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高考填報志願要講求技巧

關於高考填報志願要講求技巧

技巧1

所有志願都必須填滿嗎?

答:沒有規定考生必須填滿各批次的所有院校和專業志願,但是請記住:所有填報的學校或專業都有可能錄取你,高考填報志願要講求技巧。學生在志願表上"留白"是一個大忌諱。因為參加高考、獲得一個分數,上大學的路才走了一半。志願表上的每一欄都應該被視作一個上大學的機會,不填就是放棄機會。但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單純為了將表填滿、不留空白,就隨意地填報學校。要知道,報志願或多或少存在風險,萬一沒有進心儀的學校,可能會"落"到下一個甚至再下一個批次。所以考生填完志願後再檢視一遍,要確定"如果這些學校錄取我、我都願意去上"。至於每所院校的專業,也建議都填滿,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技巧2

應不應該選專業服從調劑?

答:在今年平行志願的錄取模式下,如果考生分數達到第一志願組某個志願院校的投檔線,但沒有達到所填的6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而該考生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則只能被退檔,即使其分數達到同組剩餘院校志願的分數線也不會被這兩間學校錄取,而是直接落入第二志願組再投檔。而第二志願組不確定因素較多,難保你所填學校是否會錄取第二志願組考生。假如在第二志願組也不獲錄取,則會跌到下一個批次了。

因此,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尤其是在第一志願組,容易導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情況。除非對自己的分數有絕對的自信,否則在第一志願組的A志願填不服從專業調劑將會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

而高校在調劑志願時並非"亂調",一般都會先安排到相關或同一大類的專業中去。再者,現在不少院校,學生在入讀後都有重新選擇專業、轉專業、或者修讀第二專業/學位的機會,在填報志願之前,考生不妨向學校瞭解一下相關的資訊。

技巧3

《專業目錄》上只列了專業的名稱,如何進一步瞭解這個專業是學什麼的?

答:《專業目錄》列舉了招生院校和專業,但卻無法詳細介紹各個學校的招生政策。這就需要考生多下點工夫,對自己感興趣的學校,一定要仔細閱讀該校的招生章程。根據教育部規定,每個學校的招生章程都必須公佈在網站上,其中包含的內容會很豐富。比如學校各個專業的課程設定、就業方向,對考生的特殊要求、學費、獎學金助學金政策等等。

技巧4

不知道自己應該讀哪個專業,怎麼辦?

答: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最大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視野比較窄,大家都想報廣東、甚至廣州的那幾所高校,自然造成扎堆。往往一個班上有十幾個學生報同一所學校,放大到全省範圍內來看,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二是學生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專業。不知道各個專業是要學什麼,不知道自己讀了書之後要幹什麼。老師最怕聽到的就是家長和學生問:"你覺得我該讀什麼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就"隨大流",或者看哪個學校和專業分數合適就報哪個。

學生和家長應將填報大學志願看作人生道路選擇的第一個重大路口,既要考慮個人興趣、性格、特長,又應該從實際出發結合高考分數、家庭狀況,作出獨立的選擇。在選擇院校和專業志願時都要"冷熱搭配"。平行志願模式下,高校進檔考生的高考成績差距將大幅縮小,使得有些專業、特別是熱門專業和優勢專業可能出現"擁堵"。如果考生注意"冷熱搭配"、並且"服從專業調劑",被錄取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技巧5

如果參加補錄,要在什麼時候填志願?

我的成績可能勉強能上本B。應該報本B好還是在專科中挑個好些的學校和專業?

答:成績處於"一本尾、二本頭"或者"本B尾、專科頭"的考生,志願填報更考功夫。因為如果填得好,可能就能夠上到上一批的學校。近幾年有些家長和學生認為,與其勉強錄進上一批次一個一般的學校,不如在下一批次選擇一個"熱門"的、好就業的專業。

如果是想博上高一批次學校的,就不能輕視、不能浪費上一個批次的所有志願。一定要填報本A或者是本科,就要用前一年參加了補錄的院校或者是專業作為保底,因為前一年錄取不夠的才參加補錄。為了提高錄取率,建議考生還是上下兩批次的6個專業都填上。專業服從調劑欄一定要填寫。此外,在填報志願專業時,要注意高中低合理地搭配,因為各高校錄取是由各院系各專業同時錄取的,這種情況下都填報了熱門的專業,第一個專業錄不到以後的專業也錄取不到了。

