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

作者告訴我們:強迫性重複的現象可能在每個成年人身上存在。比如,一個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他可能一個朋友也沒有,這樣的結果就是一系列強迫性的強迫性重複導致的。下面是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歡迎閱讀借鑑。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

在暑假中我讀了一本名叫《你不知道的我》的書。

書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孩子:李碩、李院、李博。李碩和李博可以堪稱是兩個天才男孩。而李院不僅笨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還覺得自己是一個“全職女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因為一次家中爸爸媽媽的學生來家裡聚會。李院躲在廁所中寫文章,無意中聽到媽媽和同學的談話媽媽說:李院要是我生的話,我就選在十二月,女孩子當牙醫最好了。李院一聽這句話馬上傻眼了,什麼叫要是我生的話。所以李院從那時起果斷地確定了自己的身世。

直到班裡轉來了一個男生,一個和她長得非常像的男生。後來,他悄悄喜歡上了這個男生——雲天一,幻想他是自己的哥哥。以至於時常偷偷把兩人的側臉照拼湊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們像不像?不料卻被李碩發現併發到了她們班上的微博上。從此,同學們就用詫異的眼光看李院,就連和她最要好的雲天一也對她避而不見。她坎坷的人生再次碰上了絆腳石。

後來有一次他們全家去游泳,自己先回了家,卻無意翻到了弟弟和哥哥的資料也翻到了自己的資料,她大吃一驚。原來哥哥才是收養的,而自己是一個試管嬰兒,只有李博是親生的。但李院沒有告訴李碩,從此他們依然快樂的生活!

我在書中看到了非常稀有的親情,李院覺得自己是被撿來的,但是其實哥哥才是試管嬰兒。但是李院並沒有告訴哥哥,他們一家依舊幸福的生活。有的人會問幸福是什麼,我覺得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你、幸福就是每天快快樂樂沒有煩惱、幸福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幸福是一種能化所有怨恨為快樂的神奇力量,因為有這種力量世界才會和平!我覺得幸福來之不易,有的人擁有可他卻不會珍惜。我想如果全天下的人都會擁有幸福,去珍惜幸福,那麼世界會變得美好!

我在書中知道了李院是一個膽小鬼,我覺得膽小鬼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是你成長的一道阻礙,只要你勇敢去挑戰他,那麼你一定會成功。

只有記住要珍惜幸福,戰勝膽小。天下才會更美好!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

《你不知道的自己》,這本書的作者曾奇峰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他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師的慧眼和睿智,以他細心積澱的豐富人生閱歷和淵博學識,從點滴的生活現象與臨床體會中感悟出生活與生命的真諦,並用奇妙而練達的語言將它們傳遞給讀者.

心理治療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文化,這是它與其它醫學專業的不同所在.好的心理治療師不應僅是技師或匠人,也應該是懂得一些文化並且善於思考的人.曾奇峰就是國內精神分析領域中的優秀文化人,他的文章既能夠讓普通人看懂,也可以使教授學者們受益,但這還不僅僅是簡單的雅俗共賞.他的文章可以讓你有一種說不大清楚的收穫,那大概是因為他說出了,我們都知道但卻沒有像他那樣去思考,去提煉,去開啟智慧和擾動情懷的東西,那是一種接近力量的東西.

曾奇峰在“簡潔的力量”一文中寫到:“簡潔是一種非凡的能力”,而他自己就具有這樣一種非凡的能力.他的文章深刻之處正是因為他用最簡潔、最通俗的語言說出了最複雜的事情和道理,把不可言說的東西清晰地展現給了我們.如果說,深刻是思考的產物,而深刻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深刻變為簡單,那麼這本集子就是一個代表.

雖然足夠多的人都知道,要想做成事,須先學做人,但做人做的好的人,特別是做出境界來的人真是為數不多.這大抵是因為做一個成事之人的最難之處就是既厚道,又聰明.讀讀這本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學習怎樣理解人性和生活,學習怎樣理解我們以為都知道了、但其實還有很多不知道的自己,學習試著做一個厚道的聰明人.

