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法高一語文學法指導
導語:本文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精心編輯的語文學法高一語文學法指導,希望能幫助到你!
語文學法高一語文學法指導
課題語文學法指導課型指導課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重點: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書寫規範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廣泛閱讀的習慣,朗讀背誦的習慣,反覆修改文字的習慣。
難點:平時落實,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1、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3、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明確語文在高考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教學方法學法指導
教學過程學生活動
一、學生談對語文學科和語文學習的認識
1、是否喜歡學習語文,理由是什麼。
2、小學和初中語文學習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3、喜歡什麼樣的語文老師和語文課。
二、老師談語文學科的重要性
1、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說會寫,培養性情、氣質、綜合素質。
三、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1、重視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落實。
2、重視閱讀和寫作。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養成書寫規範的習慣
書寫規範主要指字型端正,字跡清楚。不寫繁體字,不寫簡化字。這方面有兩種情況:寫字基本功較好的,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字型端正清楚基礎上,力求把字寫美觀。基本功差一點的把字寫清楚就行了。既不要繼續賣弄,寫得龍飛鳳舞,也不要自慚形穢,羞羞答答。
(二)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中學生應有的工具書至少包括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簡明古漢語詞典,漢語成語詞典,它們不僅能幫助我們解決預習和課外閱讀時遇到的困難,還能讓我們懂得許多文學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成語,每個成語幾乎都包括了一段故事,懂得了哪個故事,也就掌握了那個成語。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已超出課本選取範圍越來越來大,難度也有所增加,所以經常翻字典就尤為重要了。
(三)養成廣泛的閱讀習慣
語文水平的高低與是否重視課外閱讀有很大關係。實踐證明: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是閱讀廣泛的學生。
(四)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
宋代朱熹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學習就十分重視讀,讓學生老老實實地去抄、去讀、去背,熟讀是基礎、成誦是關鍵。在成誦之後,那些儲蓄在大腦中的資訊才能變成自己能隨時駕馭的知識,迅而形成語文能力。
(五)經常練筆的習慣
單靠老師每週一作,未免次數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動手寫出來這是學習上必要的習慣。應隨時動筆寫日記寫筆記,寫種種自己想寫的東西。
(六)養成反覆修改文章的習慣
一切大文章家、大作家都十分重視個性托爾斯泰說:寫作而不加以修改,這種想法應該永遠擯棄,三遍四遍那還是不夠的。傳說,宋代的歐陽修寫文章,最初也寫不好,後來他看到韓愈文章的原稿改得一塌糊塗,才恍然大悟。從此很注重修改文章。可見最優秀的作家要寫出好文章也離不開修改。
板書提綱:
1、書寫規範
2、查工具書
3、廣泛閱讀
4、朗讀背誦
5、經常練筆
6、反覆修改文章的習慣
語文學法高一語文學法指導
一、多背誦,加強記憶。
進行背字詞、背詩文比賽。電腦裡存檔的資料多,可呼叫的 東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的東西,不用思索,“語文”就順口而出了。不要死記硬背,要邊背邊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見影。以肚子裡東西多為榮,君子恥一物之不知,連說一百個成語不重樣……
正如一位高考狀元說的:語文學習就好像《逍遙遊》裡講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就是講語文重在背誦積累,高一 時候,可以多看一些成語,多看一點古文詩詞,讀一些經典的書籍,然後看優秀習作,像這樣的話從一點一滴做起,到了高三的時候,應試能力也就提高,做題得分比較得心應手。
二、多閱讀,加強積累。
在你高中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
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
具體地說,包括以下內容:
1.教材,是最好的範本,讀好,學透;
2.美文;
3.名人傳記;
4.國學經典。
現在,高考作文更多地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很難適應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很難適應高考。
相對來說,初中生需要的是感性體驗,高中階段則強調理性判斷能力,對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的認識。那麼深度從哪裡來?作為學生,接觸社會有限,更多依賴間接經驗,即閱讀,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建議同學們準備一個積累的本子,好的詞語、句子、詩文、名人名言、名人事蹟隨時摘抄,自己的感受隨時記錄。下面推薦幾種比較好的報刊雜誌《中國青年報》《中學生閱讀》《語文報高中版》《讀者》《青年文摘》等,
三、多寫作,加強感悟。
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 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 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每天寫日記,可以寫那種不給任何人看的日記,每天寫100字, 足矣。寫到一千回,下筆如有神。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也可以寫生活札記,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寫讀書筆記,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
四、多模仿,提高興趣。
開玩笑,猜謎語,寫對聯,填詩詞,給所有老師、同學起外號。嬉笑怒罵,激揚文字,把語言玩得山窮水盡。到 那時,看語文書上的課文如同老叟戲頑童,老牛吃嫩草,什麼語文考試,作文競賽,簡直不堪一擊。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透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五、多思考,拓展思維。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 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六、多自主,提升能力。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難以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最後,要特別強調一點:請同學們務必抓緊高一高二學習語文的黃金時期。高一學年上學期,我們將要開設語文必修一、必修二,這是很關鍵的兩冊教材,有很多基本篇目。如果同學們基礎打不牢,到了高三,你可能會很著急,而成績卻很難上升。
同學們一定要聽你們語文老師的建議,你會受益匪淺的。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新高一語文學法指導,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