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導語: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文章,僅供參考!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1.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鉅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易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面板有彈性。 其中前四條為心理健康的內容,後六條則為生物學方面的內容(生理、形態)。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1、行為與生活方式(吸菸、酗酒);2、環境因素(內環境--免疫力、營養狀況;理化環境—氣候、空氣、水源汙染、住房、工作環境;生物環境—病毒、細菌、動物、植物;社會環境—家庭、社會、學校、工作場所);3、生物因素(年齡、性別、遺傳);4、預防性衛生服務,包括醫療條件、預防接種、健康知識普及等。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標準:1、智力正常。2、情緒良好。3、人際和諧。4、適應環境。5、人格完整。

心理問題就如同“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礎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開,應將心理健康納入到總體健康的定義中去。心理障礙在我國疾病的發病率第一。

異常心理的判斷標準:1、經驗標準;一是個體的主觀體驗,即自我評價,二是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被觀察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處於正常或異常狀態的判斷。2、統計學標準;統計學標準來源於對正常心理特徵的心理測量,對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徵進行測量的結果常常呈常態分佈,位居中間的大多數人屬於正常心理範圍,而遠離中間的兩端則被視為異常。3、醫學標準;是從醫學角度出發,用判斷軀體疾病的方法來判斷心理是否處於異常狀態,具體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症狀和病因作為判斷心理是否異常的標準。4、社會適應標準;這是以社會常模為標準來衡量。所謂社會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會準則的心理與行為。如果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表現與社會不相適應,就被認為有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存在。以上每種判斷標準,各有其優點和不足之處,需要綜合分析利用。

異常心理的後果:影響工作學習生活、衝動傷人或自殺、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等)、引起或加重軀體疾病(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潰瘍病、神經性嘔吐、偏頭痛等)

全世界每年有100萬人自殺死亡,約10~20倍的人自殺未遂,即每40秒有一人自殺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殺未遂。自殺死亡者超過全球武裝衝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計算絕對數字,全世界1/4的自殺發生於印度和中國,中國佔20%。抑鬱症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殺的念頭,15%-20%最終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殺者中的60%是抑鬱症患者造成的。

【拓展閱讀】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 ;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流,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

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家長、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