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名人素材
樂觀意思是遍觀世上人、事、物,皆覺快然而自足的永續性心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樂觀名人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樂觀的名人素材1
挫折擋不住強者(張海迪立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嚴重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邊緣,身體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文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並自學了針炙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麼呢?
樂觀的名人素材2
勇把挫折當動力(凡爾納的16次投稿)
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幹苦力。後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於成名。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閒散的時光》出版後,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並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來回敬那個誹謗者。
樂觀的名人素材3
逆境奮爭,苦中尋樂(高士其苦鬥病魔)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作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回國以後,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後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閤眼都需要別人幫助。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後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每天都在鬥爭,鬥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樂觀的名人素材4
苦難也是一筆財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賓)
王洛賓,這位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的音樂大師,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閒庭信步”的態度,投身於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樂觀的名人素材5
經歷挫折,更能發憤(貝利與記者)
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採訪他。“你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我堅強鬥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樂觀的名人素材6
霍金: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我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我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努力去幫忙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景並不是十分糟糕。之後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我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我還不算倒黴,不應當就這樣放棄,自我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之後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我的夢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我的研究。他自我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一天都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我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我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我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我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十分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十分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夢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我的話來說,活著就有期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成為自我命運的主宰,都應當對自我的生活有自我的主見,擁有自我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為之奮鬥!
樂觀的名人素材7
樂觀堅持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並非一出世就名揚天下,譽滿全球,在成名之前,巴爾扎克也曾困頓(艱難,窘迫)過,狼狽過。
他本是學法律的,可大學畢業後偏偏想當作家,全然不聽父親讓他當律師的忠告,把父子關係弄得十分緊張。不久,父親便不再向他供給任何生活費用,他寫的那些玩意兒又不斷地被退了回來,他陷入了困境,開始負債累累。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乾麵包喝點白開水。但他挺樂觀,每當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畫上一隻只盤子,上頭寫上“香腸”“火腿”“乳酪”“牛排”等字樣,然後在想象的歡樂中狼吞虎嚥。
更發人深省的是,也正是這段最為“狼狽”的日子裡。他破費七百法郎買了一根鑲著瑪瑙石的粗大的手杖,並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將粉碎一切障礙。
