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快樂的中秋節作文
【篇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已成為我國固定盛行的傳統節日。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今天晚上,享受了一頓團圓盛宴之後,我便獨自一人坐在陽臺上,準備一睹中秋明月的嬌姿。七點半,圓月冉冉上升,哇,中秋的月亮好圓啊!圓得像一個大月餅;中秋的月亮好亮啊!照得大地亮堂堂;中秋的月亮好大啊!似乎近在眼前。面對靜謐的夜,聽著蟋蟀的“獨唱”,望著空中一輪皓月,我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天下人都能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中秋節,當然要吃月餅,這時爸爸捧著一盒大月餅上來了,裡面只有一個夾心層大月餅。媽媽把月餅分成五份,她一份,我、爸爸、奶奶、爺爺各一份,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相親相愛。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在月下談笑風生。
看著皎潔的明月,我趴在爸爸腿上,聽爺爺講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故事,歷經漫長的歲月,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是我國古代傳說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典型神話。
中秋節的夜晚是美麗的,中秋節的夜晚是溫馨的,中秋節的夜晚是幸福的。
中秋佳節,常說是團圓日。團圓代表和美、和諧,希望全社會促進和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篇二】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在吟誦無數寄託相思、抒發感悟的詠月名作時,我們心中那股相思、團圓之情便愈加濃烈。
古往今來,中秋節就是中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只要是箇中國人,就註定了八月十五,舉頭望月與天涯共此時。當人們和家團聚,賞月、遊湖之時就賦予了中秋節這樣的`意義,把人間溫情與風物美景聯絡起來,讓人們感受到和家團員的溫馨、幸福與快樂,同時帶給離鄉背井的遊子以濃濃的鄉愁。
記得在《東京夢華筆》中曾描繪出“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聖曉”的熱鬧景象,這正是古人嚮往團圓、慶團圓的形象體現,對於現在的我們過中秋可謂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選擇放煙火,朗朗月下,火樹銀花,普天同慶;可以選擇遊公園,桂花飄香,月色纏繞於那暗香浮動的枝頭,在腳下灑落點點銀光;可以選擇江邊漫步,明月當空,江風清洌,煙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銀螺般給人清新之感,或者乾脆呆在家裡,在輕柔的音樂裡,吃幾樣精細菜餚,嚐點月餅,憑盒賞月,月光傾城的榮美必將充溢你的胸懷,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讓我們到“明月照千里”的廣博至美,於是月光又賜予人們一份思索:遠寄鄉思!不論遠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親思鄉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藉著月心之橋將祈傳遞到遠方的家中,願親人更好,家鄉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時,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讀出遠方的牽掛與問候。
談到這裡,還不得不提一提久負盛名的中秋月餅。東坡曾讚歎道“小餅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現如今的月餅更是琳琅滿目,花式齊全,但不論如何翻新,不變的是它圓圓滿滿的外形,象徵著家庭溫馨和美,家人團圓共聚,所以說呀,大家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枚枚朋餅,它不僅僅凝聚著製作人的心血與汗水,更是古往今來華夏兒女渴望人月共團圓,天人和諧的縮影,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
有人說思念像中秋的滿月,牽掛似漫天的繁星,在這歡樂的節日到來之前,我願藉著柔柔的風,譜上長長的祝福,讓它輕輕飄進所有人的心中!最後祝願全校師生中秋佳節和家團圓,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