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900字

2017《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900字

2017《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900字一:

“啊!八點了!”我最後戀戀不捨地看了一眼廣東對遼寧的籃球賽,轉到了CCTV-1臺。

清新婉轉的音樂聲響起,一片茂密的竹林在電視上呈現,我的眼前一片青翠——我期盼已久的第四期《中國詩詞大會》開始了!

《中國詩詞大會》是繼《中國成語大會》後的又一場文化盛宴,這裡聚集了來自天南海北的詩詞達人,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每一位的實力都不容小覷。

比賽第一部分——個人追逐賽開始了。參與個人追逐賽的五名選手都是上一場答題數量最多、用時最短的精英。他們將與臺下的百人選手團同步答題。百人團錯誤人數即為選手本題得分。

第一個上場的是來自黑龍江的‘遊戲小夥’姜連傑。別看他還很年輕,可答起題來那叫一個輕鬆!就說第一題吧,他毫不費勁就從9個字中找到一句詩:行到水窮處。

這句詩摘自王維的《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聽了兩位老師的點評,我才真正瞭解了它的背景,明白了它的含義。《終南別業》寫於王維晚年,表達了這位詩人晚年的一種心態。王維早年和一般人一樣是積極的,但他經過“安史之亂”的挫折以後,晚年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性而行,亦官亦隱,這就是王維晚年享受生活的方式。

姜連傑雖然只答對了4道題,但由於第二道撿了個81分的“大紅包”,所以總分為137分。接下來的3位選手——林於明、俞濛濛、葛勇軍都未能超越姜連傑,俞濛濛、葛勇軍更是發揮失常,第一題就不幸落敗,看來沒有大量的“儲備”真是不行啊!

現在,攻擂者即將在姜連傑和最後一名挑戰者陳更之間產生。陳更是我們一家人都十分看好的一位才貌雙全的大姐姐。她目前在北大力學系讀博士,致力於智慧康復機器人的研發。我衷心祝願第一期就從百人團中脫穎而出,與彭超爭奪過擂主席位,最終遺憾落敗,如今又捲土重來的陳更超越姜連傑、戰勝上期擂主李四維,既讓觀眾們認識這位女中豪傑,也讓人們不要再質疑“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了。

果然不出所料,陳更對所有題都對答如流,不費吹灰之力就超越姜連傑,成為本場的攻擂者。

激動人心的擂主爭霸賽終於拉開了帷幕。雖然陳更依舊遺憾落敗,但我依舊相信她可以再一次站在攻擂臺前,並最終成為擂主。

中國古詩詞是多彩的,美麗的,每一句詩詞都無時無刻不在向世人展示它的美。“行到水窮處,坐看風雲起”是一種意境美;“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是一種感情美;“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是一種奉獻美……我愛這古詩詞的美,也愛這美的古詩詞。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古詩詞、熱愛古詩詞,並一傳十,十傳百,讓更多人發現古詩詞的美!

2017《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900字二:

詩詞是中國五千年來文化上的結晶,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魅力。

最近,我看了一期cctv的《中國詩詞大會》。主要是以用詩詞答題比拼的方式來享受這場詩詞狂歡的,比賽沒有像其它比賽那樣嚴肅,更多的是以輕鬆的心態來品味詩詞。

看完了之後,我發現自己只答對了幾道題而已。不得不說,這個節目引起了我對詩詞的興趣。以前背詩,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現在才覺得詩詞是那麼地源遠流長,原來我們有的情緒、對事物的看法,詩詞裡也有。中國的詩詞的魅力,在於它給了人無盡的想象。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或是“會當凌絕頂”的遠大抱負,或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之情......