正是這句氣壯山河的名言在支援著他。之後的事實證明,他果然成功了。
樂觀的名人素材8
柴內豐樂觀的一生
她出生於1911年的木縣,父母做大米生意,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20歲以後,她認識了一個男人,結婚半年發現對方是個無賴後選擇離婚。她33歲時遇到一個廚師,重新迸發出感情的火花,再次結婚後開始一段溫馨和溫暖的俗世生活。之後丈夫死了,她獨居。
年輕時,她就喜歡文學,愛好閱讀。五六十歲時,又愛上了舞蹈。閱讀滿足了她精神的需求,獨居也成了享受。舞蹈讓她有了健康的身體,年齡僅是數字。她愛美,一個人的生活,也要過得有聲有色。鏡子和口紅時刻放在身邊,即使不出門,早晨也要化個淡淡的妝。
92歲時,她跳舞扭傷了腰。兒子看她心境異常鬱悶,就讓她寫詩。因為她年輕時就夢想著寫詩,兒子的提議給了她很大的鼓勵。當她看到自我的詩歌在報刊上發表時,格外高興,同時也給了她繼續寫詩的動力。她不停地寫,也不停地發。
2009年秋天,98歲的她出版了處女詩集《別灰心》,當年銷量就超過150萬冊,並進入日本2010年度暢銷書籍前十名。要明白日本的詩歌書籍印量很小,一般只印幾百本,她創造了日本詩歌書籍出版的“神話”。
她的詩歌以情愛、夢想和期望為題材,像陽光一樣溫暖。她歡樂地寫詩,連詩歌都充滿了活力。《產經新聞》“朝之詩”專欄修改在《不灰心》序言中說:“只要看到柴田婆婆的詩,我就彷彿感受到一絲清爽的風吹拂臉龐。”她的詩歌到達一個高度,生活和生命的高度。
2011年初,她出版了第二本詩集《百歲》,已經售出了幾十萬冊。當記者問她,你沒有意識到自我一百歲了嗎?她開玩笑說:“寫詩時沒有在意自我的年齡。看到寫好的書,才明白自我已經100歲了。”
她就是這樣樂觀。一個人寂寞地生活二十多年,耳聞目睹了人間的許多悲喜劇,並眼睜睜看著自我接近死亡,100歲的她依舊充滿期望,對自我說:喂說什麼不幸有什麼好嘆氣的呢陽光和微風從不曾偏心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地做夢我也有過悲痛的事情但活著真開心你也別灰心。
她就是柴內豐,一位日本的平常老婆婆。因為有寫詩的夢想,90歲之前,她默默無聞,90歲之後,一舉成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樂觀的名人素材9
在愛心中成長的樹——羅斯福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所以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教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羅斯福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自我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羅斯福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樣突然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期望自我栽的那棵樹早點兒死去。所以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羅斯福再去看他栽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僅沒有枯萎,並且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栽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給他買了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必須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羅斯福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羅斯福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教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豐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我栽的那棵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我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他一切明白了,原先父親一向在偷偷地為自我栽種的那棵小樹施肥!他回到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自那以後,羅斯福變得更加樂觀了,無論做什麼事,他都用進取的心態去做。
樂觀的名人素材10
林肯身上有許多可愛之處。
他從來不遮掩自己,當有人笑話他的父親曾是個鞋匠,林肯笑笑說:“不錯,我父親是個鞋匠,但我希望我治國能像我父親做鞋那樣地嫻熟高超。”
林肯善於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他被人最常引用名言是:“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愚弄某些人,也可以有時愚弄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總是愚弄所有的人。”
林肯雖生活坎坷,飽經挫折,卻仍樂觀地等待明天。縱觀林肯的一生,他歡樂的時刻要遠遠少於悲痛與煩惱的時分,但他還在堅持不懈地拚搏。這一點就連他的對手都對手都對他敬佩不已。
斯蒂芬,道格拉斯這個兩次擊敗過林肯的競選對手在評價老對手時說:“他是他黨內強有力的人物,才智超群,閱歷豐富;因為他那副滑稽可笑和說笑話不動聲色的模樣,他是西部最優秀的競選演說家。”
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也曾言:“林肯是他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儘管他們的政見不同”。
林肯的可愛還在於他雖在政界混打了多年,卻不改其樸實無華的本色。林肯不是一個完人,有著許多毛病,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頑強的人,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林肯入主白宮時,想的只是要推翻奴隸制,他沒想到這競會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在當時,他曾十分耽心這樣做會導致國家的分裂,但他不惜國家分裂也要推翻奴隸制,因為他堅信《獨立宣言》的開場白:人生來平等。儘管林肯的個人生活很不幸,但他卻使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獲得了幸福。
別人部落格上的,不好全文複製,您可以去看看。其實樂觀,你可以說是一種面對逆境的態度,但具體的事例其實並不太好舉。幽默感?
