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法布林的故事-勵志故事

關於法布林的故事-勵志故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1] (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以下是PINCAI小編整理的關於法布林故事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和參考!

法布林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裡。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法布林小時候,別說圖書了,就連識字畫片也沒有。他和小夥伴們只能打土仗,捉“俘虜”,做佔山為王的遊戲。他們幾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林有一點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對大自然裡發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不論是水裡的游魚、空中的飛鳥、花叢中的蝴蝶……他總喜歡給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魚兒睡不睡覺?”“鳥兒長不長牙齒?”“蝴蝶為什麼這樣漂亮?”……這些問題,大人們也常常回答不出來。於是他時常留心觀察飛禽和昆蟲,自己尋找答案。

一個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邊的法布林,突然聽見房屋背後,荒草灘裡響起一陣“唧唧唧唧”的蟲鳴聲,聲音清脆好聽。是蟋蟀?比蟋蟀的聲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會連續叫個不停,更何況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這是什麼在叫呀?”法布林問。祖母開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許……是狼。”法布林不願推醒奶奶,又擋不住蟲鳴的誘惑,他悄悄地穿上鞋,開了門,摸黑到草叢中去,想看個究竟。野草劃破了他的手,也沒有把那隻小蟲找到。

法布林7歲那年,家裡送他到鄰村的一座小學讀書。這是一所裝置非常簡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間茅草屋,一名教師。這位老師是一位動物愛好者,飼養了豬、雞、羊、鴿子、黃鶯、蜜蜂,還有一隻招人喜愛的小刺蝟。法布林在這兒除了功課,還學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小法布林對動物特別是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天,父親趕集回來,給他買了一張“動物掛圖”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裡有許多禽獸、小蟲的.精美插圖,法布林愛不釋手,他逐漸痴迷上了對昆蟲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隻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資訊……多繁忙的勞動場面哪!法布林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他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他們無法理解小法布林的行為,說:“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林為了捕捉一隻小蟲,常常喘著氣跟著蟲子奔跑。有時候,為了不損傷蟲子的腿或翅膀,他寧願自己絆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當他看到幾隻凍僵了的昆蟲時,便把它們放進自己的懷裡。昆蟲慢慢地甦醒了,法布林特別高興。法布林研究昆蟲,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林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生物學和昆蟲行為學研究,成果卓著。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於興趣,但不能止於興趣。法布林抱著對“科學真理的摯愛”精神,去探索昆蟲世界,從而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關於法布林的故事_勵志故事

法布林(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法國南方一個叫聖雷昂的村子裡。由於父母都是農民,法布林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貧困和艱難中度過的。他的學習過程非常刻苦,但由於中學時拉丁文和希臘文都學得相當好,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謀生,年僅十四歲的法布林就外出工作,曾在鐵路上做苦工,做過市集上賣檸檬的小販,經常在露天過夜。然而,雖身處困境,法布林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從未中斷過自學。終於,在十九歲時考進了亞威農師範學校,並獲得了獎學金。在師範學校裡,法布林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興趣比對「扼殺人性的語法」大得多。

從學校畢業後,法布林當了小學教師。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學,先後拿到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學士學位。他認為「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悟性和恆心。」之後,他亦先後在科西嘉、亞威農等地的中學裡任職。當了中學教師後,法布林對昆蟲的興趣更為濃厚,他還經常帶領、指導學生去觀察與研究昆蟲。這本《昆蟲世界》的原文為「昆蟲學研究的追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就是法布林數十年如一日,頭頂烈日,冒著寒風,起早熬夜,放大鏡和筆記本不離手,觀察、研究昆蟲的結晶。

法布林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深受文藝復興時代作家,尤其是拉伯雷的影響。可以說,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夏多布里昂開創了文學領域中,描述海洋、山巒、森林等巨型景物的先河,而法布林則用樸實、清新的筆調,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世界中,各種各樣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敵、蛻變、繁殖……

法布林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述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於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戮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裡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讚法布林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法布林的這本名著已被譯成十三種文字,一百多年來,激發了幾代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原文為兩大冊,共十章。本書選譯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蜘蛛」和「蠍子」在分類中,跟昆蟲綱同屬節肢動物門,幸好作者已作了說明。

法布林晚年時,法國文學界多次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推薦他,均未成功。為此,許多人或在報刊發表文章或寫信給法布林,為他抱不平。法布林則回答他們:「我工作,是因為其中有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榮譽。你們因為我被公眾遺忘而憤憤不平,其實,我並不很在乎。」

關於法布林的故事_勵志故事

法布林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

他為了研究昆蟲,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如醉如痴地觀察昆蟲的習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死蒼蠅,一連看了三四個小時,以致周圍擠滿了人。有人還罵他是個“怪人”,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樹觀看蜣螂的活動入了迷,直到樹,下有人叫“抓小偷”,他才從昆蟲王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

還有一天的大清早,他在路上散步,忽然聽見蛐蛐的叫聲,於是他循著聲音來到一塊石頭旁,輕輕地躺下,觀察蛐蛐的活動。幾個農夫早晨去摘葡萄就看見了他,到黃昏收工時,他們看見法布林還躺在那裡呢。他們實在不明白,這個人怎麼花了一天的功夫,只看一塊石頭,簡直是中了邪! 其實他們不知道,法布林在觀察石頭旁的蛐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