的幾十元收益,又或者你把空閒房子出租的租金,或者從天而降的一筆鉅額遺產……反正就是錢足夠用了,不為這事兒愁了。花銷是這裡的另外一個衡量指標。既然財務自由是與“收入”和“開支”結合的藝術,那麼即使你的資產每月只產生1000元的被動收入,但只要你理想的開支只有999元,那你也算財務自由了。也就是說,我們這裡討論的是你能在足夠長的時間裡維持足夠體面的生活,是理性的花銷,可不是窮奢極欲呀—在那個世界裡,可能根本就沒有財務自由這個詞哦。有人說財務自由意味著“內心的自己剛剛誕生”。按照這個理論,微博紅人王思聰的幸運之處就在於,他內心的自己簡直是跟肉身的自己同步誕生的,等於一生下來就打了財務自由的補丁。而我們普通人呢?且有好幾十年生活的`洗禮在前方等著你呢。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洗禮,大家才對財務自由充滿嚮往,因為其本質其實是我們在生活中有得選。而選擇自由,可能是人生中所有自由的終極表現形式。假如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選擇只和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選擇生活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選擇價值觀,同時還可以選擇不做什麼,選擇遠離什麼,選擇拒絕,那生活的確是另外一番天地呀,對吧?

有一種理論是,大家之所以追求財務自由,其實不過是希望能有權選擇不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對這個理論的另一種理解是,財務自由或許能更多地讓我們表現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說,假設現在做一番財務自由之後的人生規劃,List上對應的才是真實的你。去超市不看價籤購一次物?平時也許太省啦;直接去泰國做變性手術?說明內心有點狂野哦;想全心全意做義工搞慈善?你思想境界真的很高;繼續目前的生活,沒什麼好改變的?那你真是大師級人物!

所以,你看,財務自由它首先是一條你自己決定的界線。並不是錢越多就越自由,就像張朝陽老師說的,“錢多不是幸福的保證,多少跟幸福沒關係。我這麼有錢,卻這麼痛苦”—看起來,過了財務自由的邊界線,錢的效用也會遞減。同時呢,很多美好的事,其實不需要財務自由也能實現。比如旅行、拍照、吃飯,它不需要財務的自由,只需要心的自由。換句話說,只要內心踏實,財務是否自由可能就並不是一個需要特別去糾結的問題。

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以官方微博線上調查的反饋為基礎,呈現了一些大家在財務自由之後對自己生活的構想。總體來說很有趣。有的很浪漫,有的很荒誕,也有很多讓人看了心有慼慼焉。

其實不管處於人生哪個階段,始終都能保有對生活的熱情,這可能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堅持的生活態度。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