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高考倒計時心理因素對心理因素有重要影響

高考倒計時心理因素對心理因素有重要影響

高考不單是純知識考試,而是全方位素質考驗。高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緒(焦慮、恐懼)、目標、動機、自我意識和家庭環境的影響。

考試焦慮對學習成績的影響。考試焦慮是人由於面臨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徵的心理反應,它是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徵的心理反應狀態。研究表明,考試焦慮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學習任務簡單時,考試焦慮會使學習成績提高;而當學習任務複雜時,考試焦慮會使學習成績下降。但目前大多數研究往往以考試焦慮對學習成績的抑制作用的假設出發的,考試焦慮與學習成績具有消極聯絡具有普遍性,如周瑋,孟憲鵬(2016)對高中生考試焦慮與學習成績的關係的研究結果表明,有無考試焦慮與學習成績呈非常顯著負相關。 高峰強等(2016)也發現考試焦慮與學習成績有負向關係 。

目標設定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洛克(E.A.Locke)於 1967 年最先提出了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他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並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確定明確的目標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地明確自己應該學會什麼,並確信這些內容值得一學,他們就會自覺地、努力地學習。國內外的學習實踐都證明,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啟動、激勵、凝聚、調控、制約等心理作用。明確的學習目標比沒有目標對學生學習活動安排。學業成績提高都會產生更積極的影響。中科院研究表明,實驗中確定明確目標的理科學生的平均計算用時明顯低於沒有確定目標的學生,P<0.001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習者學習目標明確比沒有目標可以節省60%的時間。 坎普蘭1975年的幾項研究也表明:當被試將行為目標作為引導自己學習特殊的材料內容時,回憶的成績較好。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時還透過對學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強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1 2

學習動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學習動機是由目標或物件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者內部動力。動機來源於人的需要,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當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它會推動人們去尋找滿足的物件,從而產生活動的動機。學生想要上大學的`需要,使得考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理論認為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當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動機強度超過這個水平,對行為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對於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家長來說,在平時注意培養和激發考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把考試動機轉為內在學習動力,而不是被動地承受外在的壓力。最為重要的,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調節動機水平,既不能把考試的目標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實際能力,也不要過分的自卑,低估自己的真實水平。

自我意識對學習成績的影響。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家庭環境。過於自信或自卑都不是良好的應考狀態。過於自信的考生在複習過程中容易犯以下兩個錯誤:第一,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講解不屑一顧。第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題。這類學生往往對老師講的內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堅持己見,且很固執;不能明白老師的用意和老師的解題思路;動不動就請假,自己在家複習。而且自卑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自暴自棄,放棄努力和學習,從而嚴重影響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