樂觀的名人素材11
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
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
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樂觀的名人素材12
缺邊的牡丹
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地掛在客廳裡。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樣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讓我們凡事多往好處想,以致少生煩惱、苦惱,而多有喜樂、平安。兩人同時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汙泥。
樂觀的名人素材13
歌德是歐洲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父親是法蘭克福地區一位有名的律師。母親是一位市長的女兒,修養很高。父親既清高又自負,讓人有些琢磨不透。他總認為當時德國的初等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才。因此他請來了一位很有學問的人給歌德當家庭教師。就這樣,歌德被束縛在家裡,應付著父親為他準備的所有學習計劃。父親給他開了一張全能的課程表,囊括了文學、藝術、理工等各方面的內容,並且從早到晚規定了嚴格的時間表,歌德必須在家庭教師的監督下一步步地嚴格執行。
儘管歌德非常聰明,但自啟蒙以來,這些種類繁多的學習專案和緊促的時間表,對他來說簡直是一種奴役,壓得他幾乎透不過氣來。母親看了有些心痛。她並不反對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但她反對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尤其對兒童,她認為應該根據他的特點和興趣,進行啟發和誘導,不能一味地求多,而應循序漸進,時間也不應該安排得太死,否則會壓制孩子的成長。然而她知道自己是無法說服丈夫改變他的教育方式的,於是,她就暗暗地用慈母的溫柔體貼和火一樣的愛,去溫暖、安慰兒子那顆幼小的心靈,減輕和緩和他的精神負擔,她經常給歌德講故事,讓他明白了很多道理。父親的威嚴,使歌德時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讓他夜間難以入眠,這時媽媽就會悄悄地來到他的身邊陪伴他,給他講故事、鼓勵他、安慰他。母親的話很有深意,她的語言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像春天的細雨滋潤著歌德的心,每逢同媽媽在一起,小歌德的心裡就充滿了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勇氣。所以他後來說道:"從父親那裡我得到強壯的體魄和做一個正直人的世界觀。從母親那兒,我繼承了她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夠溫暖我的心,給我前進的動力。"
母親發現歌德對語言文字非常感興趣,而且在這方面表現出特有的天賦,於是就更加自覺地留心培養他這方面的特長。
法軍曾一度佔領過歌德的家鄉法蘭克福。一些法國劇團經常前來慰問法軍,上演了一些世界名劇,歌德的眼界開闊了,他對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開始大量接觸法國的文學作品,看到兒子的舉動,母親感到很高興。歌德十三歲那年過聖誕節,母親送給他的聖誕禮物是一些小木偶。他如獲至寶,馬上在全家和鄰居的一些孩子面前,親自導演了一場又一場的木偶戲。從那以後,他常常自己編戲和小夥伴們一起演出,並且當真動手寫劇本了!
歌德的這種做法違背了父親的意願。他嚴厲地斥責了兒子,並禁止歌德看戲,也不許他再研究文學,尤其是他討厭的一些作品,更不許兒子接觸,甚至連這些作家的名字都不能提到!而母親卻恰恰相反,她理解文學,愛好文學。她雖然沒有公開反對丈夫固執的做法,卻繼續主動地培養兒子對戲劇和文學的興趣,經常和兒子一起研究文學問題,並介紹兒子看一些世界名著。有時兩人還私下熱烈地討論讀書心得。這樣歌德的文學天賦不僅沒有被扼殺,而且暗中還得到媽媽的澆灌和培育。
樂觀的名人素材14
樂觀的拿破崙
拿破崙在一次與敵軍作戰時,遭遇頑強的抵抗,隊伍損失慘重,形勢非常危險。拿破崙也因一時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滿身泥巴,狼狽不堪。
可此時的拿破崙渾然不顧,內心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打贏這戰鬥。只聽他大吼一聲,“衝啊!”
他手下計程車兵見到他那副滑稽模樣,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但同時也被拿破崙的樂觀自信所鼓舞。一時間,戰士們群情激昂、奮勇當先,終於取得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無論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都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你的自信,可以感染到無數你接觸到的人。有沒有樂觀自信的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人的一生的成敗與否。
樂觀的名人素材15
巴爾扎克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的作品更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他一生共完成了九十六部小說和隨筆,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工作量非常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隨處可體味到濃郁的浪漫情調,而他自己的生活也很奢華。巴爾扎克年輕的時候經商失敗,欠下了很多債務,所以儘管他的收入還算可觀,但是經常會出現窘迫的情況。
一天晚上,巴爾扎克被一陣聲音吵醒,他睜開眼睛後,發現有一個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屜,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偷不解地問道:“你笑什麼?”
巴爾扎克說:“我在白天翻都翻不出一毛錢來,難道你在晚上還能找到什麼嗎?”
小偷轉身就想走,巴爾扎克接著對他說:“請你順手幫我把門關上。”
小偷說:“你家這麼窮,關門幹什麼?”
