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行業

蘇教四下語文教學反思

蘇教四下語文教學反思

蘇教四下語文教學反思

《九寨溝》是一篇寫景類文章。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和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不禁陶醉於九寨溝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折服在異獸珍禽的童話世界裡。寫景類文章往往語言優美,詞藻華麗,遣詞造句、謀篇佈局都是值得學生們推敲、咀嚼的藍本。可作為四年級學生常常是對寫景的文章不感興趣,文字中描繪的場景不能在他們的腦海中轉化成一幅幅精彩的畫面,那些優美的語句讓他們讀起來沒有情感,那隻不過是一個個難於理解的字元而已。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圍繞第三、第四自然段介紹的內容,課前精心準備了九寨溝美麗風光的圖片。讓學生透過媒體不出門在網路中欣賞到了直插雲霄、封頂銀光閃閃的雪峰奇觀;像顆顆寶石的大大小小的湖泊;遍佈整個河谷及山坡的原始森林,以及高低錯落如白練騰空的瀑布。每一幅畫面的出現,孩子們都是驚呼一片,他們驚歎大自然賦予九寨溝的神奇魅力,從視覺上感受著九寨溝的綺麗風光。欣賞完圖片當我出現文字時,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第三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各自的特點,朗讀起來繪聲繪色,更為驚喜的是,他們還能當堂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誦了下來。

第四自然段也是因為先有了圖片的視覺感受,我沒說幾句話,學生們按著第三自然段的學習方式進行了自主學習。

隨感:

今天的課堂上學生們學得很是主動,我想著應該歸功於多媒體的使用吧。處於中年級的小學生還是依賴於強烈的形象思維的,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文字的解讀能力還不強,由於多媒體其圖文聲並茂、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使課堂教學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動態的傳播,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並保持廣泛的興奮點,“聲、圖、文,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多渠道多方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加大了有效資訊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蘇教四下語文教學反思

用了三節課時間學完了《但願人長久》,這是一篇文包詩,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借月抒懷,全文思由“思念----埋怨-----寬慰”的感情線索貫穿全文。學生透過預習和反覆的誦讀很容易找到這條線。但是在課堂上對詩文的'理解總覺得不夠流暢,很多孩子沒話說,我想也許蘇軾的年代離我們太遠了,孩子無法理解。所以我從蘇軾和弟弟兄弟情深著手分析,把孩子們放到蘇軾的回憶中去,體會到他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從而引申到心情的另一個變化。下面的課程順利多了,只是課堂上的手寥寥無幾,在作業中我發現同樣的題目,課上沒有幾個人會舉手,但是作業上很多回答並且很精彩。怎樣讓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是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蘇教四下語文教學反思

本課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夜景色的古詩,所以教材才把這兩首放在了一起學習。《望洞庭 》是劉禹錫在看了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發。我透過讓學生邊讀邊對照課文插圖去理解,然後把不理解的提出來,也可以把理解的說一說。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厚,只是有一句大部分同學不太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我從古時候的鏡子說起,他們明白了銅鏡,自然而然聯想到湖面和銅鏡的共同點。在體會詩意上,還不能深入到詩中去。所以在學生基本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覆誦讀,進一步理解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古詩《峨眉山月歌》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秋夜行船時思念故鄉和友人的感情。由於第一次帶四年級,總是不放心,怕學生不理解,在古詩的教學中分析過多。看來,教學古詩應讓學生自己在誦讀中體會,稍加點撥就可以了,一定要讓學生走進古詩,走進詩人的內心。也許一個問題,一張圖片,學生就能進入古詩的意境。教學古詩,要讓學生擁有詩人的情懷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