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考作文真題> 2016年廣西崇左中考作文題目:一景一物總關情

廣西崇左中考作文題目:一景一物總關情

2016年廣西崇左中考作文題目:一景一物總關情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見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樣不關聯著人的感情?小編收集了一景一物總關情,歡迎閱讀。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問題,按要求作文。

  清代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詞作品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確實,我們所讀過的很多名篇,都能證明王國維先生的這一論斷。

  不單所讀的作品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見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樣不關聯著人的感情?

  現代著名作家矛盾顯示在《風景談》中甚至說:人是風景的構成者,人類高貴精神的輻射,增添了自然的景色,其實,人是最好的風景。

  請根據你的認識、經歷或想象,以“一景一物總關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與要求:

  (1)內容自選,立意自定,請開啟你的思路,選擇熟悉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2)文體自選,可以記敘經歷,編寫故事,抒發情感,發表議論,介紹說明等等,請選擇你最擅長的問題作文。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於600字,不少於20行。

  (5)不得抄襲。

  【範文】

  一景一物總關情

  《長亭送別》是王實甫《西廂記》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這一折以景物描寫設定戲劇環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渾然天成,達到情景高度交融的藝術境界。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本文的這一藝術特色。

  《送別》一折,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絕唱。它的情、景描寫真正達到了“交融”的高度。開篇[端正好]一曲,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圖畫:藍天白雲,黃花滿地,西風悽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特徵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的心情,後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的眼淚之後,在鶯鶯的心目中,此時經霜的樹林恰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絡,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離愁,蒙上了一層沉鬱憂傷的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悽的心境化而為一,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綜觀全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全篇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但一個“淚”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閃耀出別離的淚光,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畫龍點睛,境界全出。

  如果說[端正好]一曲側重以景顯情,那麼[滾繡球]一曲主要以途中景物為線索,抒情寫意,展示人物複雜的心情。鶯鶯和張生經歷了多次曲折痛苦才得以結合,不期然剛擺脫了相思之苦,卻又馬上生生地被迫分離,想到這些心中充滿了怨恨又萬般無奈。因此,她多麼希望那長長的柳絲能夠繫住張生的馬兒,多麼希望那疏朗的樹林能夠掛住西沉的夕陽!然而,柳絲再長,難系玉驄,疏林添恨,斜暉西沉。唯一的希望就是讓張生乘騎的馬兒走得再慢些,自己乘作的車子跟得更緊點,雖是長別離,唯願兩相依,然而,餞行的長亭已再眼簾,分手的時刻就在眼前,怎不叫人“衣帶頓寬”,“玉肌消瘦”啊!雖是送別,“別”字全無,鶯鶯惜別之情,全被濃郁的畫意詩情所感染,很生動的傳達出鶯鶯送別張生的那種悽愴悲苦的眷戀之情。

  與[端正好]遙相呼應,[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了一幅“晚秋送別圖”。“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痴立,極目相送,流露出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本句看似平易,含義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悽苦之情推及古今,它飽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的豐富聯想。“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境的寂靜,更深刻描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偏偏這時候傳來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又在鶯鶯本已破碎的心上再添一道傷疤。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更加烘托出環境的淒涼和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這支曲子以景襯情,化情入景,生動展現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它給“長亭送別”留下了境界深遠,意味無窮的餘韻。

  《長亭送別》是一首感情真摯,語言凝練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疏朗,意境深沉的水墨畫,更是一支了人心絃,感人肺腑的離別歌,以其豐富的意象描畫,傳達著鶯鶯張生的依依惜別的深情,它成為後世的文學創作的典範

  一景一物總關情

  春天,含在鳥的歌聲裡,是從鳥的喉嚨裡唱出來的;春天,凍在冬日的冰晶裡,是從積雪裡融出來的;春天,藏在飽脹的花骨朵裡,是從枝頭裡綻出來的;春天,埋在深深的'土地裡,是被草芽兒頂出來的;春天,包在柔和的清風裡,是從山林裡吹出來的;春天,裹在如絲的細雨裡,是從雲朵中飄下來的。

  春天,是萬物甦醒的季節。

  踏在春天的石橋上,撿起一塊石頭,砸向已經融化得很薄的浮冰,聆聽冰龜裂的聲音。走在春天的草坪上,褐色的泥土散發著芳香,上面已有星星綠色在探頭探腦。隨手掐下一棵草芽,輕輕一捏,嫩綠的汁液便溢了出來,被染綠的手指上,留下的是那樣一股清新。

  倚著柳樹,迎面吹來的風混雜著花朵的沁香。這風,猶如一隻溫暖的大手,在撫摸我的臉頰。它與其他季節的風比起來是那樣的不同:它比夏天的風涼爽得多;經秋天的風溫柔得多;比冬天的風溫暖得多。正是這隻“手”,撫綠了楊柳,撫開了花朵,撫出了草芽,撫融了冰雪,撫皺了湖水,撫醒了動物。多麼溫暖的“手”呀!

  不知何時,雨,悄悄地來了。它不像夏天的雨,大吵大鬧地來來去去;它不像秋天的雨,總是帶著一股莫名的淒涼;它不像冬天的雨,匆忙中帶著幾分無奈。春雨,雖說是雨,卻如同煙霧,沾衣不溼,拂面不寒。難怪大詩人杜甫會用“潤物細無聲”這個句子來讚美春雨。

  想到這兒,我不禁心生無限感慨:如果將一生比作一年,春天,就是青春。春天,農民播種。青春,我們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等到收穫的秋天,才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