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精選】寫重陽節的作文3篇

寫重陽節的作文

【精選】寫重陽節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重陽節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重陽節,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去外面吃飯,爸爸帶我去吃吃我最喜歡的秦寶肥牛,我很開心!

  我覺得比我媽昨天做的紅燒肉還好吃。下午我又上了跆拳道,晚飯的時候我爸爸媽媽帶我去吃了海鮮,吃飯的有叔叔阿姨,我還認識了一位朋友,我們一起看了龍蝦還有螃蟹還有好多各種各樣的魚兒在水中游。我們一起玩的很高興。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2

  重陽時節,人們在登高的同時,還伴有放風箏的活動。此時的街頭和曠野上,隨處可見放飛的風箏:天上白雲飄飄,風箏點點;地上笑語陣陣,菊花盞盞。好個重陽九月天!

  按照當地民間的傳統習俗,一年有兩次集中放飛風箏。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陽。清明時節地氣上揚,是放風箏的好時機;而重陽時節金風送爽,天高雲淡,視野開闊。人們紛紛借登高之機放風箏。此時,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風箏之列,以健康的體格證明自己能夠活到九十九。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紙張,因此只能用竹木製成。漢代,人們已經能夠用牛皮製作風箏了。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人們便開始用紙製作風箏,出現了“紙鳶”和“紙鷹”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是在五代時期。唐以後,風箏在民間盛行,形狀已經不侷限於鵲、鳶等鳥類,還有仙女、龍、鳳、蜜蜂、蝴蝶、蟲、魚等等,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帶有濃厚的地域民俗色彩,並與各地農時相關。在我的故鄉,清明時節放的風箏各式各樣,但以龍的造型和圖案為主,傳說自清明之後,龍的活動就越來越頻繁;重陽時節,天空高遠晴朗,經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鷹,所以此時風箏的形狀圖案就以雄鷹為主。飛向高空的風箏,與登高的人群相呼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嚮往。

  重陽節的前兩天,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就開始自己動手扎風箏了。扎風箏的原料都是自己尋找的。骨架有的用劈開的竹條,有的用柳條。當然,柳條的效果不如竹條理想。紮好骨架後,用糊窗戶的毛頭紙將其糊上,再用毛筆蘸上染粗布用的顏料,在上面畫上喜歡的圖案,一架風箏就大功告成了。至於雄鷹風箏,我們是扎不了的。且不說製作難度大,單是所用材料,我們根本找不到。因此,我們都盼著村裡會扎走馬燈的貓爺來製作雄鷹風箏。他的雄鷹風箏,帶著竹哨,放起來的時候,會發出好聽的哨音。每年重陽節,他都會在鄉親們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鷹風箏放起來,引來鄉親們的稱讚和喝彩。正是:重陽到來放風箏,互比高低戲秋風。眼界最是今日寬,菊花香中傳笑聲。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3

  十月份的前奏已經響起,重陽節也跟上了節拍。住在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畢竟行動不方便,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誰去探望他們呢?哈!這個光榮的使命,當然有我們這群爾儀博愛小志願者完成啦!

  今天我和其他小志願者一起來到了蓴湖敬老院。推開大門走進院子,呈現在眼前的景象和我腦海中想的畫面截然不同。我以為敬老院是破舊的、髒兮兮的,老人們是嚴肅的、沉默不語的。然而,這裡爺爺奶奶給了我完全不同的感覺,他們很幽默,很親切,還很喜歡玩呢!我看到他們很會自娛自樂,有認真看書、讀報,有些聚精會神地看電視,還有些老人正在唱我們國家的國粹——京劇呢!

  當我也想參與到其樂融融的老人們當中時,老師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員讓我們去廚房幫忙。我們不假思索地跟著老師們到了廚房,做什麼呢?我還沒有想到,老師就招呼我們到一張大桌子前,上面放著一大疊餃子皮和一大盆餃子餡,原來是包餃子給老人吃啊!

  起先我們認為這麼多的餃子皮和餃子餡,我們能做的完嗎?可是隨著我們越來越熟練的手藝,很快就把一大盆的餃子餡給包完了。包餃子很累,但看著那麼多白白胖胖的餃子在鍋裡翻滾時,我覺得很溫暖。因為這次來到敬老院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讓那麼多的爺爺奶奶吃上一頓溫暖幸福的餃子宴。看著爺爺奶奶們吃得那麼香,我覺得這一刻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