從往年的經驗來看,2B批次的上線考生,只要認真地填報了志願,落榜的情況都比較少,高考補錄《高考填報志願要講求技巧》。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批次的院校招生計劃比較多;另一個方面,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的考生,會放棄2B直接去3A,這也騰出了不少名額。正因為落榜風險小,而且2B院校基本沒有"名校效應",選擇專業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選擇與海外合作辦學或需要深造的專業。

如果考生將重心放在下一個批次的最好學校,那麼填報上一個批次的志願時就可以很大膽。比如超過一本線10分,但主要目標是在第二批的廣商裡選一個好專業的,第一批的志願就可以填填廣外、華師等學校;如果被錄到了就算運氣好,即使沒錄到也不影響上廣商。如果成績只在二B線邊緣,挑專業比挑學校對將來更有利,兩三年畢業後,直接報本校的專升本也是非常好的出路,也可為就業打下好基礎。

技巧6

答:根據往年經驗,由於考生填報志願不平衡,導致部分高校生源短缺,會在每批次錄取完後進行徵集志願和補錄,具體時間可留意招考部門及媒體的公佈。如果達到分數資格線,要積極補報志願,抓住最後的.機會。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有些考生會因為學費太高而放棄本B,直接去專A。這導致一些本B院校招不滿,會剩下不少招生計劃。如果學生的家庭條件允許又一心想念個本科院校,就要好好把握機會。而專科補錄則是最後升學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補錄時都會出現考生扎堆擠廣州院校,會使補錄分數線非常高,往往比第一次投檔線還高,對中低分考生而言,補錄時報考廣州地區院校的錄取機率就會比較小了。

技巧7

"心水"的學校有"大小年"現象,怎樣預測分數線?

答:光有去年的錄取分數參考是不夠的。因為很多高校的錄取分數會出現波動,尤其是省外院校,往往有大小年的區別,因此考生需要參考幾年以來的分數,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斷。

對於省外院校來說,如果幾年來資料一直平穩的,考生比較容易報考;有波動的,可以看這種波動是不是有規律。很多學校招生都有大小年之分,如果波動軌跡符合大小年的規律,一年高一年低,那麼考生可以順著這種規律來推測今年的錄取情況;如果波動毫無規律可循,那就需要謹慎填報。此外,考生對比往年資料時不應該對比錄取的絕對分數,因為每年的分數都會不同,而是應該對比學校錄取分數與相應批次省線的差距。

志願填報

五大"問題心態"不能有

一、跟著感覺走

所謂"跟著感覺走"是指學生在填志願的時候,沒有什麼思考,而是憑感性經驗或表面資訊就做決定。

比如說只看專業的名字,有的家長認為"資訊與計算科學"是搞計算機的,就讓小孩報了這個專業。結果進校以後才發現,這個專業跟計算機應用專業有很大的區別。還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的內涵是否符合,"感覺"出了錯可就"驢唇不對馬嘴"了。

二、父母說了算

全國高校開設的專業共有一千多個,是一個聽著都"頭大"的數字。孩子搞不懂也不想搞懂,於是高考一結束,填志願的事反倒推給爸媽了。當然也有家長一定要"當家作主",給孩子選學校、選專業。

像男生小張想考上海交通大學,但父母堅決反對,希望兒子留在廣州、考中大。考前報志願的時候硬逼著報了中大。小張很牴觸,高考前情緒一直不穩定,結果最後雖然考上了中大,但在校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三、"隨大流"總沒錯

"從眾"恐怕是報志願時最普遍的心理了,總有不少人認為隨大流最穩妥。事實上,這種心態很不理性:一沒有深入瞭解自身的需求、能力和現實情況;二則容易導致"扎堆",抬高分數線或將來的就業門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學專業。前幾年,不少高校都開設了法學專業,錄取的分數線是文科專業中最高的。沒想到就業的時候,法學專業的大量畢業生髮愁找不到合意的工作。

四、一切由我做主

這種心態與"父母說了算"是兩個極端。現在高考生們幾乎清一色"90後",性格上還有青春期的叛逆。有的孩子習慣性地和師長"唱反調",你們要往東,我偏要往西。

五、非某某學校不上

"非某某學校不上"容易導致的後果是,報志願沒有梯度,第一志願錄不了往往就直接落榜了;再就是輕率地決定復讀,似乎再考一次就一定能考上。專家指出,今年錯過了"車",可能明年也上不了。所以請考生珍惜錄取機會,不要輕言放棄。

"過來人"經驗談

平行志願怎樣填?廣東考生都還未曾經歷過。從2007年起,陸續有省份開始實行平行志願,他們的經驗可以對考生提供幫助。記者邀請分別來自安徽、四川和河北的三位考生,講述自己的填報方法,提醒後來者應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