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月亮> 月光落在左手上作文

月光落在左手上作文

月光落在左手上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光落在左手上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能夠“看得見”可能是部分人的追求;能夠“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就是極具能力的境界了。但是人們總是被這“看得見”的能力所迷惑,認為自己看見的就是真相,其實看見者所看到的只是與自己意識水平所匹配的部分,往往並非就是真相,因此這時“看得見”就成了一種侷限,阻礙了“看見者”的成長。

  愛因斯坦曾就“有知與無知的關係”這樣描述:一個圈,圈內是有知,圈外則是無知,圈子的面積越大,圈子的外圍也就越大,即無知的就越多。而“看得見”也同樣可以如此描述,。正是因“看得見”,所以“看見者”能更清楚、更透徹地明白其所為亦或他人所為的風險性,正如青年人的敢說話,而更具經驗與學識的中年人卻權衡利弊,人云亦云。綜合觀之,不知何時“看得見”不再僅僅是一種能力,而更是一種侷限,使當代人們心安理得地構建起對自己的反包圍。

  保羅·柯艾略說:“我們不屑與他人為伍,卻又害怕自己與眾不同。”當我們把自己主動歸為“看得見”的那一類人的'時候,是否也丟失掉了“看不見”時的探索求知的熱情與追求?選擇做岸邊徘徊的看見者時,又何嘗不是在上岸時為自己套上了新的枷鎖?更何況所在之岸究竟是心之所向的彼岸,還是海市蜃樓的自我安慰?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三毛的話,似乎在朦朧的霾中列出光縫。“看得見”與“看不見”可歸結為時間與角度的問題,在時間線內看到的總是變數,看見是確定後的全體觀念,正如王陽明的用樸素唯物主義觀來看,就是錯誤的話,“你來看花樹,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因此,如果僅僅按照我們看得見的樣子去直觀理解,忽略了看不見的因素,就可能會產生錯誤的觀念,從而變成侷限。

  還記得《瓦爾登湖》的最後說到:“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別讓“看得見”成為我們行路上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