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渺小哲理故事2篇
同樣渺小哲理故事1
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所大學演講,大教室中滿是對他充滿崇敬之情的師生。演講完畢,由現場人員開始自由提問。
一位女生站起來問:“您被譽為科學界的巨人,您認為自己是巨人嗎?”
愛因斯坦微笑著說:“巨人並不是長得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麼能算巨人的形象呢?也許我看得遠一些,那也只是因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
一個男生接著問:“您提到比別人站得高一些,我想起了不久前您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之巔曾和一位女士長談過一次。我不想問您談話的內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頂的那一刻,您有沒有意識到在科學史上自己也已站成一座山峰呢?”
愛因斯坦仔細地看了看發問的人,微笑著問道:“你看我長得像一座山峰嗎?我這個身高不管怎麼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一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說著,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站在山頂,你並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然後他轉過身,對臺下的人講:“我雖然站得高,可在世人的眼中依然是渺小的!最後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句話,這句話也是我在阿爾卑斯山絕頂之上對那位女士講的最後一句: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從無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臺下掌聲一片。當年在阿爾卑斯山上聆聽愛因斯坦教誨的那位女士,是居里夫人!
同樣渺小哲理故事2
父親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畫家。幾乎每次去他家,總能遇上青年畫家登門求教,他也總是耐心給人看畫指點,常常一耽擱就是大半天。對於有潛力的青年畫家,他還熱心地向媒體推薦,更是消耗了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時間很寶貴,而提攜後輩完全是盡義務,就忍不住問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隨便畫一幅畫就是幾千或上萬元錢,多畫點畫多好,何必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他笑了笑,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40年前,有一個青年拿了自己的畫作到城市,想請一位自己敬仰的畫家指點一下。那畫家看這青年是個無名小卒,連畫軸都沒讓青年開啟,就說自己有事,下了逐客令。青年走到門口,轉過身說了一句話:‘老師,您現在站在山頂,往下看我這個無名小卒,把我看得很渺小;但您也應該知道,我在山下往上看您,您也同樣很渺小!’說完,青年轉身而去。因為這件事,青年後來發奮努力,總算有了一點小名氣。但他時刻記得那一次冷遇,時刻提醒自己,一個人的形象是否高大,並不在於他所處的位置,而在於他的人格、胸襟和修養——你猜對了,當年的那個年輕人就是我。”
最後,父親的朋友畫了一幅畫送給我,我把它掛在書房裡。“那幅畫上有一座山峰,山頂有一個人往下看,山下有一個人往上看,兩個人果然大小一樣。”