巴爾扎克笑著說:“我家的門不是用來防盜的,是用來擋風的。”
樂觀而堅定的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我要做文學上的拿破崙,他的劍不能做到的事情,我的筆能完成。”
他的確做到了。但是由於過度勞累,巴爾扎克只活了五十歲便離開了人世。他留下了很多沒有完成的作品,這也成為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大損失。
巴爾扎克一直用以苦為樂的態度面對生活。悲觀只能導致平庸,如果因為生活不如人意就自暴自棄,那麼人生將會很失敗;要知道,只有樂觀才能造就卓越。
樂觀的名人素材16
如今,父母都是九旬老人,依然相依相伴。有時候,母親生病住院,父親在家裡常常六神無主,總唸叨著要去醫院看望。有時候,父親生病住院,往往住不安穩,時常惦記著母親。當兩個老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母親會靠在父親身邊輕輕地聊天,甚至和父親頭頂著頭說話,那親暱的勁兒不亞於年輕的戀人。父親生病經常躺在床上,我每次回家看他,他總會催促我說:“去和你媽說說話,你媽對咱家有大恩。”
我一直好奇,繼母曾經是煙臺郊區一個富裕家庭的大家閨秀,嫁給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普通工人,會不會感到委屈?在一次聊天時,繼母坦然回答了我的疑問,說她初來青島的生活也是動盪不安的,走進我們的家才安定下來,苦日子不可怕,好好過就會好起來。每個月收入多少,開支多少,存款多少,她與父親都有細緻的計劃。我想起來了,我1978年調入北京工作時,大部分工資還是照例寄給父母的。1981年結婚時,自己手頭的存款僅100元,而父母匯來1500元,在當時簡直是一筆鉅款。這就是父母精打細算統籌安排的.結果。
住在家裡的日子,我發現繼母幾乎成了父親的保健醫生。因為父親有糖尿病,繼母每天給父親打四次胰島素針,動作不僅非常熟練,而且十分輕柔。父親記憶力有些衰退,需要吃什麼藥難以記清楚,繼母幾乎天天為父親配藥,提醒父親按時服藥。
與繼母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她的手很少閒著。比如報紙或禮品盒裡經常夾雜一些廣告紙,她就隨手摺疊成一個個紙盒,成為我們家聚餐時人手一個的小巧垃圾盒。
最讓我驚訝的是,繼母年過九旬,仍然每天堅持看報看電視新聞,有些重要新聞竟然是她最先告訴我的,還經常發表評論,給我一些建議。每逢此時,我頗為感慨,父母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啊,他們歷經艱難困苦,卻如此頑強而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父母是我們真正的人生榜樣啊!
正是因為父母的善良與勤儉,我們兄妹三人都孝敬父母待人寬厚。只不過,我的教育專著是寫出來的,而父母的教育實踐是做出來的。
樂觀的名人素材17
洛克菲勒是美國的石油大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段時間,當地人們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敗的競爭者將他的畫像吊在樹上洩恨,充滿火藥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湧進他的辦公室,威脅要取他的性命。他僱用了許多保鏢,防止遭人殺害。他試圖忽視這些仇視怒潮,有一次他曾以諷刺的口吻說:“你儘管踢我罵我,但我還是按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這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醫生試圖對他偶爾的不適保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髮、煩惱等病症是無法隱瞞的。最後,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了他。他只有兩種選擇:財富、煩惱還是性命。他們警告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做一抉擇。
他選擇了退休。退休後,他學習打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時也開始自我反省,開始為他人著想。
簡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考慮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有時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當他向一座教堂捐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怒吼:“腐敗的金錢!”
但他繼續捐獻。在獲知密歇根湖岸的一家學院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那家學院,將它建設為目前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家。
他也盡力幫助黑人,幫助完成黑人教育家華盛頓。卡丈的志願。當著名的十二指腸蟲專家史太爾博士說:“只要價值五角錢的藥品就可以為一個人治癒這種病——但誰會捐出這五角錢呢?”洛克菲勒捐出數百萬美元消除十二指腸蟲,消除了這種疾病。然後,他又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成立了一個寵大的國際性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掃除文盲等工作。
洛克菲勒的善舉不僅平息了人們對他的憎恨,而且產生了更為神奇的效果:許多人開始讚揚他、敬仰他,有的受了他恩惠的人甚至對他感激涕零。
這時,疾病也漸漸遠離了洛克菲勒,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
樂觀的名人素材18
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問大文豪蕭伯納:“蕭伯納先生,請問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區別何在?”
