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50字(精選12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50字(精選12篇)

  元宵節在人們的盼望中走近了,人們都在享受著元宵節帶來的歡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50字(精選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裡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裡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2

  今年元宵節,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花燈、焰火了。

  七點剛過,我們就來到新市區看花燈,這裡人山人海,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邊吃邊看。八點多鐘,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那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著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騰了……

  那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著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裡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麼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當我們看到一半時,我驚訝地叫了一聲,因為在花燈裡,這個是我見到的最有意思是:花燈里居然還有三隻活羊,燈箱裡還有一群小雞,據介紹,它們是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呢!真讓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膽的人甚至還過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腦袋,不時地抬起頭“咩?咩?”地叫喚兩聲,然後又繼續吃它的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當我們往回走時,看到一群人在猜燈謎,其中有一個字謎是:天下人間會七星,我和爸爸媽媽猜了許多次也沒猜中……

  啊!今年的元宵節之夜真美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3

  春節過後便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是必定是要吃元宵的。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的說法不一。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內紅外白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跟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在中國元宵跟湯圓是兩回事。元宵跟湯圓在古代統稱“湯圓”。後來時移事遷,北方稱之為“元宵”南方稱之為“湯圓”叫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我山東籍書北部,正月十五自然要吃元宵的。

  正月十四,媽媽就和我忙著做起元宵來了。

  媽媽拿出從老家捎來的糯米粉,倒在簸箕裡,接上一碗涼水,取出從超市買來的凍餡,就著手做元宵了!媽媽先將幾個蘸過水的黑芝麻餡兒放到簸箕裡,飛快的晃動簸箕,餡兒上就裹上了一層糯米粉。接著,媽媽又熟練地將裹上糯米的黑芝麻餡兒過一下涼水,再次發到簸箕裡滾動。如此四五次,一個玲瓏小巧的元宵就做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幾次失敗後也做好了幾個元宵。

  做好之後放到通風處晾曬一夜,正月十五便著手煮元宵了。

  看著滾好的糯米皮包著黑漆如墨的黑芝麻餡兒,溜進冒著嫋嫋輕煙的沸水裡,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煮好,晾涼後,元宵上桌啦。白淨雪亮的小元宵不禁令我垂涎三尺。舀起一個,迫不及待的送到嘴裡。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的黑芝麻便流了出來。糯而不黏的皮兒,香兒不膩的餡兒,嚥了下去,嘴裡依然留著芝麻的噴香……

  在北方,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圓月一樣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

  我的家鄉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這裡的每一個節日都非常隆重,尤其是今年的元宵節熱鬧非凡,喜氣洋洋。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年的元宵節有多熱鬧吧!

  傍晚七點多,我就拉著媽媽去星月廣場看花燈。到了星月廣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八個用塑膠花裝飾的大字:“幸福、和諧、富民、安康。”街道兩旁熱鬧非凡,有賣孔明燈、紅牛角燈……的小攤,我便停在一個小攤的前面,讓媽媽買了一個孔明燈。

  然後我和媽媽就開始看花燈。啊!廣場上到處亮堂堂,遠遠望去,點點燈光在黑暗的襯托下與天空中的星星融為一體。正是“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呀!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這裡的周圍掛著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花燈,望著這些數不勝數的花燈,我彷彿看到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星星。看,這個花燈上畫著嫦娥與后羿;看,那個花燈上畫著一棵很高的槐樹;哎,那邊還有一連串不同造型的動物花燈:有米老鼠、牛、大老虎、大熊貓……等等。花燈在五顏六色燈光的點綴下,真是美麗極了。讓我猶如置身在童話夢幻般的世界中,只見大家都搶著合影,相機閃個不停。

  看完花燈,我和媽媽坐在一個樓梯休息,看見有許多人在放孔明燈,我便讓媽媽和我一起放孔明燈。媽媽把孔明燈從袋子裡取出來,把鐵架子支好,我用手把孔明燈撐起來,媽媽馬上把孔明燈下面的那一小塊蠟點著了,我把孔明燈輕輕地往上一推,它就飛起來了。我的孔明燈越飛越高,天上的孔明燈有很多很多,但是,我的眼睛始終盯著屬於我自己的那個孔明燈……

  放完孔明燈之後,我就和媽媽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想:花燈可真漂亮,真希望家鄉一年有好幾個象這樣的元宵節,這樣我就可以多看幾眼那美麗的花燈了,還可以放漂亮的孔明燈。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5

