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秋節> 月是中秋明作文5篇

月是中秋明作文

月是中秋明作文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是中秋明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月是中秋明作文1

  每當八月十五日,明月升起就讓我想起了中秋給家家戶戶帶來的團聚的喜悅。

  中秋,是你讓我感到了家人團聚的快樂;是你讓我聞到了平日無法聞到的清香味——桂花;是你讓我嚐到了甜蜜的月餅;是你讓我在明月下回想起小時候的美好時光!

  記得那一次,我六歲時的中秋。上午,我伸了個懶腰,抬頭一望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我急急忙忙地起來,忽然,我發現爸爸媽媽在準備些什麼,我慢慢地走了過去問:“媽媽,你在幹什麼呢?”媽媽笑了笑說:“今天是中秋節,我在準備啊!”我又問:“那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啊?”媽媽正準備說卻被爸爸搶了先:“你晚上再說吧,先帶兒子出去走走,”我高興的說:“太好了、太好了!”我走在路上,突然一陣撲鼻的香味飄過來,我高興的說:“好香呀!”媽媽說:“這叫桂花,只有中秋節時才會開花。”我們在路上看到了好多戶人家,他們都打扮得井井有條,有的還掛上了一個個圓圓的燈籠,它們好像在對我說,你好!祝你中秋節快樂!走著走著,我們去了很多人家,他們給了我好吃的月餅,我特別高興。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上,我回到了家,桌上那好吃的東西吸引了我,我一邊吃月餅,一邊聽爸爸媽媽講中秋節的來歷“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如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雖然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聽了這麼多介紹,我越來越覺得中秋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每當過節時我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中秋,一個美好的節日,我愛你!

月是中秋明作文2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通常會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我望著這明亮的月亮,這使我想起“月到中秋分外美”,這句話了,但今天的月亮好像不高興,周圍有一群雲。我想,這應該是“思念”的雲吧!這使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親人——舅舅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描述了我此時的心情。不知道現在舅舅是否在欣賞這明亮的月亮,思念著我呢?

  不知什麼時候,那股雲散去了。此時的月亮變得更明亮了。圓月像一隻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相傳,中秋那天,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那裡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裡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

  我凝神望著月亮,口裡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月是中秋明作文3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月是中秋明作文4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是大團圓的日子。

  俗話說:“月是故鄉明。”在他鄉的遊子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回家看看,看那年邁的老母親是否身體健康,看看家中的收成如何……我們家也不例外。

  吃過早飯,我們一家就帶上禮物開車回了老家。一進村口,就看到了爺爺、奶奶駐足等候的身影,我急忙下車跑了過去。到了家,一家人像往年一樣歡聚在一起,品月餅,談理想,共度佳節。這樣快樂熱鬧的節日,大家都是歡喜激動的,可是心裡卻都牽掛著她——在哈爾濱求學的'姑姑。

  “姑姑在哈爾濱還好嗎?她如果能回來給我講講那裡的故事該多好,她如果能回來陪我玩該多好……”我看著豐盛的飯菜,想念起了姑姑,想起了每次吃飯都會給我講好多故事的姑姑,想起了每次回家都會陪我玩的姑姑。

  “這個味道霞最愛吃了,要是她在一定要給她嚐嚐,”奶奶一邊吃月餅一邊唸叨,美味的飯菜掩蓋不住她對女兒的思念,“也不知道她在學校能不能吃到月餅,想不想家……”

  奶奶正念叨著,電話鈴卻響起來。電話裡傳來姑姑急切的聲音:“媽,中秋節了,你們都還好嗎?”“好,大家都在呢!別擔心我們,好好學習呀!”“放心吧,媽媽,我們同學們一起過節,熱鬧著呢!”“哦,這就好!這就好!”

  有了姑姑的電話,大家的心情都更加高興了。在這樣一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特殊日子裡,接到遠方親人的來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與歡悅呢?

  中秋節是快樂的象徵,是團圓的象徵,是幸福的象徵。“月是故鄉明”,雖然還有很多人身在異鄉,不能和家人團聚,但他們都在彼此默默地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要大家心連在一起,不也是一種團聚嗎?幸福,有時候可以很簡單……

月是中秋明作文5

  中秋節,它是中國的團圓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其中的一個。每逢中秋節,男女老少都會聚在一起,出門看花燈、猜燈謎;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塊吃月餅、賞月.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所以一天的規劃很快就被我們定了下來。

  吃完早飯後,爸爸和媽媽決定帶著我去買好吃的月餅,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光是想象就已經流出了口水,爸爸媽媽看著我傻傻的樣子,都笑著說我是“大饞蟲”。

  剛進甜食店,一股清香味撲面而來:副食店裡有著各種各樣的月餅和點心!我靠到裝著月餅樣品的櫃子前,閉上眼,貪婪地聞著,好似這樣月餅就會被我吃到一樣,砸吧了一下嘴,立馬跟隨爸爸媽媽走進店的裡面。

  但裡面的景象更讓我目瞪口呆:架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精美的包裝五花八門、顏色各異,弄的我眼花繚亂,不知該挑哪一種……經過我們的精挑細選,終於把月餅挑好了,於是,我抱著幾大盒月餅,滿載而歸。

  到了中午,我們一家人把桌子收拾好,準備包餃子吃。爸爸和好面,待面醒後,揉成長長的粗麵條,再切成小方塊,按成扁圓形,熟練地拿起,擀成圓圓的很薄的小餅,一個麵皮兒就完美無缺地擀了出來;而我和媽媽則是拿起爸爸擀的麵皮兒,放上肉餡兒,再包起來,做成白白胖胖的大餃子,一個個幹勁十足,麵粉飛揚,整個場面就像打仗似的。我們忙得不亦樂乎。

  晚上,媽媽下上餃子。不久後,香噴噴的餃子新鮮出爐,我端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咧開了嘴,喊著:“吃飯嘍!”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餃子安詳地躺在盤子裡,我立馬顧不得形象狼虎咽起來。就這樣,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著這團圓飯。

  晚飯過後,在屋外架上一張桌子,擺上兩盤月餅,坐在屋前,邊吃月餅邊賞月。這時,我突然想:嫦娥和玉兔是不是也在月亮上吃著月餅看著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