然而,聰明經常是一柄雙刃劍,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也可能給自己製造麻煩;可以讓別人愉快,也可能使別人難受.我們應如何去做一個讓人快樂的聰明人呢?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無論你是專業人員,還是心理學愛好者,或是對心理學不甚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相信這本書都能給你不少啟迪,它一定會幫助你更清楚地認識“你不知道的自己”.

讀了《你不知道的自己》這本書,在對待性格、情緒、家人關係、男女、女人、感情、婚姻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發,讓自己更認識自己,同時也更理解別人!

你不知道的我讀後感

多人的心理問題都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與他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有篇文章叫做《“完美”母親的不完美之處》介紹了一位母親逗她哭泣的小嬰兒的場景。先介紹一下母親的背景:29歲,出身名門,各方面近乎完美。有金融方面的碩士學位,在一家著名的公司擔任高層管理人員。其夫大她四歲,某大學博士,副教授。

錄影裡開始出現鏡頭,一個豪華的房間裡。美麗的母親在準備著孩子的食物,熟睡的孩子這時候突然哭了。母親放下手中的活去抱孩子。孩子在母親懷裡任哭,母親想盡辦法,抱著孩子來回走動,輕聲細語的和他說話,給他餵奶,在他的手裡放一個玩具,撫摸他等等,但全不管用,孩子還是哭。從畫面上看到,母親的面部表情沒什麼變化,但動作明顯變得生硬,粗暴。

最後一個片段是,母親把孩子輕輕的,但很堅決的丟在床上,說:“你哭就哭去吧”。20多年後,片中的嬰兒長大了,卻因嚴重的人格障礙去看心理醫生。一個過分追求完美的母親,會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自己的不完美,這會使她產生前所未有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可以直接導致她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加強對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的標準。

這樣的心理活動被她掩蓋在內心深處,連自己都不會意識到。多麼可怕的無我意識! 這讓我明白很多時候人選擇做某件事情的方法不僅和他當時遇到這件事情的想法有關,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經歷,和他所生活的環境。通常,我們遇到一件事,我們會提出這樣的或那樣的看法,但我們從沒想過我們的潛在意識對我們的想法決定起多大的作用。我想,這就是作者所說的我們不知道的自己吧!

其實我覺得讀了這本書我似乎明白了很多。讓我不禁驚歎,原來是這樣的啊!我讀高中的時候會總覺別人不喜歡我,別人看著我,我就感覺他的目光很諷刺,他在嘲笑我,所以我和班上的人關係都處不好,後來嚴重的不得不看了心理醫生。原來是強迫症。

這本書告訴我這是有依據的。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對他的孩子的觀察中發現,孩子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快樂的事情之後,會愛以後不自覺的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這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強迫性重複。

作者告訴我們:強迫性重複的現象可能在每個成年人身上存在。比如,一個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他可能一個朋友也沒有,這樣的結果就是一系列強迫性的強迫性重複導致的。最開始的時候的,也許他只和部分人關係不好,只是有部分不喜歡他。慢慢的,由於強迫性重複的力量,他會不自覺得製造一些事情,讓所有人都不喜歡他。或者換句話說,他會下意識的教會別人都不喜歡他,以便強迫性的重複那些痛苦的體驗。

或許我以前就是這樣的吧,我不斷的抱怨別人多麼不好,我是多麼痛苦。所以以前從來都是孤單一人,現在我終於明白我是在別人討厭我呢!。到了大學,遇到這麼多好的老師,好的同學,我才重新快樂起來!

端坐在電腦前,看著時間悄悄的走過!12:00.我想:新的一天又來了,我還活著,我竟然還活著。

在過去的一天裡,肯定有很多人很不情願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若不快樂的活著,就會很對不起他們離去時對生命的眷戀。讓愛我的人看著我快樂,那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 讓恨我的人看著我快樂,那是對他們最好的報復。 人一生來就會哭,笑是後來才學會的,所以憂傷是一種低階的本能,而快樂是一種更高階的能力。

當快樂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你甚至不需要給快樂找理由。因為快樂,所以快樂。我想:我要快樂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