  家鄉的元宵節就是所說的正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比清明節更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這天上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祭祀和“看燈”用的物品。

  奶奶在家裡用豆麵做成粗蠟燭形狀的“豆蠟”,裡面插上燭心,準備晚上給各個房間“照亮”。男人們殺了雞之後,就領著孩子到集市上買菸花爆竹。這天,買、賣煙花的人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寬闊的大街上一流兩行全是賣煙花的攤位,三里五村的男人擠得水洩不通。小孩子一手抓著大把小煙花棒,一手緊緊地攥著大人的衣襟,生怕走丟了。

  傍晚,父親就帶著孩子們上墳點燈。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村裡,不論是陳家還是董家的祖墳都清晰存在。來到塋地,將親人墳頭的雜草清理乾淨,翻上一些新土,土裡插些黃紙錢,親人的墳子就煥然一新了。在墓碑前面點燃集上買的蓮花狀的紅燭,紙錢燒起來,爆竹響起來。燭光搖曳,煙氣瀰漫,噼裡啪啦聲中,整個空間裡充滿著一種神秘、憂傷的氣息。在這氣息裡,人們灑酒敬天敬地敬祖,跪拜叩頭,表達對天地的感念和對先輩的追思。

  吃過水餃和元宵之後,天就黑了。女人張羅著到各個房間點上“豆蠟”,孩子們和爸爸卻急不可耐地開始燃放煙花。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空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

  元宵節是祖先的節日,是快樂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徵。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忘祖。我想,一年一度的家鄉的元宵節正是要提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

  我的家鄉是河北肅寧縣,她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曾造就出許多位名人,像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劉春林,就是從這裡降生的;也有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其中最典型的就算這元宵燈會了。

  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又叫元宵節。其他地方到了這天都要逛廟會,而這裡卻要逛燈會,所以我們這裡又管元宵節叫燈節。

  談起燈會,要從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唐朝說起。當時社會長期穩定,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玄宗為過盛世之年,便決定在每年正月十五將各種花燈懸掛在樹上,竹樓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燈節。而當時在我們家鄉最盛行。

  在我們家鄉,大到百歲老人,小至剛入學的孩子,都有一手扎燈的好功夫。也許是受了傳統風俗的影響,即使在平時,每天晚上家家戶戶也要掛上彩燈,相互攀比,誰家的燈最漂亮,就會受到其他人的茸重和羨慕。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更熱鬧非凡,設燈於正街東頭四排路、柳蔭路北口、大牌坊及城隆廟前。席彩栩、木雕花玻璃栩高一丈八尺,長三五十丈,父老鄉親將精心製作的花燈掛在上面,紗燈、玻璃絲燈、走馬燈等等,各式各樣,形狀各異,上下左右連成一片,猶如白晝。更有那高蹺、娜子、龍燈、早船等民間藝術隊伍從燈棚下穿過,雜以鞭炮,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觀燈者扶老攜幼,笑逐頗開,歡動雀躍,直到午夜方散。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燈會中又新添了電動燈,如金魚吐泡、孔雀開屏、紅樓夢、西遊記等等,並配以音樂,使數以萬計的觀者接踵而來,流連忘返。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7

  我的家鄉在四川合江縣,我們家鄉的元宵節很熱鬧:放煙花、放鞭炮的到處都是,人人都走出家門上街遊玩。我們家鄉的元霄節也很特別,可以“偷青”,也就是偷菜。但不是偷很多菜,每個人只拔三棵青菜,要連根一起拔起,這樣才表示你在新的一年裡很順利、吉祥。

