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元宵節

元宵節資料

元宵節資料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元宵節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

湯圓《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糯米粘滯、難化。《本草逢原》也說,糯米若做粘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湯圓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嚥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對於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於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洩,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據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裡面帶餡或實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則叫湯圓。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還有菜餡元宵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

傳統的製作方法,南方做湯圓,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籮筐裡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

元宵節吃油錘

元宵節的食品出現於唐宋時的有油錘。“上元節食焦錘最盛且久。”據宋代的《太平廣記》記載:油熱後從銀盒中取出錘子餡。用物在和好的軟面中團之。將團得錘子放到鍋中煮熟。用銀策撈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將油錘子投入油鍋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來“其味脆美,不可言狀”。原來唐宋時的油錘就是後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錘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其製法與品種已頗具地方特色,僅廣東一省,便有番屬的“通心煎堆”、東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謂唐宋食風今猶在。

元宵節燈面

吃麵條是在正月十八落燈的晚上,《真州竹枝詞引》也雲:“十八日落燈,人家啖面,俗謂上燈圓子落燈面。亦家自為宴,以誌慶。十九日拜藏影像,洗除歡樂,歡樂俗名掛樂,諺曰:家家撕掛樂,人人尋下落。士人則攻書,工人則返肆,而年事以畢。” 這一段話並沒有直接解釋為什麼正月十八落燈要吃麵條,但答案已經隱含其中:正月十八“年事以畢”,從今以後要“人人尋下落”,“士人則攻書,工人則返肆”,吃上一碗麵條,是預祝人們在即將開始的生涯中,諸事都能像吃麵條一樣 “順順暢暢”。

元宵節吃糟羹

浙江台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後食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相關文章:

1.關於元宵節的資料

2.春節 元宵節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