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考作文指導> 2016年中考作文指導:如何創新

中考作文指導:如何創新

2016年中考作文指導:如何創新

  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也就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創新,快來看看吧!
 

  【如何創新】

  立意獨闢蹊徑

  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也就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應試,同一個題目,千萬個考生來做,難免立意相同或相近,而要立意新穎,就要獨闢蹊徑,想別人所未想,寫別人所未寫。那麼,怎樣獨闢蹊徑呢?

  一、推陳出新。審題立意時,對那些常寫的主題進行創造性的加工提煉,使陳舊的東西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像老樹開新花、枯藤發新芽一樣。

  文章所寫的是老材料,但由於立意的出新,使主題與原來的傳統觀念形成明顯差異,就會深刻有力,甚至折射出時代的光芒。例如,江蘇省中考作文題《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少考生記敘自已在成長的道路上,受到老師、父母的關懷,同學的幫助,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有一位考生,則寫自已“拾金不昧”的事情。應該說這是一個老話題,可是文章卻挖掘出了新意。他是這樣寫的:“我”冒著酷暑去上學,在路上拾到伍分錢硬幣,於是在路邊等候失主。先後過來三個人,都說我是個大傻瓜,現在誰還要這伍分錢呢?“我”把錢交給老師,也引起了同學們的一番譏笑……拾金不昧,本來是好事,卻遭到了有些人的嘲笑,但“我”不生氣。文章接著寫“我”經受了這次磨鍊,認為正確的就要認真去做。“我”的確長大了……立意推陳出新,主題也就深刻了。

  二、反彈琵琶。這是一種違反常情常理,進行逆向思維的立意方法。它的關鍵是一個“反”字,即觀點相反、認識相反、態度相反,發人深省。這種方法,在中考作文中,議論文運用比較多。它可以擴充套件新的思維空間,有利於對問題的深入探究,是一種立意創新的好方法。例如,上海市中考作文題《母愛》,不少考生是從正面寫的,說母愛如何偉大,如何感人,如何使自已成長起來,但凡這類文章,很少有驚人之處。可是有一篇文章,卻寫得出類撥萃,其原因之一就是採用了逆向思維,寫出了新意。請看其中一段文字:“母親愛孩子,卻又不知道怎樣去正確的愛,往往從生活上考慮的多,錯誤地認為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是愛,周到服務便是情。其結果,往往是由原先的愛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最終的害;埋下的是‘希望’的種子,得到的卻是‘失望’的苦果。”這幾句話,否定了通常所說的“母愛”,它從反面立意,涉及現實和將來兩個時間段,分析了這種“母愛”的危害,給廣大母親提出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促人深思,令人警醒,有一定的深度,立意創新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一點,就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對所記敘的人和事,對所議論的道理要有深刻的認識和透闢的分析。這樣,創新立意才會有說服力。

  內容新鮮有味

  內容豐富充實,這是寫好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僅此還不夠,而要使文章出奇制勝,還必須做到內容新鮮有味,即文中所寫的材料,必須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東西,包括新事物、新思想、新現象、新問題、新知識等等。

  寫記敘文要選用那些最新鮮、最典型的人、事、物來表現主題,避免一般化的題材,儘量不用那些人們常用的老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現象,從而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廣東省中考作文題《放學路上》,不少考生記敘了在路上做好事的情景,如幫人推板車上坡呀,攙扶盲人過馬路呀,趕走在田裡毀壞莊稼的禽畜呀等等。這些內容可以寫,但顯得平常,很一般。可有一位考生,寫他路過山林時,聽到有伐木聲,尋聲找去,是三叔在偷砍樹木。三叔求他不要告發,可他想起老師的話:做人要誠實,不能損人利己,損公肥私,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心裡就不平靜,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終於走進了村委會……這樣的內容,取材於日常生活,頗有現實意義,讀後令人耳目一新。

  寫議論文,要針對現實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新問題、新現象進行議論。這些內容,應該說是豐富多彩的,只要處處留心,可以俯拾皆是。這些材料往往是人們關切的事情,議論的熱點,以此為內容作文,無疑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產生創新的效果。例如,安徽省中考小作文,針對減負這一熱門話題讓學生髮表議論。有一位考生這樣寫道:“‘減負’不等於‘無負’,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但必要的負擔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減負絕不意味著降低對學生作業應有的要求,也不是不給學生布置作業……“這幾句話從負擔必要性的角度進行議論,內容新鮮,辯證客觀,很有說服力。

  選材新穎獨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單薄,文章就顯得乾癟而沒有血色;材料豐富,文章就顯得壯實而有精神。但僅此還不夠,還必須選用那些新穎獨到的材料,不用老掉牙的陳舊材料,才會使文章充滿朝氣,生輝增色。