  如果你把根拔斷了,就不好了,所以大家在拔菜的時候都小心翼翼,專找土軟的拔。傍晚,人們早早的就吃過晚飯,就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相約往鄉下的菜園裡走,邊踏青邊尋找目標,看見合適的就開始下手。如果沒青菜,白菜、蘿蔔、蔥等什麼菜都行,只要三棵就夠了,不能貪多,否則就不算“偷青”了。你可能會問:人家菜農辛辛苦苦種的菜會讓你去白偷嗎?沒關係,如果他不讓你偷,他會在菜園邊守著,俗稱“守田坎”,你看見有人守了,也會自覺地走開,當然,有的人也會故意去拔,這樣“守田坎”的人就會罵,還說罵得越兇越好,不過也不是真罵,只是逗著樂罷了。今年的元霄節,晴空萬里,是踏青的好天氣,我和大家一起紛紛往菜地裡走,大家談著笑著,像趕集一樣,熱鬧極了,到了菜地,我看見有一塊地裡種有青菜,綠油油的很惹人喜愛,就迫不及待地跑去,挑選了三棵長得比較茂盛的,今年是我第一次出來“偷青”,還真感到有點緊張,擔心不能把根全部拔起來,我先抓住菜的主杆,輕輕的搖了搖,然後用力往上一拉,哈,這方法還真行,三棵菜很順利的就拔起來了,看來我今年的運氣比較好,帶著滿滿的收穫我們邊唱邊往家走。遠處的煙花映得天空紅紅的,元霄節的夜晚家家戶戶的生活都是紅紅的。

  有趣又有收穫的元宵節真令人難忘啊!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8

  “牛年大吉,打一字!”“犁!”“答對!”原先這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同學們一到學校就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流著自我準備過來的燈謎。這天下午,我們還將與一年級同學一齊猜燈謎,吃湯圓呢!

  毫不容易熬到下午。同學們爭先恐後地領走“燈籠”。然後一隻只燈籠如火般耀眼,我們留意翼翼地拉開燈籠,上面有個巨大的“福”字。

  據說元宵節掛燈籠,也是有來歷的。正月十五時,有一群害獸襲擊人間,人們反抗時不慎射死一隻神鳥,天帝十分生氣,下令火燒人間。善良的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到人間災難,便冒著危險告訴人們。人們苦思冥想,就用掛紅燈籠,放火炮,使天帝以為火已經燒人間。為紀念此日,人們到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掛燈籠,放鞭炮。我們來到對口班級—一(1)班。然後我被分配到紅組,組裡共有6名小朋友,個個活潑又可愛,有的做好猜燈謎的姿勢,有的戴著眼鏡洗耳恭聽,還有的睜大眼睛躍躍欲試。

  我的謎語是“雙木非林心相連”(打一字)。小朋友們苦思冥想卻百思不得其解。然後我只好一步一步地提醒他們。最後,其中一個小朋友大聲說出“想?”“答對!”“耶!”同學們歡呼起來,一蹦三尺高。之後,我們繼續猜燈謎,歡笑聲此起彼伏。我將燈籠送給猜對答案的小難孩。

  猜燈謎的活動結束,該吃湯圓,碗裡裝著六個純白的小湯圓,小巧玲瓏,十分可愛。舀起一個,放入口中輕輕一咬,哇!真好吃!薄薄的皮裡流出一點芝麻的香味,真是回味無窮啊!

  今年的元宵節裡,我不僅僅吃到香甜可口的湯圓,解元宵節掛燈籠的歷史來歷,然後還當一次小老師,給一年級小朋友們猜燈謎,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啊!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9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院子平日裡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衝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美姿態,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元宵節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麼,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0

  我喜歡我家鄉的元宵節,因為家鄉的元宵節豐富多彩,有鬧花燈、掛燈籠,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湯圓,談笑風生,多快樂啊!

  元宵節終於被我盼到了,這可是我期盼已久的節日。晚上,我來到廚房,看見媽媽正在鍋裡燒開水,準備煮湯圓,我就說:“媽媽,您歇一會兒吧,我來煮。”媽媽聽了,高興的說:“啊,我兒子長大一歲,真的懂事了。好,那就讓你來煮吧。”“謝謝母親大人。”我很開心,說完,我便開工了。

  沒過多久,湯圓就煮熟了。媽媽夾起一個湯圓,咬了一口,嚐了嚐,“嗯,不錯,我兒子會煮湯圓了。|媽媽對我豎起大拇指。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

  我們開始吃了,我夾起一隻湯圓,咬了一口,啊,是芝麻的。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個好注意,待到弟弟將嘴張開時,我把芝麻撒到他嘴裡。說幹就幹,我把芝麻擠在勺子裡。萬事懼備,只差“東風”。弟弟張嘴了,我猛的一撒,沒撒中,但是,也沒有打草驚蛇,弟弟仍然美美的吃著湯圓。

