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道德講堂感恩心得體會

道德講堂感恩心得體會

道德講堂感恩心得體會

“聽了《江革行佣供母》的故事,我要向他學習,要孝敬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住麥子店街40號富麗華園的易菲陽小朋友說。

7月30日上午,以“孝老愛親”為主題的道德講堂在麥子店街道社群服務中心開講。道德講堂透過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五個環節,為現場的社群居民和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道德教育。

現場,50餘名居民首先合唱了一首《公民道德歌》。宣講員張志勇講述了24孝圖中《江革行佣供母》的故事。他說,孝有三種境界,一是養父母之身,二是怡父母之心,三是行父母之志,三個方面融會貫通,並行不悖,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道精神之所在。之後大家一起觀看了短片《棄老國》、誦讀了《孝經》中的名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隨後,小朋友們紛紛舉手談感想。9歲的閻皓文、馬君弈,11歲的王子毅等小朋友都表示,今後要孝敬父母,幫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聽話的好孩子。大人們聽了孩子們的話,都說孩子們是好樣的,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希望以後還能以古今結合的方式,透過講述古代故事引申到現在身邊的好人好事,讓孩子們更好地瞭解,要做好事,孝敬父母,學以致用,精神層面健康成長。

易菲陽的外婆說,“孩子現在8歲了,這樣的活動挺好的,希望在以後的活動中,透過一些便於理解的好人好事的例子,多方面地引導孩子參與到現在的生活當中來。易菲陽現在挺懂事的,像榨果汁、打掃衛生、洗衣服都是爭著做,我們也希望孩子從小學會自立,以後離開了家庭離開了爸媽,能自理。”

據組宣科工作人員王文展介紹,今年道德講堂共有六堂,當天是第二堂課。目的是透過講述道德故事,弘揚“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道德觀。以身邊善事激發善心,抒發善意,希望大家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彼此關愛,互相溫暖。

道德講堂感恩心得體會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援。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