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伏辣子、曲藥子、氣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

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

吳茱萸及其變種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吳茱萸的功效

吳茱萸具有止嘔,抗潰瘍,健胃作用,鎮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於厥陰頭疼,寒疝腹疼,寒溼腳氣,經行腹疼,脘肚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洩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散寒止痛

包括溫中,也包括溫經,用於經脈受寒的頭痛、腹痛、痛經,溫肝經經脈;溫中凡胃寒或脾胃有寒的均可廣泛使用。用於寒滯肝脈諸痛證。本品辛散苦洩,性熱祛寒,既散肝經之寒邪,又解肝經之鬱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的要藥。治寒疝腹痛,常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導氣湯。治厥陰頭痛,常與人參、生薑等同用,如吳茱萸湯。治衝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可與桂枝、當歸、川芎等同用,如溫經湯。若寒溼腳氣腫痛,或上衝入腹,常與木瓜、蘇葉、檳榔等同用,如雞鳴散。略有行氣作用,但偏於止痛。

止嘔

用於胃寒嘔吐證。本品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治中焦虛寒的脘腹冷痛,嘔吐泛酸,常與人參、生薑等同用,如吳茱萸湯。治外寒內侵、胃失和降的嘔吐,可與半夏、生薑等同用。它常和清胃熱的黃連等配伍,治療胃熱嘔吐或肝鬱化火而引起的嘔吐。

助陽止瀉

它苦燥,能燥溼,用於洩瀉、腹瀉,虛寒洩瀉證。本品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為治脾腎陽虛,五更洩瀉之常用藥,多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陽虛、有寒的洩瀉,它補陽、散寒止痛、燥溼,最合適。

疏肝理氣

辛苦而溫,入肝經,用之可疏肝氣去寒解鬱,故可用於肝氣鬱滯所引起的各種病症,《本草便讀》:“吳茱萸,辛苦而溫,芳香而燥,本為肝之主要……其性不下氣最速,極能宣散鬱旨,故治肝氣鬱滯,寒濁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極而上。乃為嘔吐吞酸胸滿諸病,均可治之。”

溫脾利溼

味辛能散,味苦能燥,性溫能祛寒,故可用於因寒、溫所致各種病症,《本草綱目》: “茱萸,辛熱能散、能溼;苦熱能燥、能堅。故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溼解鬱之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