蕭伯納撫摸著他引以為自豪的鬍鬚想了想,便回答:“這很簡單,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起來:‘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對著這瓶酒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
對同一事物,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看法。你以什麼樣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麼樣的目光看待你。人世間的許多事,或近或遠,或遠或近,往往是因自己的心態而改變。人有時只要改變一下自己,便會有很多快樂和興趣。當無法改變環境時,不妨改變一下自己,便會擁有另一番風景。
樂觀的名人素材19
有一位老人,在他72歲時遭受嚴重的挫折,他奮鬥了幾十年享譽全國的最大零售集團,在一夜之間破產了。人們看著這位聞名遐邇的世界級企業家迎來如此災難性的失敗,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他將心隨天命,窮困潦倒度過餘生;有人認為他將神經受到刺激,過起老年痴呆不談理想的晚年生活:有人認為他肯定不堪一擊,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事業的大廈轟然倒地,並沒有使這位老人從此倒下去,出此刻人們眼前的是,他依然精神十足,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上。過了一段時刻,老人和幾個年輕人攜手合作,開辦了一家網路諮詢公司,向自己陌生的IT產業發起了挑戰。應對新的行業,老人並沒有顯得縮手縮腳,反而臉上始終充滿了微笑,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加上他合理地運用了過去經營零售業時積累起來的經驗,沒多久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年後,老人重新堆砌的事業大廈又屹立在人們面前。
當記者採訪老人,問他為何能夠在一年時刻裡反敗為勝、東山再起時,老人快樂地大笑起來,久久不語。記者等了好久,老人也未給出答案,而是又忙自己的事了。記者疑惑地又重複提起這個話題,老人第二次快樂地大笑起來,他只說了短短一句“其實,我已給出答案!”此時,記者才恍然大悟——快樂情緒是老人反敗為勝、東山再起的法寶。
這位老人就是日本以前最大的零售集團“八百伴”集團的總裁——和田一夫。
在商場的長期拼搏奮鬥中,和田一夫悟出了這樣一個簡明的道理:生活就是一束陽光,你站在陽光中,迎著陽光向前看,滿眼光明,身心溫暖,倍增力量;轉過身,俯視陰影,滿目黯然,暗自神傷。應對陽光和陰暗的兩種心態,完全由個人的情緒來掌握。選取前者,你將用心快樂地向前走;選取後者,則沉淪悲觀沮喪,舉步不前。
和田一夫反敗為勝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成功需要一顆快樂的心來支撐!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將終生與成功失之交臂。如果我們左衝右突難以突圍,正情緒沮喪之時,何不嘗試一下以快樂的情緒去走另一條路徑呢?
樂觀的名人素材20
霍金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況並不是非常糟糕。後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後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為之奮鬥!
樂觀的名人素材21
1、能屈能伸是俊傑(臥薪嚐膽的勾踐)越國兵敗吳國於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伕。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於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勾踐死裡逃生回國後,臥薪嚐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訓練。最後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願。
2、以樂觀打敗挫折(牛頓等人面對挫折)古今中外,因為有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大有人在。牛頓發明地心吸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維(Harvey)發明血液迴圈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宣佈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貝爾(Bell)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Wrigt)初用苦工於製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講到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這許多人都因抱著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稱道。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能使人們戰勝全世界的糊塗、盲從、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偉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厲害,簡直成為一種律令,對付這種厲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樂觀主義。一個人,缺少了樂觀主義精神,難免在各種惡魔面前敗下陣來。
3、蘇東坡——宋代著名文學家,一生飽經宦海沉浮,始終保持達觀性情。人生得意時,他可以築一道蘇堤,創一代畫風;失意時,他可以攏田種地,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千古佳句。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4、王蒙——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自語,在那個混亂年代,沒有發瘋也沒有自殺,是源於“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有朋友問他在流放新疆的16年中都做了些什麼,他回答說:“我是讀維吾爾語的博士後,兩年預科,五年本科,三年碩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後,不是整整16年嗎?”
5、愛迪生——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在尋找燈絲材料的過程中,做了1200次試驗,失敗了1200次。別人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還要繼續嗎?”愛迪生說:“不,我沒有失敗,我已經發現有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