  算了,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有失敗就會有成功。重來。這一次,我還是沒有撒到他嘴裡,但我撒在了弟弟鼻子上。我見了,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弟弟成了小黑鼻了!”“笑什麼笑,有什麼好值得笑的。”弟弟邊說邊弄了點芝麻撒在我鼻子和嘴之間,弟弟見了,捧腹大笑:“哈哈,哥哥成了日本鬼子了,哈哈。”就這樣,我一次,弟弟一次,最後,我和弟弟都成了四不像。這時,坐在一旁“觀戰”的媽媽發話了:“好了,你們玩夠沒有啊,玩夠了就給我吃。”我和弟弟聽了:“立即坐了下來,規規矩矩地吃了起來。但是,我們的心在戰鬥,始終沒有一方屈服。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1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張燈結綵,吃元宵,看晚會,共度元宵佳節。

  在我的家鄉有鬧元宵的說法,傳說元宵節是東方朔為了一個叫元宵的宮女見到佳人而想出的妙法。從此,元宵節就成了人們的團圓節。

  還記得小時候家鄉在元宵節時舉辦的燈展,到現在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傍晚時分,燈全部亮起來,看啊,長長的街道被裝點一新形成了燈的海洋,由國色天香的牡丹燈,‘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燈,有古色古香的宮燈,還有……我發現一個特點每隔兩盞燈中間都有一個人。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燈盞的工作人員複製解答燈上的謎語。一聽有謎語我蹦的三丈高,興沖沖的充到燈下猜謎,盲人摸象,一看到這個謎語後馬上找到工作人員說答案。誒!天不遂人願我猜錯了,綜合分析了原因,我又去答謎了。紅娘子,上高樓,心裡疼,眼裡流。’這個謎語終於在我認真思考下被我打敗,當我從工作人員手中拿到禮物時,甭提有多高興了!

  看完花燈便開始賞煙花了,人群不斷圍繞越聚越多,煙火晚會開始了。首先衝入天空的是一個人物造型的笑臉,它主動地烘托了當時人們的心情,緊接著,五顏六色的煙火也爭著衝向天空,為了那一瞬的美麗,即使煙消雲散也在所不辭,這樣煙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嬌豔欲滴,還有的……轟轟的響聲震動了天空,小星星也在空中搖搖欲墜。夜空像包羅永珍的錦緞,而煙花則是繡在上面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花卉。

  回到家也接近十一點,媽媽把熱氣騰騰的元宵端了上來,一個圓滾滾的元宵,軟甜適中,吃起來粘粘的,真是人間美味!

  如今,人們不要求食物上的富足,重視精神物質上的豐富,這不也說明我們的國家在日漸正大嗎?

  我愛我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2

  在我的家鄉——汕頭,無論什麼節日,我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拿元宵節來說吧。那習俗可真多呀!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遊神賽是家鄉元宵節必須舉行的,所謂的遊神賽就是有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抬著一蹲人稱“老爺”的佛像,還有一些人是抬著一蹲人稱“觀音娘娘”的佛像,抬“老爺”的人一般都是比較多的,因為據說抬到“老爺”佛像的,那些結婚還未生子的人明年就會生男孩,抬著這兩蹲佛像的人就會在大街小巷上走一圈,後面還跟著一幫敲鑼打鼓的人,觀看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特別熱鬧,等這些人抬到村外後就開始賽跑起來,看看誰先把佛像抬到目的地,所謂的目的地就是在村裡的廣場搭好的一個神臺,然後把佛像放進去後,人們就開始在廣場上擺起了各種各樣的祭品,祭拜起來了,祭拜的人特別多。在神臺的對面,有一個戲臺,村裡特地請了戲班子來表演給神明看。人們祭拜完後就會放煙火,放鞭炮,熱鬧非凡。

  第二個獨特的風俗是吊喜燈,因汕頭話燈和丁是同音,故點燈和添丁是諧音,所以家鄉人認為點燈是添丁的吉兆,人口暢旺浮現。如果去年結婚的人或者生了男孩的人,在今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就必須提著紅燈籠,拿一張紅紙寫上姓名貼到燈屏上,歡天喜地地掛在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剛結婚的象徵著不久就會添丁,生了男孩的象徵著家中添了丁。

  元宵節的時候,我們不僅有遊神賽和吊喜燈,還有一些好吃的粿品,其中“炸油角”是我們家鄉元宵節必備的粿品之一。據說,“炸”象徵著發財,這是我們家鄉人一個美好的願望,不管這些風俗象徵著什麼,但“油角”卻是我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

  家鄉的元宵節對我來說是新奇的、熱鬧的,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到我們的家鄉體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