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史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閱讀史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閱讀史作文1
聽老媽說,從我一丁點大的時候,她就給我念書了,當然這是老媽講的,我可不記得她給我讀了什麼書。
我能記事起,就記得我們家裡有個大大的書架,上面有許多書,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大仲馬的《紅屋騎士》,那是我讀的第一本大部頭書。當然那時候我還看不懂幾個字,稍微複雜點的都不認識,也不會查字典,所以辦法就是跳過去,呵呵。記得有一次我在看書,正看到精彩的部分,媽媽叫我吃飯,我沒聽到,結果媽媽走到我身邊,對我大聲地說:“吃飯了!”我還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回了一句:“對,尼摩船長是個自由的人!”老媽當場無語了。
說來我最愛看的書還是《海底兩萬裡》,這本書裡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尼摩船長。也許有很多人認為尼摩船長不是什麼好人,但我認為他有他的無奈。我認為尼摩船長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雖然討厭甚至厭惡人類社會,但他仍會幫助一些人。在《神秘島》這本書裡,他不止一次地幫助了遇難者,這說明他並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而在《海底兩萬裡》中,他卻無情地殘殺了一船的生命。
還有法布林的`《昆蟲記》,由於這個學期我學了一篇有關蟬的課文,所以回家後我專門將蟬這一章看了一遍。《昆蟲記》這本書中我記得介紹最清楚的昆蟲是綵帶圓網蛛,這種蟲子在產卵的時候會為自己的卵編織一個精緻的袋子,作為禦寒的“衣服”。母親們為了編織這個袋子費盡了心思。
我的閱讀史作文2
人生之路漫漫,文學之路悠悠。每次的失敗都見證了下一次的成功。
——題記
課本上學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這種高尚的思想品德我是永遠也領悟不到了。總是隨著那書、那情節、那主人公的心情而或喜或悲。喜則開懷大笑,又怎會顧及他人的疑惑,傻笑罷了;悲則痛哭流涕,朋友紛紛過來安慰,真是哭笑不得。
平淡的心被那故事牽引著。關羽的膽氣,周瑜的才智,曹操的雄心,劉備的肝膽,孫權的謀略,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激起了心中的滿腔熱血。於是,又下了一個決心。
開始看《紅樓夢》還完全得益於生物課本,生物課本上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是被否定的,因為違背了科學規律。但這段煽情悽美的愛情故事確實贏得了我不少的眼淚,一直回味了好長時間卻還是意猶未盡。
初二時,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了《根鳥》之後,我便迷上了曹文軒的書,曹文軒的書又把我引入另一個思想境界,那樸實的語言,平淡的感情,令人回味無窮,山裡的農村生活和貧困,少年時的思想和心思,讓我感到一切都是那麼細緻,那麼真實,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郭敬明,每個句子都能透出自己的風格,優美的語言中透出絲絲的悲涼和憂傷,那種感覺,並非是任何人都可以模擬的。
從小到大,我其實並沒有讀過過多的書籍,或許就是那麼一點也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我將繼續尋找著美妙的書籍,嗅著書香慢慢成長。
我,只是一個學生;我,只是單純的愛文學。
我的閱讀史作文3
現在已是初三了,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每當看見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操場上玩耍時,真的好想變回那麼小。想起我小時候也很頑皮,不喜歡上學,只想遊戲人生。直到我懂事以後,我才不那麼頑皮,但還是不怎麼愛學習,因為我迷上了漫畫書。
那時學校裡有個圖書館,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書,每當放學後我都會看上半小時才肯回家。
我去圖書館對別的書不感興趣,只對擺在正中間的漫畫書感興趣,只可惜不能借回家,要不然我非看個通宵不可。
這個愛好一直伴隨到我讀初中時,因為那時我的作文水平還停留在小學階段,而別的同學早已結束了小學階段的學習,正在走向初中階段,所以每次考試,我的作文是失分最嚴重的地方。在這種逼於無奈的情況下,我只好放棄我那跟隨我多年的愛好,去發展別的還好——看課外書。
我經表哥介紹,買了兩本文學雜誌——《讀者》和《青年文摘》來看。剛開始很吃力,根本看不進去,可我為了我的前途,堅持了下來。
不久,我便看懂了這兩本書的內容,我的作文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