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留學不等於放棄高考

留學不等於放棄高考

最近高考放榜、填志願、各校錄取分數線劃定、開始投檔,可忙壞了考生和家長。比起過去升學只能擠高考“獨木橋”一條路,如今高考後的選擇更為多樣,既能選擇國內大學,也能考慮出國讀本科。尤其是分數高不成低不就的“擦邊”群體,是在國內上個一本,但可能讀不到喜歡的專業,還是出國留學去全球排名更高的學校,但要面臨語言和生活的挑戰,內心非常糾結。專家提醒,留學選擇不應成為高考的“備胎”,學生考慮高考後留學最關鍵的因素,應該是留學的真正目的以及將帶給自己的價值,而非盲目逃避。

現象

剛上一本的“邊緣”學生考慮留學最多

“國內讀不了喜歡的專業,留學則能去到排名更高的學校”

應屆生小希平時成績中等,今年高考後,感覺自己沒考好,6月中旬就帶著父母一起去留學機構諮詢,很堅決地表示想要去法國留學。沒想到出分後,幸運地上了一本線。小希父母覺得好不容易上了一本線,建議他還是填報志願留在國內讀大學算了。可是小希心裡想出國,但又不能完全不理會父母的意見。“而且我分數不高,擔心即使入讀一本學校也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真的拿不定主意。”

在外語院校教書的賈老師近日也向記者訴苦,女兒小悠平時成績非常好,在年級能排前十名,但高考卻“失手”了50多分,只考了520分, 剛過文科線6分。本來中大、華工水平的小悠只得填報了廣州大學和廣東財經大學,還不知道能否讀喜歡的.專業,很是沮喪。“我是教外語的,我想讓她乾脆出國留學,還能去更好的名校。現在她才開始準備雅思,看看國內志願錄得怎麼樣再說吧,不理想就只有出國了。”

在近日舉辦的啟德國際教育展上,啟德教育廣州公司總經理劉湘向記者表示,從這段時間的諮詢情況來看,像上述這種剛過一本線一點點,或者分數處於一本線以下但遠超二本線的考生,諮詢量最多,在出國問題上也更為糾結,都希望等到一本錄取結果出來後,再考慮出國上更好的學校。而像二本線、專科線的考生,反而更為果斷,只要是高考前諮詢過,高考分一出,不理想很快就決定出國。“美國、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在高考出分後的留學諮詢明顯上漲。”

建議

留學不應成為“受刺激”後的備選

應更多關注留學價效比

高考不如意就留學?這樣“逃避式”的選擇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嗎?記者在留學展現場碰到了去年高考後出國,現在剛剛放暑假回國的學生Y。

Y同學去年高考610分,超一本線37分,但最終放棄國內錄取,選擇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讀營養學。Y告訴記者,在去年高考前,她其實就做好了留學和在國內讀重點大學的兩手準備。在同學們高三寒假備考高考的時候,她獨自跑去考了雅思,裸考考出7.5分,連媽媽都驚訝她的語言潛力。當高考分公佈只有610分,並不算自己的較好水平時,她也沒有很失望,反而覺得終於可以徹底說服媽媽投奔國外的心儀大學——麥吉爾大學。

在她看來,留學是價效比很高的選擇。“高考成績很不錯,可以選擇省內很好的大學比如中大,但中大的世界排名在300多位,同樣的分數,我可以去國外讀世界排名更高的學校,而且能讀自己喜歡的專業,不是更好嗎?”

Y用自己一年的留學經驗告訴記者,國外學費是比國內貴,但是校內的圖書館藏書、科研實驗室、運動場所等條件都優於國內的重點院校,請到的講座嘉賓都是大咖級人物。“一年時間下來,麥吉爾大學一流的學術水平讓我在課內不僅獲得了大量知識,更重要的是極大提升了學習能力。課外活動則讓我能夠擁抱心中的熱愛,思維方式、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時間管理能力、領導力等都大有提高。”

對於高考後才準備留學的學弟學妹,Y建議,“先考慮清楚出國是不是自己最好的出路。高考後才從頭開始準備,的確會比較匆忙,不過只要心中目標明確,所有的挑戰都是可以克服的,最難的一關其實是心理關。”

觀點

上大學的意義,

在於收穫持續學習的能力

以應對未來不確定的變化

劉湘表示,自己很贊同Y對留學意義的認知,在她看來,無論選擇在國內升學還是赴國外留學,學生和家長首先都該問問自己如何看待上大學的價值。“如果認定上大學就是為了獲得一紙學歷證書,便於找工作,那其實在國內還是國外讀本科,差別不大;如果更關注在大學裡孩子能收穫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應對未來不確定的社會變化的能力,那在選擇時就要看得更清楚才是。”

從教育層面來說,中國的教育目前仍然關注結果勝於關注過程,而劉湘認為,進入高等教育階段,應該更關注過程。國外大學檢驗學習結果的時候,往往和過程緊密掛鉤,比如注重平時成績、課堂表現,重視人課內課外的綜合能力,對自己感興趣領域的鑽研能力等,對人進行全面立體的評價。國內的教育在這些方面仍有欠缺。

此外,對所學專業的看法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選擇。如果認定專業沒有學校重要,更在乎學校的排名、家長的面子和就業時的門檻,願意接受調劑學習一個自己沒有興趣的專業,那麼在國內升學也不錯。不過,劉湘認為,最佳的職業選擇應該是“興趣加擅長”,在沒有興趣的領域,是不可能成為專家的,也無法遵循1萬小時定律去堅持多年的研究。

“未來10-20年,我們的孩子所面臨的世界,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作為父母,無論現在從事哪種工作,都無法再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該學習什麼、讀哪個專業才不會失業,才保有‘金飯碗’。我們只能為孩子提供機會去提高適應變化的能力、學習一技之長、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希望可以在未來未知的、倡導張揚個性的時代生存下去。”劉湘說。

因此,高考後決定是否留學,實際上取決於學生和家長對大學的認知和對留學的期待。無論怎樣選擇,只要最終能夠坦然接受和承擔選擇帶來的結果便好。盲目地在高考後因為未上重點院校就匆忙出國,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