  近幾年,中考作文仍以寫記敘文為主,可以創新之作很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選材陳舊,考生喜歡用自已在寫作中常用的材料。寫人,就是老師、父母、同桌、鄰居;記事,就是刻苦學習、打掃衛生、拾金不昧、助人為樂。這些材料,寫來寫去,沒有新意。這就要在選材時,進行精選嚴鑑,尤其要注意對新穎獨特材料的搜求和選用。例如,山東省中考作文題《教室裡的歡笑》,考生要麼寫成績提高而高興,要麼寫老師講課生動有趣,要麼寫開聯歡會、茶話會等。這些材料可以寫,但寫得很平淡。可有一位考生,選材新穎獨到,以老師終於找到了物件為材料,為“歡笑”的原因。考生一方面描寫歡笑的場面,另一方面又回憶插敘了老師多次找物件告吹的坎坷經歷,現在終於找到了物件,同學們十分高興,教室裡充滿了歡聲笑語,以表示對老師的祝賀……你看,把這個材料寫進文章,表達了新型的師生關係——學生對老師的關心熱愛。讀之,使人感到新穎有趣,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寫議論文選材,主要是選論據,尤其是事實論據,不少考生在這方面往往駕輕就熟,順手拿來常見常用的材料:講勤學,就是陳景潤;談理想,就是張海迪;說成才,不是華羅庚就是高爾基;論愛國,不是文天祥,就是林則徐。這些材料不是不可以用,但是把這些人物當作萬能材料去用,怎能寫出上乘之作呢?論據的求新,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選用新近出現的人和事,新近看到的資料等,這類材料,其本身就具有新穎性,很容易引起讀者閱讀興趣;二是鮮為人知的事例,這些事例人們知之甚少,用在文章裡自然會使人感到新鮮。

  選用新穎獨到的材料,要適合文體要求,寫記敘文要選取具體形象生動的材料,寫議論文論據要有真理性和權威性。選擇新鮮材料要能很好地表現文章主旨,不可一味求新而忘記了選材原則。

  構思別出心裁

  構思,就是醞釀怎樣作文的一種思維活動,包括審題、立意、選材、結構等內容。寫作前要周密考慮這些問題,精心佈局,合理安排,巧妙構思。一個文題,一則材料,別人會怎麼想,我就不那麼想,別人會怎麼寫,我就不那麼寫,要與別人的想法、寫法有所不同,多方向、多角度、多起點、多結果地思考問題,別出心裁,自成風格,從而更好地表現主題,獲得最佳效果。

  記敘文的主體,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情節構成的,情節的設定有一定的規律,我們要遵循,但又要突破常規,求新求異,使情節安排富於變化,增加閱讀興趣,吸引讀者。例如,江蘇省中考作文題《真沒想到……》,有一位考生構思就十分巧妙,在情節的設定上頗費了一番心思,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我”家住在三樓,可一樓拐角處,是“我”的腳踏車停放的地方。可是後來經常被別人的車子搶佔,於是“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放車胎氣,後是扔車子,最後剪剎車線。有一次,“我”剪斷的卻是來“我”家走親戚的姑姑的剎車線,而媽媽又借騎這輛車子,結果摔傷了腿。事情如此巧合,完全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從而告訴人們,自私損人,其結果往往害已。這樣的作文,在構思上就明顯地勝人一籌。

  議論文構思涉及到議論要素、結構特點、材料選用、語言風格等內容,無論從哪個角度創新,都可以產生獨樹一幟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北京考生,在《“空袋子”的.啟示》這篇議論文中,構思就十分巧妙新穎,請看其中的一段文字:“成功離不開知識。愛迪生、馬克思知識豐富,內心是充實的,是‘立得起’‘站得直’的人。如果不學無術,只能一輩子庸庸碌碌,永遠是一個只有皮囊、胸無點墨的‘空袋子’,他們像無根的浮萍,飄忽不定,他們必將被時代進步大潮所淘汰,更談不上立足於社會了!”這段文字,從知識重要性的角度立意,從形象思維的角度構思,具體生動,說理深刻,讀後令人耳目一新。

  結構變化靈活

  文章的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兩條原則:一是必須為主題或中心思想服條;二是必須注意區域性與整體的統一。

  應試作文,要按照考題的要求,把材料合理地組織安排好,使文章言之有序。這是基本的,還應盡力在結構上創新,突破固有的模式,跳出套路,變化靈活,使人感到文章清新自然。

  結構變化靈活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行文的散文化,它可以改變板塊式的沉悶現象,給人以千變萬化、搖曳多姿的新鮮感。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常用時間、空間、邏輯順序來安排結構。有些考生在安排記敘文結構時,寫一件事,往往是開頭、中間、結尾三段,寫兩件事就是四段,板塊性強而靈活性不足,缺少新意。河南有一位考生,在《我真想得到一把雨傘》這篇中考作文中,深得結構創新之妙,將散文化的特點運用得很充分。文章寫道:“我”坐在考場上應試,父親等在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於是“我”觸景生情,想得到一把雨傘送給父親。文章不到700字,共有8個自然段,其中獨句為段的有3個,跳躍大,轉換快,感情流露自然親切,散文化特點突出,給人以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情況下,議論文的結構要比記敘文呆板一些,無論是橫式結構還是縱式結構,常常是一個問題一個段落。實際上,議論文結構同樣可以採用散文化的形式創新。例如,江蘇有一位考生在《錢·流生和未來》這篇中考作文中,就運用了這種方法。這是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著重剖析了流生產生的原因和由此而造成的嚴重後果,全文700字左右,分設了9個自然段,其中有3個自然段是獨句式的,文章結構很有特色,行文順暢自然親切。

  說明文以介紹知識為主,結構上往往在知識、程式、蹤跡發生轉換時,才出現段落的變化。而要在結構上創新,可以改變這種格局,也採用散文化的構式,來完成說明的任務。例如,河南中考作文題《〈虎門銷煙〉解說詞》,有一位考生採用散文化的筆調,將“虎門銷煙”這幅圖解說得具體生動,很有點像《從宜賓到重慶》這篇解說詞那樣的寫法,極有特色。

  文章結構靈活變化,要服從內容的需要,要有助於內容的順暢表達,突出文章主旨,不能以形式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