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閩南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後,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遊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雲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裡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這個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東西。

可以說,一個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麼,這個民族就無法光大,可是,一個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卻沒人把它發揚光大,那麼也不行。因此,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就應成為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一員應盡的義務。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是光從嘴上說說就可以了,我們還應該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中去。就拿生活中的舉手之勞說起吧,居住在同一個村,同一個鎮的人,大家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間的人際關係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對方的狀態下,這便是不可缺少的團結的力量。

還有,我們青少年一代,應多幫助弱者,尊老愛幼,使老年人不孤獨,幼兒們不寂寞,使整個中華民族,整個國家被愛包圍著。

我們只要多為別人,多為中華民族,多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著想,努力做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

中華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學們,只要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中華民族可貴的精神發揚光大,讓別人知道並且學會如何去做,那麼這個世界上,那具有優秀品質的人也將越來越多,壞人也將隨之減少。

因此,中華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將其發揚光大更重要!並且這任務說簡單並不簡單,說困難也並不困難,而將其發揚光大的任務,我想,也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人來完成,並且我覺得我們能夠完成,而且是完成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