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實用的重陽節的作文三篇

重陽節的作文

實用的重陽節的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有意義的重陽活動 在我小的時候,大人們常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我總算懂得了其中的含義。

  就在這一天——星期二的下午,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帶著我們全班去魯匯鎮的晨星敬老院去敬老,老師帶領我們去餐廳,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滿臉微笑著歡迎我們的到來,老人們都坐在座位上,用鼓掌聲來歡迎我們,說“歡迎,歡迎!” 我們為這次敬老活動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節目,有三句半、倒黴的一天、三隻小豬、龜兔賽跑、我們太過分了。。。。。。,我們還一起和老人聊天,問起了老人的年齡、身體情況。。。。。。,這次我參與表演的太過分了,大意是:老師讓學生們練習反義詞,老師講一個詞,學生們就講出反義詞。

  剛開始表演當老人們盯著我看時,我非常緊張,我在心裡不停的對自己說:“要靜下心來”,經過幾次的表演我慢慢的放鬆了,可當我們老師說停止時我們還在繼續說反義詞,逗得老師、同學們、老人們哈哈大笑。

  很快看望老人的時間就要到了,我們就要回去了,臨走時我們紛紛向他們道別,爺爺奶奶們也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們,依依不捨的向我們道別,說:“下次有空你們一定要在來啊。” 次的活動讓我知道了敬老、愛老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啊!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丟擲,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一塊重陽糕,一束鮮花,一句祝賀語……這些都是重陽節必備的東西。然而今天在我家中,沒有鮮花,沒有重陽糕,卻依然迴盪著親情的暖意。

  今年的重陽節不知不覺已經來臨了。那天我來到學校,同著對我說:“今天是重陽節哎……”我這才發現,重陽節已經到了。回到家裡,我第一眼就看見了正在炒菜的奶奶。我想去向他祝賀,可是話還沒說出口就收了回去。我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緊張。終於等到了吃飯的時候,奶奶在端菜,我鼓起勇氣,終於說出了那句早已練了數百編的話:

  “奶奶……”不知怎麼的,我突然變得吃口起來。

  “怎麼了”奶奶問。

  “今……今天是重陽節,祝您節日快樂。”我終於說出了那句話。

  “謝謝。”奶奶說。

  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仍然充滿了親情。奶奶的語氣雖然很平靜。但我能看出她其實很高興。吃飯的時候,奶奶的話很多,還一個勁兒地叫我吃菜。我也特別興奮,不止是為什麼。

  晚飯後,我會房做作業。我記得奶奶和爸爸在外面竊竊私語,還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我好像隱約聽到奶奶說:“……這孩子真的長大了……”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閒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嚐美味的菜餚,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麼的親熱又是那麼的和諧啊!接著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後,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可閒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著前,猜猜我們要幹什麼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後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著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裡去。最後媽媽給奶奶和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麵,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麼滿足,那麼慈祥,那麼快樂。

  這是一個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