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六年級數學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六年級數學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一、問題引入

1、 師:要知道一棵大樹有多高,你有什麼辦法測量嗎?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2、 檢查各組準備情況,用具是否齊全,並作適當調整。

3、 討論:要使室外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二、實踐活動

1、量一量,尋找規律

(1)量同樣長度的竹竿的影長

動手操作:在太陽底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時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注意:在測量竹竿的影長時,各小組必須同時進行操作。

(2)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發現:同時測量幾根同樣長的竹竿,其影長是相同的。

2、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時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學生動手實踐,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記錄在表裡,並計算比值。(測量時都取整釐米數,竹竿與影長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師:比較求得的比值,你有什麼發現?

小組討論、交流,從而發現規律: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據上面的測量和計算結果的結果,推想一根3米長的竹竿,當時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學生進行交流。

根據高度與影長的比確定這裡的影長大約是3米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乘法算出結果。

4、能根據上面的發現,想辦法測量出一棵大樹的高度嗎?應該準備哪些測量工具?在小組裡交流。

在太陽光下,先用一根竹竿,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長,在量出當時大樹的影長。在表格裡填寫測量的資料。

師:你能算出大樹的高度嗎?學生進行交流。

在計算時,可以先算出竹竿與影長的比值,在仿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求出大樹的高度。

師:在測量時為什麼我要強調同時測量?

從中體會到數學方法的嚴謹性與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三、實際運用

1、校園裡還有很多比較高的物體,還能測量出樓房、旗杆等的高度嗎?

與學生一起測量旗杆。回到教室進行推算。

2、師:想一想,在測量竹竿的影長之後,如果過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再測量大數的影長。這樣計算出的結果還準確嗎?為什麼?

四、全課小結

談話:今天我們上了一節有意義的數學實踐活動課,這節課上你有什麼發現有什麼收穫?請你將你的感受寫成一篇數學小論文。

課前思考:

《大樹有多高》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會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教學時可分兩大環節:第一環節量量比比,先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教學前教師要做好活動的準備工作,如找好幾根同樣長的竹竿,準備好捲尺或米尺;學生測量時教師要巡視學生測量是否準確,操作有無錯誤等,儘量使測量出的資料準確些。第二環節議議做做,教師要啟發學生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大樹有多高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討論採用怎樣的辦法來測量,然後分組測量,最後進行交流。當學生們都能採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出大樹高度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繼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仿照這一方法來測量出教學樓、旗杆等的高度。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序直接影響活動的質量,所以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提出了挑戰,課前教師一定要考慮周全,做好小組活動的各種準備工作,以提高活動課的教學有效性。

既然是一節活動課,就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