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的藝術傳承800字作文

端午節的藝術傳承800字作文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蒲菖酒美清尊共。”這首繪聲繪色的《漁家傲》,乃宋代大家歐陽修所作,描繪的正是端午節場景。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浴蘭節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兩千多年來,每逢這個佳節,人們紛紛佩香囊、掛菖蒲、觀龍舟等,當然,最緊要的還是包粽子、吃粽子。

大江南北,甜粽、鹹粽,棗粽、豆粽,肉粽、蛋黃粽等等,各種口味、諸般形狀的粽子,包裹著新鮮的竹葉、葦葉,散發著美食的清香,慰藉了人們味蕾的同時,也將節日的溫馨和甜蜜,一絲絲化進人們的心田。

這樣的端午佳節,既是舌尖上的歡慶,亦是文化上的盛時。如果說那首著名的《漁家傲》,給人以美食美景的直接感觀,那麼,一首名為《端午》的唐詩,則道出了這個節日的“精神根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斯人已去,唯餘江波。詩人的傳奇,卻未隨時光流淌,消失在浩淼江際。後世的人們,敬仰其德,追思其舉,甚至創造出了一個特殊節日,以美食為佐、以賽舟為載,將緬懷之情含在舌尖、銘刻心頭、融入傳統。千年未絕的大道傳承,也賦予了佳節厚重意蘊。

歲月穿梭,滄海桑田。逢“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自國門開啟,西風東漸,異域之節日,如愚人節、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而今已不為國人陌生,甚至追隨者甚眾。關於端午節為外國申遺成功的“傳聞”,更加深了一些人的憂慮:傳統的華夏佳節,是否到了全民保護之時?

其實,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此憂慮大可不必。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始終是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歷觀中國的文明史,凡開放者榮,凡閉關者衰,此乃歷史的鐵律。以大國之自信,對於外來文化,大可不必有狼來了的小心驚恐。君不見,小小的粽子,不也還是國人最愛?美食的形,文化的根,早已深入血脈。

不過,卻也不必妄自菲薄,將傳統的精髓,一概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簍。緊要之處,應是珍惜當下,善待文明。端午吉時,從舌尖上品味,留住對美食的念想,嚐出文化的滋味,感悟歷史的韻味。過節,過節,亦是文化傳承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