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學生作文:一步之遙觀後感

學生作文:一步之遙觀後感

姜文說,他拍電影最大的動力是來源於他的困惑。

由此看來,《陽光燦爛的日子》是拍他人到中年的困惑,《鬼子來了》是拍他對國民性的困惑,《太陽照常升起》是拍他夢境與現實的困惑,《讓子彈飛》是拍他歷史與當代的困惑,而《一步之遙》則更多的是人生轉變的困惑。當他把這些困惑轉變成電影拿給觀眾看時,能產生共鳴,會引起觀眾極大的追捧,視其為業界神化;不能產生共鳴時,觀眾便直接蒙圈,陷入與自己智商較勁的怪圈之中。

也許連姜文自己都沒有想到,《一步之遙》會引來如此大的兩極評價,它如同國慶檔的《黃金時代》一樣,喜歡它的人,奉為圭臬,不喜歡的人,罵罵咧咧。

姜文在《一步之遙》中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馬走日因為殺死一個妓女完顏英,而被通緝,最終被槍殺。而這個本該2分鐘講完的故事,姜文卻絮絮叨叨的講了2個多小時,他依靠這個簡單至極的故事,向觀眾傳達了他對愛情、對民眾、對輿論、對道德底線的看法,只是,他傳達的方法太隨意了些。

在愛情面前,姜文好像永遠是《陽光燦爛日子》裡的馬小軍。他對愛情嚮往,但是又不敢直面,心有所屬卻不敢羞於表達,《一步之遙》裡馬走日趴桌子地下吹口哨的情節和《陽光燦爛日子》裡馬小軍“我車掉溝裡”的情景類似。他們貌似無畏,實則害羞,貌似粗狂,實則細膩,貌似玩世不恭,實則內心保守,這也是馬走日為什麼不答應完顏英的求婚原因。電影中的馬走日作為前清遺老,並不是對舊時代念念不忘,只是對新舊的轉變方式心存微詞,被迫絞辮子和主動絞辮子能一樣嗎?那麼,被人逼著結婚和主動結婚能一樣嗎?有觀眾看到這說,姜文自戀、矯情。沒錯,這正是他的困惑,馬走日臨死的時候還說為什麼就不能答應完顏英的求婚呢,但是,這“一步”沒邁出去,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而馬走日和周韻飾演的武六之間的愛情,更多的是武六的一廂情願,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她愛上了馬走日,並甘願為他去死。武六在其父親婚禮上唱的《茶花女》歌劇代表了其心聲,她將會效仿瑪格麗特,為了愛情放棄自己的所有,但所有的這些被馬走日拒絕,他不想再傷害第二個女人,並最終死在亂槍之下。這“一步”他邁出去了,戲內的馬走日死了,戲外的姜文卻解決了困惑——愛情就是犧牲和付出。

這種“女追男”的戲碼讓我想起了周星馳,他也在自己的影片中經常使用這些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姜文和周星馳十分類似卻有截然不同。周星馳是沉默寡言童心未泯,姜文是雄性爆棚內心羞澀。周星馳永遠站在草根階層,幻想一個白富美來愛自己,而姜文永遠站在精英上層,用他無與倫比的優越感來召喚女人。周星馳電影的愛情世界夾雜著無奈與辛酸,而姜文電影中的愛情世界充斥著霸道與理所應當。所以,同樣是“女追男”的情節,周星馳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同情,姜文得到的確實鄙視和嘲諷。電影像一面鏡子照見人心,周星馳式的愛情才是我們的常態,姜文式的愛情卻永遠只屬於他自己。

在《一步之遙》中,姜文把形式美學玩到了極致,飆車、打槍、白花花的大腿等刺激腎上腺素的'元素充斥電影的每一幀,觀眾也許會看不懂他講了什麼,但是肯定會跟著他嗨翻至極,這就像你不知道喝酒的原因,卻能感受到酒精帶來的癲狂感受。這種精神上的狂歡正是尼采的酒神精神,人們不顧規則和理智,盡情釋放自己直至迷狂,然後享受這種迷狂帶來的高潮和快感。

《一步之遙》雜糅了很多風格,既有舞臺劇的莊重形式,又有雜耍蒙太奇的戲謔調侃,既有致敬西方經典電影的鏡語,比如開頭模仿《教父》,也有模仿石揮的獨白,姜文的全程獨白像極了石揮在《我這一輩子》裡的口吻。在這部電影當中,姜文並沒有老老實實講述一個“嫖客殺妓女”的故事,更是蘊藏了他對“輿論控制民眾”的諷刺以及在歷史和命運面前的無奈之感,只是,他近乎意識流的敘述方式讓觀眾迷失在凌厲的剪輯中。

看完零點首映,很多觀眾驚呼,姜文就拍一個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在他們眼裡,他們不願意相信姜文拍出了一個這樣片子,就像電影裡不願意相信馬走日沒有殺完顏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