在當今生活節奏那麼快的時代下,也許不必跑到深山老林裡養心靜氣,簡簡單單地讀一首詩或詞,就能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安靜的小天地。可惜的是,現在的學生寧願抱著手機看著電腦,也不願抽出幾分鐘來品味一首詩詞。除了平時在語文課上背的十幾首外,基本上學生沒有接觸到詩詞多少了。你讀詩,詩就會回報給你個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觀看了《中國詩詞大會》,我對詩詞有了改觀,慢慢地體會到了詩詞的美。希望有更多人也能愛上詩詞,享受詩詞帶來的快樂。

2017《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900字三: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於春節期間開播以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節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詩詞素養的年輕學生更是實力“圈粉”,被網友稱讚“腹有詩書氣自華”。學者表示,兼具典雅韻律與人文精神的古詩詞在現代社會仍能引發情感共鳴,要加強古詩詞的審美教育,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不靠顏值靠才情年輕學子頻獲贊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念出《詩經·七月》中這句名句的,不是學者教授,而是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16歲高一女生武亦姝。她在2月1日《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戰勝北京大學博士生陳更,成為新擂主。詩詞量2000首,答題時氣定神閒,還有高顏值,有網友感嘆武亦姝“滿足了自己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這位把陸游、蘇軾、李白封為自己“三大偶像”的“00後”說:“喜歡詩詞是一件很單純的事,古典詩詞中蘊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現代語言中很難找到。”

而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像武亦姝這樣的高手還有很多——

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

上海文來中學學生侯尤雯,2歲開始讀詩,曾獲上海市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一等獎,為本屆詩詞大會從百人團刷入挑戰賽的最小年齡選手;

北大博士生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是連續多場的擂主……

此外,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等學者,也因為在節目中對古詩詞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的精彩點評,受到網友熱捧。網民“月亮abby”說:“看了節目,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詩人的胸懷,原來中國古詩文這麼有趣。”

除了擂臺上那些“行走的詩詞庫”,節目中的`“百人團”也值得尊敬。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李定廣說,“百人團”選手絕大部分是年輕學生和各行業的普通人,年齡上以“90後”“00後”為主,有些是父母比賽子女看,有些是子女比賽父母看。“古詩詞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

古詩詞能與年輕人情感共鳴

武亦姝在接受採訪時說,透過讀《放翁詞》,她能夠感知陸游性情中可愛有趣的一面,他的作品有一種很特殊的溫柔和深情,有時候也可以很明快、很清新;而蘇軾“可以根據人生境遇調整心態”,讀東坡詞讓人有好心情,不知不覺中,蘇軾豁達的人生觀也讓她有勇氣笑對各種人生挑戰。

“儘管時空相隔,但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感是貼近當下的。”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說,詩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於對心態、社會的理解進行的創作,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體驗。“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都對美好的事物有嚮往之情,當人們遇到挫折和煩惱時,心靈也同樣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

李定廣說,中國古詩詞韻律齊整,用語凝練,有音樂性又給人留下想象空間,是為“天然美”,常讀常背古詩詞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感和美感。此外中國古詩詞還具有“內涵美”,體現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在《中國詩詞大會》近日一場比賽中,選手王軼隆身患癌症的母親病情出現反覆,王軼隆決心暫別賽場為母親盡孝。李定廣認為,學習古詩詞不僅是學知識,更是傳承品德與精神。“愛國、愛家、愛生活是古詩詞的重要題材,這些共通的個人情感和人性思考,可以在年輕人中間引起共鳴。”

專家還表示,雅與俗此消彼長,在網路文化流行的今天,學習古詩文也能夠讓年輕人提升審美素養,提高語言表達層次,對抵禦粗鄙的網路語言發揮積極作用。

今天該如何學習古詩詞?

公眾對中華古詩詞的日漸關注和喜愛,讓李定廣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學習古詩詞還是基於實用主義,儘管中小學教材中古詩詞比重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學仍以應試為主,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體會不到詩詞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腦子裡的不過是文字元號而已,且只會讓學生覺得“好難”“沒意思”。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說,不能像教外語一樣,去精確分析一首詩詞每個字、句的意思,或是用現代漢語把詩詞解釋得太直白。“每一首古詩詞,不同人應該有不同的體驗,而不是老師給出的標準答案。”

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加強古詩詞的審美教育。李定廣說,教師應更多闡釋詩詞的美妙之處,從藝術和情感兩方面講明其美在何處、妙在何處,引導學生自然地、自發地體會詩詞中的溫暖和情意。

專家表示,公眾關注詩詞大會,其實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近。傳統文化教育需進一步切合時代,精心選擇內容,並利用現代傳媒方式進行傳播,也不排斥健康的娛樂化形式。從社會角度而言,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